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同简介】
舒同(1905—1998 ),江西东乡人。 曾任中共山东省委第一书记、陕西省委书记,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副院长,中书协首任主席。1979年7月,增选为全国政协常委。毛泽东主席赞之:红军书法家,党内一支笔。
舒同:身居高位重家教
作者:杨金高 姜新星
舒同是东乡的自豪,是抚州的骄傲,是江西响当当的文化名片,毛泽东赞之:党内一支笔,红军书法家;江泽民为之题词:长征过来人,书坛谱新章。吴官正为之题词:志存淡泊宁静处,锋藏柔润浓墨中。中国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舒同担任过山东省委书记、陕西省委书记,内定为台湾省委书记,深得毛泽东主席器重。他严于律己,勤政廉洁,不搞特殊化,身居高位不忘本,重视家教扬清风。“父亲虽是高级干部,但我们从未见他用特权为亲朋好友办过事,也没搞过特殊化,他严禁家人打着他的旗号办事。父亲离开我们已经20多年了,但他‘清正、廉洁、为民’的家训,一直激励着我们不忘初心,继续前进……”舒同的小儿子舒安,手捧父亲的照片,向我们述说着他父亲的故事。

上图:舒同全家福。自右至左,依次为:舒均均、石澜、舒同、舒关关、舒安。
故事1:不给组织添麻烦
舒同严禁家人打着他的旗号办事。他经常语重心长教育儿女们:“凡事要靠自己努力,一不能搞特权,二不能靠关系,三不能干违纪违法的事。”他如是说,如是做,4个儿女都没有得到其荫佑,小儿子舒安还在农村生活过多年。1963年,舒同到陕西担任省委书记。1977年恢复高考,当时在西安农村下放的舒安看到希望,很多人劝舒安找他父亲打个招呼,可以上个好大学。“父亲似乎猜到了我的小心思,打电话对我说,学习上的事,要靠自己,我可帮不了你。”谈起此事,舒安记忆犹新,最终他打消这个念头,通过自己努力,以优异成绩考上西安美院。“父亲的大局意识和对家人的严格要求,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舒安深有感触地说。受父亲影响,他曾主动要求去农村生活了几年,“现在回头想想,这也是人生的宝贵财富。”
在舒同的严格要求下,舒同4个儿女都没有从政,都是靠书画、或者靠舞蹈艺术谋生。1978年,舒同到北京军事科学院任副院长,根据有关规定,他的妻子石澜完全可以办理随军手续。但舒同从未给组织提过要求。他对石澜说:“我们是共产党员,要以身作则,一切听从组织安排,不能给组织添麻烦。”此后,石澜没有提过随军的事,独自在西安生活了几十年。
故事2:要与群众同甘苦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出现过三年困难时期,市场供应极为紧张,许多人甚至连饭都吃不饱,几乎所有的商品都要凭票购买。时任山东省委书记的舒同也和全国人民一样,生活十分清苦。他的零用钱和所有的粮票、油票、布票等票据统一由工作人员保管,除必要的生活开支外,结余部分基本上用于补贴身边工作人员的不时之需。他从未主动给自己子女买过任何礼物,唯一的一次还是在秘书的再三提醒下,舒同才为过5岁生日的儿子舒关关买了一辆玩具小汽车。
“爸爸生活简朴,他常说能吃饱肚子就不错了,还讲究个啥。”舒安回忆道,“一小碗米饭,一盘豆腐,一碗青菜汤,就是他每餐的标配,多一点都不要,十年如一日。”秘书看到舒同身体虚弱,偷偷在菜汤里加了点肉末,舒同发现后严肃批评秘书:“现在老百姓连地瓜面都吃不上,作为领导干部还好意思吃肉吗?与人民群众同甘苦、共命运,不能只嘴上说说,要落实到行动中。”
“从严要求自己,实事求是做人,干干净净为公,严格管好家人,一身正气、两袖清风,艰苦朴素,真心为民。”参加革命工作、投身社会主义建设几十年来,舒同始终认真践行入党誓词,身体力行地影响着后代。在东乡区舒同博物馆里,收藏了许多记载其清廉家风的实物,包括他穿得很旧的皮鞋、用得很旧的皮箱。
故事3:坚持“三不”品格高
舒同在革命加书法的生涯中,坚持不收润笔费、不办展览会、不连任书协主席。其“三不”品格,对儿子舒关关、舒安、李君桐、女儿舒均均影响很大。他们自觉地以父亲为榜样,哪怕红尘滚滚、钱潮汹涌,他们始终坚守良知和道义,自觉做到“以不贪为宝”。
舒同的书法作品在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就开始流行全国。除了在寻找党组织、身无分文最困难时当过“革命文丐”卖过字外,从未收过润资费。其作品遍及大江南北,自己却无一收藏。他亲手创建中国书协,担任书协主席,却宣布只当一届。他成名70年后,才举办第一次书法展览,还是部属极力促成。他90岁高龄时,才出版第一部作品集,同样是领导和同志们从发展书法事业的目标着想极力促成。他的高风亮节和书法艺术成就被沈鹏誉为“千秋翰墨一舒同”,难怪中国文联原主席曹禺先生题词盛赞舒同:“一代宗师,吾党之荣”。
的确,舒同的家风与他的才学和道德人格魅力紧密关联,他有非凡的革命经历和非凡的艺术造诣,他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人民,也把美好的艺术留在人间。他推陈出新,创造舒体字。以前写得最多就是“毛主席语录”,还有就是一些勉励的字,比如“奋进”、“宁静志远”之类的比较多。舒安认为:父亲骨子里还是个文人,他之所以走上革命的道路,是时代大潮造成的,本来读完师范大学他是去当老师的,大革命的时候他就去搞革命了,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但是他对艺术追求从来都没有放弃过,然后经常在事业上受到挫折的时候他就会去搞艺术。在文化大革命中我就问他,我说:“爸,您觉得你的字最大的特点是什么?”他说:“我的字就是全部藏锋。”舒同做人比较内敛,实实在在地做事,追求的是内在的一种张扬。有的人看舒同的字,一开始不太喜欢,但是慢慢看,越看越有味道。笔者认为,舒同的家教家风正如他的舒体字:端庄、沉稳、清爽、正大。
作者简介
①杨金高,1965年9月出生,江西东乡人,系江西省作家协会会员、江西诗词学会会员,曾任《江西日报》特约通讯员、《抚州日报》首批特约记者。先后在福州军区《前线报》、南京军区《人民前线报》发表诗歌、散文诗、小小说。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农民日报》《中国纪检监察报》《中国人才报》等全国近百家报刊发表文章。著有格律诗词集《龙山行吟》(与人合集),参与编著《龙山师水总难忘》《王安石故里上池村》《品质东乡》系列丛书。

② 姜新星,江西省抚州市东乡区人,1962年7月出生。系中国楹联学会会员、江西诗词学会会员,抚州市廉文化促进会会员,现任区关工委报告团成员。业余爱好写作,编著《东乡历史名人勤廉事迹选篇》,在《中国纪检监察报》《江西日报》《抚州日报》《清风苑》《党风廉政月刊》《玉茗花》《金峰月》《秀谷春》《大觉山》、《今日东乡》、江西廉政网、江西文明网等主流媒体发表各类文章数百篇,对国学情有独钟。信奉:见贤思齐,见恶内省。行有不得,反求诸己。
(图文供稿:杨金高)
《赣雩文艺》欢迎原创首发佳作投稿!
投稿邮箱:874376261@qq.com,
来稿请附个人介绍、自拍照片
以及注明作者微信号等通联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