01前言:万语千言叙赤子,百部长篇话当年(已发。)
02引子:字字叙说赤子诚,句句话说敦煌情(已发。)
03:程主任高抬贵手
柳军军高中提名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
农业学大寨运动,热火朝天。文化大革命运动正在进行中。那年,复课闹革命也被提上了议事日程。
梁家堡大队第四生产队枊木匠的儿子枊军军要到县城上高中了,这个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很快传遍了这个不大不小的村庄。
这件喜讯的制造者,不是别人,正是这个小村庄的执政者——大队革命委员会主任程彥张。
程主任何许人也,作者从头诉你……
十八世纪八九十年代,有一位程姓的郎中,为逃避战乱,携妻女三人,从张掖一路逃难,来到敦煌,就在敦煌东地一带行医,以此维持生计。在一位柳姓同胞(柳军军的爷爷)的照料下,在梁家堡一带安家落户,结束了飘波不定的生活,过上正常的平民日子。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舜间祸福!有天敦煌东地上发生了一次士匪抢劫事件,程郎中外出就医未归,程氏妻女没有进入堡子避难,正好成了土匪抢劫的目标,母女俩人,分别被士匪强暴,并将女儿带走,母亲拼死相救女儿……残暴的土匪枪杀了母女二人,然后夹着尾吧逃跑了。
程先生一人因外出行医,幸免一死。回村庄的程先生,强忍悲痛,按葬了过世的亲人,重新生活,凭着他的医术和人缘,很快再次成家,过上了老夫少妻的平民生活。数年后,生下一子,这孩子不是别人,就是程彦张。
世事难料。就在小程长到十二三岁的时候,程老先生年岁以高,体弱多病,不幸抱病身亡,撒手人间。小程年轻的母亲,一人无法渡日,又招一张姓男士为夫,过着清贫清淡而安祥的日子。
可是,好景不长。有年春天,堡子来了一位箅名先生,给张姓老翁算掛,说,只要把程家的南大门移到东北角,尕娃长大能当官。这个张姓老翁深信不移。他立即放下手中的其他农活,自己动手拆挖东墙,当年的土打墙有厚又硬,在开挖墙体的过程中,有一块墙体不幸脫落,正砸在挖墙的张老身上,将张老活活砸死……程彦张的姓(两姓)名由此产生。
这位一母两父的程彦张,从小聪明玲利,勤奋好学,十来岁时,虽没进过学堂,确也认下了不少的字,还能背出一些中药汤头的方子。
时光匆匆。解放那年,二十来岁的程彦章,他积极参加土改运动,识几个字,家境贫寒,凭着这样几个条件,他当上农民协会的会长。后来,互助组,合作社,经梁两个村子合拼,成立了经梁社,他担任了经梁社的社长。再后来,体制下放,经梁两个村子分开,他又任梁家堡大队大队长,支部书记等职务。
这位程姓书记,积累多年的从政经历,能说会道,左右逢源。十几年的风风雨雨,他一直是梁家堡村这一带的带头人。文化大革命开始了,群众中出现了派别组织,这位老书记,他和那个派别组织的头头,都是和和气气,里不伤,外不损,都说他是大好人。好人自有好报。大队成立革命委员会时,他凭着自己的沉着老练,能说会道,两派群众组织,都为老书记提名,他又一次担任了大队革命委员会的主任职务。在他的心目中,只要大权在握,就没有办不成的事。也从来没有他不点头能办成的事。但是,近几年,特别是自已的女娃程惠惠和柳家娃子柳军军一同上初中以来,群众中就有这样那样,关于两个朶娃的传言,他个人觉得,心里头非常不快。
想起这俩尕娃的事情来,他也有他的难处。此话不假,还得从头说起。枊军军比程惠惠早出生六个月,一个上半年,一个下半年。程恵恵出生以后,她的妈妈不幸患上奶疮,无法喂养刚出生的女儿。女娃饿得大哭大闹,令一家大小无法安生。最近的临居就是柳军军的妈妈,她知道了这件事以后,由婆婆同意,断了儿子军军的奶,专门过来,为程家尕娃喂奶,一直坚持了一年。两家人老一辈的关係就非常密切。何永莲是陈郎中的干女儿。到了这一辈,柳程两家两个尕娃,都是同年同岁,一来二往,程彦张收柳军军为自己的干儿子,程恵恵将许配柳家,长大后嫁给柳军军为妻。这就是乡下多家都结成的娃娃亲……
这两家只隔着一条水渠,程家在渠东,柳家在渠西。两家来往不足百米。这两个小青年,从小玩在一起,后来学习在一起,并且从大人的言传中,也听到并知道了其中的一切。尤其是恵恵,当知道了自已就是吃军军妈妈的奶水才长大成人的往事,对这位婶婶十分亲近,对军军一家更是感恩戴德,三天两天往柳家跑,一来就干这干那,为那位瘫痪在床的老奶奶端茶倒水……
程主任想到这里,肚子里总觉得有点窝火,当年定的娃娃亲,实属无奈。自己的孩子,让军军的妈妈,自已的干妹子,一年半载往大里喂养,无沦如何也说不过去。可现在不同了。自已是革委会主任,现已主宰着百十户人家命运的主任。而柳军军的父亲,不过是一位不大不小的小木匠,和柳家结亲,面子上有点过不去,再加上老柳这一家,已生了五个娃娃,还有一位瘫痪多年的老奶奶,八张嘴吃饭,日子过得十分紧紧吧吧的,女娃嫁过去,那得吃多大苦,受多大累。他平时嘴上不说什么,心里的小久久,以经打了很长时间了。
这次好了,终于有机会了。他要竭尽全力,推茬柳军军到县城去读书,而要把女儿程惠惠强行刷下来。他的这一做法,从表面上看,他一大主任,铁面无私,能秉公办亊,还能得到众多群众的好平,更能迎得上级主答领导的信任。真是一举多得。其实,他心中另有小算盘,他给女儿看好了两项美差,一是在村办小学当教师,二是通过从政朋友的关糸进工厂,当工人,或当干部。只要两个尕娃不在一起,拉开了距离,剩下的事,以后再一步一步想办法。
想到这里,身为革委会主任的他,大笔一挥,写下了如下的推茬书——
推茬书
公社革委会:
我大队四队学生柳军军,从进入小学学习以来,他学习刻苦,成绩优秀,年年被评为五好学生,优秀少先队员。进入高小,读初中时,他热爱毛主席,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连续三年(六七,六八,六九)评为活学活用毛主席箸作积极分子,出席公社,县上举行的讲用大会,在全公社,全县广大青少年中树立了学习的榜样。该同学在校期间,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矛。在社会行为举止优秀,据此,我大队革委会一致同意推茬柳军军进入县辉煌中学读高中,为祖培养优秀人才。
梁家堡大队革命委员会(公章)

1970年12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