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国有佳人
——记北大民营经济研究院工商管理总裁班库车班学员孙颖
作者: 杨东 主播: 沈虹
三更有梦书当枕,卷中依稀现微晨。书香飘飞云天外,人远身轻自在心。
孙颖《一枕香梦》
记者专程赶到库车要采访的第一位女性叫孙颖。
电话那边传来不清脆也不沙哑,不浑厚也不单薄,几分柔韧、几分温润。
知道了我们的来意后,孙颖建议去她的小庄园采访。于是,她开车在前边带路,我们紧跟其后。一直向东行驶约10分钟,在一处茂密园子前停下。车门打开,下来一个穿长裙的窈窕女子,她就是孙颖。
车停在园子外,孙颖一边热情地邀请我们进入园子一边给我们介绍园子名字的来历。
她说她给园子命名为“落金园”。是因为在小白杏熟透的季节,一进园子看到的是满地的金黄。远远望去很像落了满地的黄金——好一幅“清凉忘忧地,落金满园诗”景象,故命名此园为“落金园”。
园子不大,只有30亩,果树却不少。有樱桃、杏、桃、西梅、葡萄、香梨、苹果……桃和杏已经谢了,西梅正准备闪亮登场;香梨、苹果和葡萄似乎早有约定,也正铆足了劲争先恐后地生长着。
这个园子是孙颖自己设计、组织施工,拉线装灯,铺路筑桥,建亭子,掘水池,搭包厢——把果园建设得玲珑剔透,错落有致,曲径通幽,枝茂林密,果繁香浓。进入7月中下旬,天气高温连绵持续,骄阳似火,热浪滚滚,酷暑难耐。到这里休闲纳凉,实在惬意。
几近黄昏,落日熔金,踏着穿透枝叶铺洒路面的斜晖,选择一处凉亭下坐定,果然让人顿感进了“落金满园诗”的“清凉忘忧地”。
梦里几回奔寒宫,月里嫦娥伴吾行。世间若有登云梯,与君同往九霄重。
孙颖《圆梦》
采访的牵线搭桥人是北大民营经济研究院工商管理总裁班库车班的班主任王志明。几年前孙颖考入该班,现在虽然已经毕业多年,但王志明和孙颖的师生感情依然如初。她很热情地从一个包厢搬来了饮料,又从另一个包厢搬来了西瓜。记者说,时间比较紧,先采访,待会再喝饮料吃瓜。于是坐下,记者便打开电脑开门见山开始采访。孙颖边说,记者边敲键盘——园子安静得让敲键盘的声音富于音乐的旋律感……
中医看病靠“望”“闻”“问”“切”,记者采稿靠“望”“问”“闻”“记”。当面对面坐下,记者以惯常的“唠家常”切入采访,在孙颖不经意间很快对她有了初步印象和基本判断:
她正值青春,相貌不能沉鱼落雁、闭月羞花,却也配得上“佳人幽居”的美好形容。虽然年纪尚轻,但眼角已经出现了细细的鱼尾纹,眼神暗含淡淡的忧郁。她矜持沉稳,一看就是一个有故事的人。
她从事多年教育工作,却有着生意人的精明、机敏,灵活、果断——不同于大众眼里的教师——她是一个不一般的人。
她是一个生意人,从把这片果园取名“落金园”——“落金满园诗”“清凉忘忧地”便可管中窥豹,知道她情趣高雅,超凡脱俗——她是一个内心丰富,追求高远的文化人。
直接经营和入股间接参与经营的项目不少,诸如“董事长”“总裁”“总经理”之类称呼一个也不属于她。
称她“企业家”“庄园主”“老板”“个体户”也不合适。
形容她“巾帼不让须眉”“女强人”“女汉子”,似乎也不得体——她相貌姣好,体态娇弱,为人善良,性格豪爽,处事大气,不善算计。她微笑着面对生活,心态阳光。她精力旺盛,了解市场,了解管理。无论生意上的事、工作上的事还是生活上的事“一切顺其自然,一切随缘”,不强求,不苛求。
夏雨一夜花木深,半是微凉半浥尘。雨后彩虹更添晴,人远身轻自在心。
孙颖《雨后》
孙颖出生于河南省邓州市一个小乡村里。父亲孙天华初中毕业,到深圳参军5年。期间,母亲来到深圳与父亲结婚,住在深圳谋事做。父亲复员后,和战友合伙在深圳做养路营生,先后有了孙颖和一个弟弟、一个妹妹。姐妹仨长到入学年龄又送回老家上学,父母所得微薄收入供孙颖姊妹仨上学。
孙颖懂事起正是中国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期,国有、私营,中企、外企,独资、股份制等多种经济成份齐头并进,百舸争流,竞相发展;出现了“下海热”,党政机关干部、大学教授、科研人员纷纷下海,大显身手。时代深刻地影响这一代人,孙颖从小立志长大后要当企业家,当成功人士。由于家境困难,在邓州市高中毕业后,思量再三,高考报志愿,孙颖选择了离家近、收费低的河南教育学院英语专业。心想,学得一口流畅外语,毕业后当导游,出国看外边的世界——阴差阳错,毕业后的当了一名初中英语教师。
