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除夕话旧
汪凤岭
昨天偶然翻看到了以前上海民俗生活的纪录片,值此除夕之日,记忆飘了起来。
小时候春节前,大清早会被母亲拉起床来,一起到菜场帮助排队,因为过节发了不少配给的各类票证,诸如肉票、鱼票、蛋票、豆制品票等等,我甚至有价格印象,比如:腿肉0.98一斤、肋条0.90一斤,记得大黄鱼(野生的一斤一条)是0.35一斤,现在3500元也不可能吃到那鱼冻的美味了。
父亲对家务是百样不管,现在想起来多少有点“君子远庖厨”的意思,他因为常夜班做运输单位的调度工作,就是做全上海的肉类送货,几十辆车邻近南码头冷库,必须保证在菜场开市前送到。月工资很多年只有55元(比不上纺织女工),母亲在家附近“生产组”,月工资18元。我以上兄姐有五,当时离家有三(云南、新疆、本地各一),剩下五人,家境日子都很惨。
当时上海人口七百万,我能记住的就是平民的缩影,只是可以拉上或拉下一点以适其真。还记得很多关于吃穿的价格,比如:七宝大曲1.80一瓶、土烧散酒0.50起一斤(根据度数浮动)、大前门0.35一包(锡纸包0.38)、飞马0.28一包、生产0.08一包,大饼油条豆腐浆一般一角钱吃个早餐,稀奇的是粮票细化到了半两,家附近的阳春面太好吃,一碗二两八分,一角就要给二两半粮票。每户有粮本,籼米1.43一斤、粳米1.64一斤,糯米稍贵一点,小米烧饭,大米煮粥,例外者寡,过年排长队爆“炒米花”或年糕片,加放糖精片就是奢侈了。过年穿新衣和布鞋是母亲手工品,咬牙买尼龙袜2.80一双、男女猪皮鞋约七元左右一双,到了七十年代末我竟然“高消费”买了麦尔登呢和哔叽中山装一件要60元左右(穿上足可着急20岁),春节前才能偶尔看到橱窗茅台酒是8.80一瓶,那时已经偷偷听到邓丽君的歌曲。
我在十一、二岁就能为家人烧饭了,完事以后正好用半导体听电台的轻音乐半小时,有时是进行曲,全是欧美音乐。电影院里放样板戏是五分钱,电影一角,新电影一角五,上海的电影院分档次,南京路的就贵一点,记忆中在“古巴砂(红糖)”和“伊拉克蜜枣”时代看阿尔巴尼亚《宁死不屈》时,被女主角的美丽吓呆了,西海电影院放映日夜连轴转。到了80年左右,家里买了一台飞跃17吋黑白电视,现在想起来觉得把活命钱投放在吃以外开销是令人痛心的罪过。
父亲的夜餐免费菜是一块肉或两个咸鸭蛋,他经常节口带回来是专门给我的,以大力鼓励看书写字,我甚至在学龄前已经通识简繁文字(一个讲义夹里的全表)和象棋,并断断续续懵懵懂懂地看了竖版本的三国水浒。从对我影响来说,母亲的针线和烹饪的有些绝活,看久必会,一生受用。父亲70岁在身体状况极好的情况下脑卒中,这是那个年代不检查没有常识造成的,明显是高血压和动脉硬化的突发。母亲晚年肺癌四年后86岁过世,生活质量较高,重要的是她享受到了平民标准的经济自由,我在二十岁就倒卖过台湾粗马手表,购入38元左右,一次购入较多,如有5元以上差价就做,在农村地区“袁大头”代偿8元,没赚到钱却赚了27块银大头和一副金耳环,给母亲保管,老人家没给我女人留一块,她肯定觉得我们已经不再需要,她一直跟我住,她有钱总想着给别人花,而遗憾父亲没看到,所谓“欲尽孝而人不在”。我非富贵,毕竟蜕变。最大的可比是:父亲在六十年代初因为还债250元,割让了一半房子。而我是从老屋动迁后能三择居,现在空关国内顶层二百多平米。当年进房我把母亲岳母同时接过来,父母护犊,儿女尽孝,本是人之常情,我懂得让长辈心理补偿也许更重要。现在“袁大头”哪怕卖到一万一枚、一平米能卖十万又能怎样呢?我在40岁已经放弃工作,全心文玩,十年前突然不吃最喜欢的猪肉及其产品,不吃所有的河鲜,同时基本放弃主食,我在不断减少物质需求,逐渐舍弃牛肉羊肉甚至鸡鸭之类,这纯是个人内心觉悟,无关其他,生命走向衰败,修炼可能就是主动平衡。
从那个时代苦过来的人都怕穷,而现在的年轻人就比较冷静现实,因为人口膨胀挤压了个体的价值,提高自身的质量就是有所放弃,人的自私功利观念正在改变,攀比心理普遍存在,问题是并不会由此得到实际补偿,不妨碍别人的满足,都应该得到尊重,关爱家人只是人性的起点,能关注他人的需求,适时帮助他人,因为其中有曾经的影子,实在是完善自我。 
除夕还是一个特殊的日子,从前父母在时,家里在条案上置几个盘盏,点香跪拜,烧几张纸,无言供祖吧。然后全家上桌,中午还稍有收束,而晚餐前大人总是告诫“今晚要慢慢吃”,没人听得进,我记得肥肉几乎是吞食的,吃到喉咙口为止,随后大概率会腹泻。餐后大人会给每人发一个小纸包,裏着几块水果糖、一些炒货如花生、瓜子等,那时没有红包,直接给几角钱,然后就兴高采烈地出门放鞭炮了。
这几年困于疫情,回不去的何止是家?是温情是热闹,是没有危险是没有威胁,文字是把遥远拉近,诉说亲友的曾经,生命的意义如果能让别人感到不同的经验,苦难就会离开明白人更远,因为人的内心不能接受重来的厄运。现在的祭祖形式已经有无之间,越来越简化,这也没错,把自己过过好,就是对得起祖宗,我今天年夜饭前会举杯“一酹江月”,虽然这是最黑暗的时候。
作者简介:
汪凤岭(大凡),上海诗词学会顾问,温哥华枫华诗社顾问,上海市书法家协会会员,作为艺术家免面试移民加拿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