嫂 娘
王有震 李宗印
传说在中国历史上曾有大朝名相包拯生下时面黑如墨,父母见其相貌怪异,认为是不祥之人,抛弃在城南沤麻坑内。包拯的嫂子闻讯后,不顾风吹雨打、抛头露面,来到城南沤麻坑内将弟弟抱回家中,精心抚养,供其读书求学。包拯为报答嫂子救命养育之恩一直尊称嫂子为嫂娘,并高中魁元,成为家喻户晓、清正廉洁、铁面无私的天下第一清官,人称“包青天”。
在现实生活中,却有异姓嫂救弟的真实事例。这个弟弟长大以后,称异姓嫂嫂为嫂娘,如亲生儿子一样尽着孝心,演绎着人间的亲情大爱。
事情发生在原属泌阳县管辖的连庄村。
1962年8月初秋夜间,该村一姓夏的人家新生一子,因是虎年,儿子属虎。由于生活困难营养不足,其儿子生下时,皮包骨头,满脸乳毛,双眼紧闭,看着有点怪怪的。当时,夏家已有3女2子,其中2人是属猪、羊的,母亲也是属猪的。其父母迷信地认为,前半夜的虎,属下山虎,命毒,定有妨剋。老夫妇起了怕虎吃猪羊的疑心,决定将刚出生的儿子扔掉。夜深人静时,夏父用破布衫将儿子包好,放在一草筐内,冒雨扔在村旁高坡中一块黄豆地内。
雨一直下个不停,出生的婴儿在湿漉漉的草筐内无力的挣扎。
也是婴儿命不该绝。第二天中午时分,该村王家的程玉兰老人路过此处,听到有微弱的声音,认为是小兔的叫声,便循着声找去,见是一弃婴。但见婴儿小脸被雨淋得白涨白涨的,浑身冰凉,气若游丝。程玉兰老人便不顾一切的去掉婴儿湿漉漉的破布衫, 将婴儿赤身抱在怀中,给婴儿以温暖。抱回家后,熬了一锅艾水,为婴儿洗澡,又买来葡萄糖精心喂养。谁知第三天,孩子发了高烧,口吐白沫,不时地抽搐。这在当时称为“三天风”,是很难治愈的,生命危在旦夕。程玉兰老人赶紧求医问药,尽一切力量救治。由于及时治疗,小孩竟奇迹般地痊愈了。从死神手里将婴儿的生命夺了回来,程玉兰老人真是高兴极了。她跟前也是4女2子,就随着儿子的辈分为婴儿起名柏恩,希望婴儿长大后,不忘养育之恩。
程玉兰老人捡回一个婴儿的事早在村子里传开了。王家与夏家都是村上的老门老户,按照邻里间的辈分,程玉兰老人所救的婴儿应该喊程玉兰老人嫂子。
在婴儿几个月的时候,夏家老夫妇有了要回孩子的想法,托人向程玉兰老人说:“你表叔(孩子之父)已年过半百又得一子,本来是很稀罕的,因为一种迷信,一时头脑发昏做出无知的事来,将小孩扔去后,一直极度忧愁,现在茶饭不思,精神恍惚,恐怕愁坏身子,请你可怜我们老夫妇,将孩子给我们吧,我们感激不尽。”
说实在地,将一个死活难定的孩子抱回,费了千辛万苦救活,现在已小孩非常活泼可爱,实在舍不得给。但孩子必定是夏家的,且自己有儿有女。当时救孩子并不是想要人家的孩子,只是为了救人,不图什么回报,现在人家想要就给人家吧。程玉兰老人思来想去,最终又把孩子还给了夏家。
村上的人议论开了,说程玉兰老人费那么大劲,把一个丢弃的频临死亡的孩子捡回来,又花那么多钱治病,喂几个月又还给人家图啥哩。
程玉兰老人不假思索地说:“咱们王氏家族是书香门第,又是教书育人家庭,应以慈善为本,积德行善。当时我只知道救人,心想不管怎样救人第一,人命关天,花多少钱都是小事。孩子命保住了,比什么都重要。当时也有些顾虑,虽为人母,但必竟孩子生死难以料定,如果把他抱回家中救不活,人家会耻笑。但这个顾虑一瞬间即消失了,救人要紧哪。”
一晃10多年过去了,夏家的孩子懂事了,得知自己被救的消息,他很礼貌地问了母亲。母亲告诉他:“当时有迷信观念,一时糊涂将你丢弃,幸亏你八嫂(指程玉兰邻居称呼)将你捡回救活成人,这恩情你永远不能忘记。”
自此夏家子即尊称程玉兰老人为嫂娘。他结婚以后,又将此事全部告诉给爱人。几十年来,为报答救命养育之恩,每逢春节,夏家子第一碗饺子,夫妇一起双手捧着送给老人先吃,冬夏季节交替时,夫妇一起给老人送身单棉衣服和鞋帽。2005年,老人患病住院,夫妇也和王家子女一样,日夜守护侍侯。
程玉兰不顾一切救弃婴的事迹,多年来也在十里八村传为佳话。“好心自有好报”,程玉兰老人一生共养育两个儿子6个女儿,内外孙10多名。儿女或从医、从教、从政,或经商,孙辈有7名大学毕业,生活都很幸福。程玉兰老人全家4世同堂,享受着天伦之乐。人们看到她身体健壮,精神矍铄,都说:“这是上天赐给积德行善人的鸿福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