上班后,孙颖经父亲战友介绍与贾守红结为伉俪。贾守红的哥哥随到西部追梦的大潮先一步到新疆,生意做得风生水起。于是动员已经在县建设局当干部的贾守红,辞职来到新疆,给哥哥当帮手。贾守红聪明伶俐,反应机敏,熟悉了生意经,便离开哥哥独干,打出了一片天,并于2011年9月把孙颖调到库车县教育局当专干。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不料贾守红遭遇一场车祸蒙难,孙颖瘦弱的肩膀被迫挑起了所有的重担。孙颖擦干眼泪接过班,边在教育局上班,边打理丈夫未尽的事业——显示出来作为一个有潜质的职业女性的风范——一直到现在。
腊月冰雪寒,众花抱枕眠。独怜茶花美,学梅舞蹁跹。
孙颖《咏茶花》
丈夫去世,孙颖和伙计们感觉像大厦倾覆一般,没了主心骨,何去何从一片茫然。
丈夫留下了总吨位300多吨的运输车辆和一帮跑运输的弟兄们。孙颖挺身而出,召集大家商议,实行股份合作制经营,把实物折成股份让大家自愿认股。
“要么散伙,各奔东西;要么实行股份合作制,选出你们信任的领头人,大家继续干!”孙颖言辞灼灼掷地有声。大家异口同声一致推选孙颖当头。考虑到自己在教育局工作,作为公务员兼职经营生意有违相关规定。孙颖给自己认了两股,其余的全分给了大伙,让他们自己推选出信得过的人当了领头人,继续经营——丈夫斯人已去,事业如水不曾断流。
丈夫还留下了一大笔资金。有人劝孙颖不到万不得已千万别动这些钱,留待将来两个孩子上大学、出国,自己遇到意外应急——好钢用在刀刃上。
孙颖对存钱不看好,认为钱存银行就是死钱,只会贬值不会升值,必须让钱活起来。
获悉沙雅有500亩果园,苹果、香梨、核桃、红枣,有的进入了盛果期,有的刚栽种不久,园主的资金链断裂,实在难以为继,急于出手。孙颖当机立断买下经营权,转包给当地人,每年有不少的收入。
喀什有片果园200亩,经营不善,一场冰雹,血本无归,难以为继。主人获悉孙颖乐善好施,请求帮忙救急——孙颖毫不犹豫买下来经营权转包给他人。
从果园获得的收入,孙颖仍然继续投资,让钱再生钱。
2014年孙颖入股了欧蓝雅纺织品有限公司(股权占30%),每年有分红。
2015年,孙颖的同学经营生物肥,缺资金,孙颖果断入股(占20%的股份),救火了该厂,每年有分红。
一面干着教育局的工作,一面操心几个厂的事,一面牵挂沙雅和喀什的两片果园,一面拉扯女儿和儿子,实在分身乏术。孙颖不顾人们劝阻辞去教育专干之职,打理生意、养儿育女。
至于东郊这片果园,是同事当农民年迈体衰父亲患重病,急需用钱……孙颖伸出援手,买下经营权。稍加改造,集观赏、体验、餐饮文娱一体,成为距离库车县城最近的一处世外桃源。
不屑与世相争,平然淡泊此生。心存一个闲梦,其它随了秋风。
孙颖《赋家中茶花开》
有个电信段子说“天使把人间美丽的女人登记造册送上帝阅览,上帝看后吩咐说:三八节将至,给最善良最能干最聪明的女人发个短信吧!让她永远年轻快乐幸福漂亮!”这个段子送给孙颖最为合适。
孙颖的出生地河南省邓州市地处豫鄂边陲,南扼荆襄,北达京郑,西倚秦岭,东邻新唐,素有“三省雄关”之称。1988年撤县建市以来,先后被国务院确定为对外开放城市、改革开放特别试点市,被省政府确定为优先发展中等城市试点市,2004年省政府批准邓州市享有全部省辖市经济及社会管理权限,为经济单列市。
邓州市地灵人杰,历代名人辈出。古代有东汉"二十八宿"中的贾复、杜茂、刘隆,名传千秋的汉代"医圣"张仲景,南北朝时的政治家宗懔,唐代名将张巡,南宋名将王坚,明代贤相李贤、名臣李永茂,清代云南左布政使彭而述,清雍正帝师彭师抟,台湾知府高叔祥等。
近现代人才济济。有民族英雄马殿甲,同盟会员、革命烈士王庚先,女发明家丁育三,著名作家姚雪垠,著名语言学家丁声澍,教育家、儿童文学作家韩作黎,当代军旅作家周大新等。唐宋时期的韩愈、寇准、范仲淹都曾先后在邓州任职,后人称之为"三贤"。范仲淹在邓州写下了不朽名篇《岳阳楼记》,留下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千古名句。
孙颖的事业发展地--库车古称“龟兹”,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历史上曾是联系和沟通亚欧大陆的桥梁,中西文化在这里交融,成为举世闻名的龟兹文化发祥地。
