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元 宵 节
汪凤岭
正月十五也叫元夕、上元,佛教东传以后,在民间有燃灯之说,从前的灯就是火,夜间通明,官民同节,歌舞升平,让人开心,不像现在处处担心,烟花爆竹也被打入冷宫了。
小时候的上海好像只有城隍庙卖各种兔子灯,要等吃过汤圆走出弄堂轧闹忙去,此时鞭炮乱鸣,春节剩下来的今晚必须放光,当时品种很少,小鞭加双响,经常把手烧成一团黑。家家户户吃的汤圆,大多是实心的,蘸白砂糖或绵白糖,如果是汤团就稀罕了,馅子是棉花猪油的,咬开当心烫嘴,不像后来有了黑洋沙、赤豆沙,以至菜馅肉馅的百般丰富了。上海人真要看灯,必须要到豫园九曲桥,因为别的地方没有太多光亮,不像现在黑暗角落已经难以找到,害得想“偷着乐”的男女找不着北。我以前所在单位,一般在这一天中午会包馄饨吃,意思是节日结束,以后就是工作,表示“收心”了。

元宵有民族文化深厚来历,不由得想起《水浒》的精彩一节。话说梁山泊排完头领座次后,宋江就急着光宗耀祖求招安了,正逢上元前,就带人马上路了,但不想此时投降的吴用给他按排的是几个捣蛋鬼,到了东京皇城,毕竟繁华好吃好喝的,连史进、穆弘也会酒后做诗唱歌了,这两个虽武艺高强,但乖乖听话,也就洗洗睡了。第二天正节,黑三郎带着几个弟兄们窜进了李师师御香楼,人家女人是天下绝色大明星,见面礼金到位,人家只好陪坐,宋江借着酒兴写成一词,记得多有好句如:“借得山东烟水寨,来买凤城春色。”“六六雁行连八九,只等金鸡消息。”没想到风流皇帝从地道里过来了,又没想到看门的黑旋风李逵抓住杨太尉就打,好事搅了是必须的,好汉本事还没显露,朝廷还没见过厉害,智多星就是要李逵放火去的,叫你们装模作样“与民同乐”,所以城门外的梁山大军已经光临。从前对抗官府凭的是本领,因为兵器差不多少,话语想法就用贿赂办法转达天听,不像现在小民如草,妇女儿童苦难,哪怕天大冤屈,路见不平有关注,眼看竟被人抓了。当年皇帝确实算是亲民,又没防弹衣穿得鼓鼓囊囊的,泡妞一般不太会搞花样,更兼民口难封,直接驾到青楼,明日不用上朝啦。
元宵有个影子,就是寻情偷乐,这可以在诗词中见,一般来说看灯要玩过夜的,总要有点收获才算尽兴。“人约黄昏后”就是在上元想与心上人过一个完整的节。写元宵最绝的是稼轩,他把人的深情写绝了,“梦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是每个人的曾经,美到极处皆是泪,信然。
作者简介:
汪凤岭(大凡),上海诗词学会顾问,温哥华枫华诗社顾问,上海市书法家协会会员,作为艺术家免面试移民加拿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