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爱情变成了亲情
作者/ 邓育秦
(原创 《家在山河间 》
2022-02-16)
李文晓老师的《岁月白发苍,青春仍似火》,读得我心潮起伏,思绪万千,多年来积压在心底的委屈和痛苦,像开闸的洪水一泻千里……
2012年2月21日,丈夫和婆母遭遇煤气中毒,被送进了市中心医院,正在北京照顾孙孙的我和儿子连夜赶回。经过一段时期的治疗,他的身体很快得到恢复,回家不久二次复发,从此开始了漫长的治疗之旅。任凭医生和我们如何努力,再也找不回从前那个生龙活虎的人了。他不仅病得无力履行丈夫的责任,更无力承担家庭的重担,而且瞬间回到孩童时期,身体功能丧失,生活不能自理,成了一个吃喝拉撒全靠外力相助的大婴儿。

说实话,我没有那么强大的心理承受能力,对于突如其来的变故,真的是猝不及防。年轻的时候我们各忙各的事业,再加上要照顾老人和家庭,聚少离多,如今退休了,卸掉了工作的重担,两个相伴了一生的人,老了彼此依靠、互相扶持,让那份温暖点亮每一个日子。我曾设想报团旅游,放飞心情,过一过携手相伴,出双入对,无忧无虑,轻松浪漫的退休生活,但是这些再平常不过的小事,对我而言却成了奢望。无情的打击让我不得不面对现实,调整好心情,打起了持久战,承担起集保姆、妻子和母亲于一身的角色,干起了护理员,营养师,按摩师的工作,学会了担当,懂得了坚守,也习惯了以苦为乐。

