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各种经济指标中,地方财政收入(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是按月公布的指标之一,该年1月至当月的累计完成情况均会在次月公布,所以2021全年度的运行情况则是在2022年1月揭晓。

继泰安市的2021年度地方财政收入公布后,下辖各区县市、市属功能区的情况也陆续揭晓完毕。

作为一系列经济活动转化的成果之一,是一个地方可支配财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民生工程、招商引资、基础设施建设等均需要财政做支撑。

从全市层面来看,泰安市2021年完成地方财政收入230.5亿元,位列全省第13位,增速不足1%,居省内末位,主要由于减少非税收入和部分地区出现负增长。

按照实际管理口径,由于泰安高新区、旅游经济开发区、泰山景区、徂汶景区是泰安市本级的派出机构,财政独立,故独立核算。

肥城市居首
在2020年时,肥城与新泰都以40.9亿元的地方财政收入并列全市首位,到2021年时,肥城以9.4%的速度继续稳步增长,累计完成44.7亿元,巩固了榜首位置。

在产业结构上,肥城转型成果显著,钢铁、智能制造、建筑安装等已成为新的主导产业。在地方财政收入的构成上,税收的占比已超过80%,高于全市水平,很大程度上反映了经济活跃度较高,对罚款收入、行政事业性收入等非税依赖度相对不高。

新泰、泰安高新区、泰山景区负增长
告别了困难的2020年后,新泰、泰安高新区、泰山景区在2021年不仅没有好转,甚至出现了财政负增长。

产业转型的阵痛期仍然困扰着新泰,新培育的产业要形成规模和集群仍然需要时间。

泰安高新区则出现了“两连跌”,不仅2020年未能“转正”,2021年又出现了下滑,跌幅高达19.9%,作为泰安唯一的国家级高新区,它的低迷也是泰安主城区规模以上工业低迷的缩影。

旅游经济开发区、徂汶景区
由于位于岱岳区境内的旅游经济开发区于2021年实行财政单列,所以岱岳区24亿元的地方财政收入仅由自己实际管辖的范围创造。旅游开发区的财政独立,也使得岱岳区的精华区域所创造的财政不归属于自己。

自从与泰安高新区分开后,徂汶景区同样在2021年实行财政单列,2021年地方财政收入达到1亿元,与其他市属功能区相比,徂汶景区的旅游业、商业等仍在起步阶段。

注:
地方财政收入也叫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不包含土地出让金,更不是GD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