照料丈夫的衣食起居,成了我的日常工作。他本来就不善言谈,现在更是沉默寡言,想吃不言,想尿不语,我只得“察言观色”,“见机行事”。吃饭吃得好好的,喂一口开水,就含到嘴里,不往下咽,蒸熟的水果粒粒碎像药引子一样诱惑力十足,用它代替白开水,顿顿喝,天天喝,坚持喝了这么些年。接尿成了大难题,让他尿他不尿,于是我想起了母亲手端着孩童撒尿时那亲切动人的口哨声,便效仿着用母性悠扬悦耳的口哨喷发的浪潮,让尿桶里响起了“大珠小珠落玉盘”的交响乐。他几天没大便,我就心急火燎,坐立不安,既怕他腹胀憋屈,又担心脏了衣裤。直到看见他像孕妇分娩前因疼痛引起的悸动,我便如助产师一般帮他排便。好在我的鼻子做了几次息肉手术,嗅觉全无,香臭不分,只是麻烦受累而已。
有次一位朋友来看望我们,正赶上我喂丈夫吃饭,他流着泪发起了感慨:“大姐,你伺候老哥擦屎擦尿先不说,单说喂饭这件事,我算了一下,喂馍,喂菜,喂汤,喂面,哪顿饭少说也得100口吧,那么一日三餐就要喂300口,快10年了你要喂老哥多少口饭呢?真不容易!”接着竖起大拇指连连称赞。
是啊,日日相伴,年年住院,人生苦旅,风雨无数。有些时候,时间就是最无情也是最好的冲洗剂,真能把那些曾经的委屈和伤痛洗涮得一干二净。我已适应了一双筷子一只碗,喂他吃完我再吃的生活;习惯了没有依靠,独自前行,少了欲念,多了责任,少了缠绵,多了体贴;身份由柔情似水的娇妻转换成为英勇顽强的卫士;练就了转过身去抹泪,回过头来微笑的本领,像照管孩子一样照料丈夫,把原本如漆似胶的爱情变成了情同骨肉的亲情。“相濡以沫,不离不弃”似乎有些轻描淡写,我只有义无反顾,尽职尽责,尽管这份亲情品味起来有些心酸,有些苦累,却换来了丈夫心灵默契般依赖的眼神和满意的傻笑。
晓风老师在帮我整理文集时不无感慨地说:“你的文集里游记太少了。”丈夫得病快10年了,我24小时陪护,没睡过一夜安稳觉,没吃过一顿热呼饭,回村也是来去匆匆,哪有时间出外旅游?就那样默默地守望着。仅有的一篇《香山赏秋》,还是当年在北京时陪朋友,陪丈夫,陪孙子三上香山后写的感想。
过往的经历虽然有些苦涩,但那些蕴藏在风雨中的感人故事,并不会随着丈夫的病情烟消云散。我要以脱俗的爱面对凄风苦雨,热烈地拥抱人生,真诚地滋润生命,慷慨地点亮自己,无私地照亮他人,把苦涩品咂出香味,用文字书写心情,用笔墨安慰灵魂,以修正无数夜晚的寂寞和清冷。
我坚持睡前阅读,收看中央电视台的《朗读者》《记住乡愁》和《中国诗词大会》等节目,把丈夫安排好,走出家庭,去老年大学朗诵班、声乐班和写作班充电续航,以弥补当年没上大学的缺憾,从中体会到一种无与伦比的幸福感,感受到一份心灵与文字的共鸣,在这种幽静的岁月中,让知识的雨露浸润心田。这些带给我的,是无法用金钱所换取的红袖添香的雅致、青梅煮酒的风趣、雨夜读书的清幽,还有坚韧的毅力和不屈的信念,让它带着我不曾泯灭的梦想,去追寻微风拂面般的记忆。 我开始重拾青少年时期做过的文学梦,晴耕雨读,昼思夜书,或把感悟化为一篇文章,或将胸臆吟成几句诗歌,享受写作带给我生命中难得的快慰和追求。
写作的方式有多种: 路遥,用生命写作;余秋雨,拿知识写作;舒婷,凭灵气写作;史铁生,靠精神写作。而我,则以柔笔记录生活的本真,用纯情叙述心路的历程。
回乡扫墓,遇见故友,收到一件小礼物,看见一个小物件,甚至小小的知了,绵绵的秋雨都会是我写作的题材 。灵感的火花闪现之后,就开始与文字为友,心情舒畅时写,失意落寞时写,孤独无助时写,刻骨铭心时写;酣畅淋漓地宣泄,壮士断腕地割舍,不厌其烦地修改,抑扬顿挫地诵读。文学如炼狱,攀登似趋火,我头顶蓝天,脚踩大地,形单影只,独自前往,耕耘于自己的田地。将炽热的爱引领到神圣的文学殿堂,与“文字情人”长久厮守,让思绪飞扬,用一颗晶莹剔透的心和如火一般的情怀,去讴歌美好的生活,去颂扬壮丽的人生,在丈量岁月的深度和高度的同时,也拓宽了人生的长度和宽度。我刻画不同人物的悲欢离合,荣辱沉浮,也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爱恨情仇,终于出版了一本25万字的文集《樱桃红了》,虽备受艰辛,却乐在其中。
如果你能心怀感恩,如果你能学会知足,如果你甘于奉献,如果你能用积极阳光的心态去面对生活,你就会发现,幸福像阳光一样照亮生活的角角落落,像空气一样伴随生命的分分秒秒。
“我的这位作者,我认识不算很久的老大姐,她以自己的人生哲学,把晚年过的如烈火般轰轰烈烈,如霞光般火红灿烂。据我所知,她忙里偷闲,在照顾好丈夫的间隙,积极参加社会活动,做主持,练朗诵,演节目,深入营区慰问子弟兵,走进养老院关爱老年人。她作文写诗,抒发心怀,徜徉艺海,攀登文山。据文友介绍,她近几年已经有几十万文字在各种网络公众号和报刊发表!现在的她,俨然一个大忙人。她的生活多姿多彩,激情四射,青春在白发闪光,活力在周身洋溢,谁能看出她已届古稀之年,谁又能在她脸上读出生活的负累?”

李文晓的美文激情四射,文采斐然,是对我多年来个人生活的高度总结,也是对我精心陪伴丈夫的颁奖词,更是我创作路上的加油站,我不胜感激!只是觉得把我拔高了,盛名之下其实难副。不过,我要以此为勉,继续做自己喜欢的事,把一副烂牌理顺打好,借助“坚强”这幅拐杖,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拥抱夕阳,不负此生,创造生活,享受生活!

碰巧的是,今天是丈夫的第六个本命年生日,我以此文祝他生日快乐,并愿送给他永久的呵护!
2022年2月14日

作者简介:邓育秦,1950 年 1月1日生,山西省万荣县皇甫乡东埝底村人。闫景中学 68届毕业生,农村信用社退休职工。曾在教育和广电部门就职。热爱生活,爱好文学。近年来有诗歌、散文、探讨社会热点问题的作品刊发于《故乡万荣》《中山文苑》《运城日报》《万荣人》报及新媒体网刊。有《樱桃红了》文集面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