汉唐时期,龟兹是西域三十六国中的大国之一,“西域都护府”、“安西都护府”相继设在龟兹,领辖西域二十二个都护府及龟兹、焉耆、于阗、疏勒四镇驻军,是中央政府统辖西域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和商贸中心。
古龟兹在音乐、舞蹈方面也是西域乐舞的杰出代表,早在汉唐时期龟兹就被西方誉为“西域乐都”,素有“歌舞之乡”的美名,2012年3月,国务院将库车县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在邓州市出生、成长,在库车发展、成功,孙颖的脉管里流淌着的中原文化的血液,心脏里跳荡着的西北文化的节律,让孙颖成为时代的宠儿和娇女。
孙颖兴趣广泛,爱好诗辞文赋,音乐、舞蹈和美术也无不涉猎。自小喜欢文学,初一读完了《红楼梦》,尤其喜欢唐诗宋词。她还博闻强记,有许多历史故事出口就来,倒背如流,古诗中的意境美,语言美,修辞美——唯美的都喜欢。
她的微信昵称:“岁月静好”,签名是:岁月静好,平安终老。“平安终老”,寄托了“日子平平淡淡,平平静静,平平安安,恬恬淡淡”的理想生活。
心静自然凉,心远地自偏。
孙颖还非常喜欢舞蹈,2006参加了国标舞的培训;2008年参加了拉丁、民族舞的培训;还是拿到 “赛乃木”继承人证书。
除此之外,她还涉猎心里咨询,十几年自修心里咨询。2014年到上海学习心里咨询,拿到了心理咨询师证书。
作为母亲,孙颖拉扯两个孩子——一双儿女健康成长,很乖懂事,自理能力很强,学习也很自觉。女儿上高一,品学兼优,课余学弹筝、舞蹈;儿子上初一,爱好篮球,13岁身高一米七多。儿子纵横球场,是学校的体育尖子。不但如此,孙颖让儿子又兼学了书法。
作为女性,孙颖善良、富于同情心。她时常给学校捐学习用品。从手机微信上获悉喀什两个维吾尔小朋友(姊妹)喜欢电子琴,却苦于没钱买,孙颖捐钱,实现了姐妹的电子琴梦。县里阿克斯塘乡有个维吾尔小孩在生下6个月时双目失明。孙颖从手机微信上获悉信息,随即联系河南一家医院,带头捐款并在手机微信上发起捐助医疗费……孩子已经顺利到河南去治疗……
作为知识新一代,孙颖写诗做赋,随手拈来。到园子里散步,激发灵感,寄情于诗——几年下来,居然散文加诗150篇(首),朋友建议出版。孙颖精心选辑后结集出版,自己设计封面,取其小名“兰芝”将书命名为《丝路兰心》印制。出版后送朋友,自我欣赏、自我寄托、自我安慰。
“落金园”里,红木长廊,小桥流水,鸟语花香。足见孙颖的生活态度,浪漫、热情、清新、高雅。
赛场雄姿发,戈壁尘飞扬。英雄隐大漠,只待凯旋归。
孙颖《赛前志》
随着打理丈夫经营项目的深入,越发感觉到自己的知识和经验不够用。恰逢北大民营经济研究院工商管理总裁班在库车招生,读两年结业,学费3.9万元(只发结业证),孙颖第一个报名。
之前,有人劝孙颖不要报名,学两年,学费高不说还没有毕业证——这算个什么事啊?孙颖自有主意:重要的是学知识。即使没有毕业证又能怎么样——真才实学才是硬道理。两年学下来,胸襟拓宽,格局打开,脑洞大开,才有了后面一系列的入股行为。
“没有知识不行,单打独斗不行——必须有知识,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才能认识到入股合作共赢、资源共享、快速发展。”这是孙颖读北大民营经济研究院工商管理班后获得的认知。从库车到阿克苏265公里,每个月去阿克苏听课两天,风雨无阻,坚持不懈。
教授们从北京飞来授课,时间紧,来去匆匆。一个问题没有搞明白,教授返回到乌鲁木齐清华班讲课,孙颖追到乌鲁木齐去继续听,甚至追到北京去听。办学过程中有实地观摩课,理论实践课,学员们远赴北京深圳太原,费用自理。她决不为费用费周折,自己去还带了两个孩子一起去——让孩子们开眼界,学知识。观摩汽车制造、红酒加工、林果栽培——让孙颖大开眼界。并且听说深圳有自动洗车项目,孙颖与4个同学相约去观摩——回来,同学们立即将此项目引入阿克苏和库车,经营十分红火。据不完全统计,阿克苏和库车的十多个项目是北大民营经济研究院工商管理班的学员去观摩后引进的。
在入股几个工业项目的过程中,孙颖遇到不少曲折,曲折主要来自于好心的劝阻。但孙颖恪守“认准的事情就干,决不瞻前顾后,坐失良机!”
——实践证明,每个入股项目都很成功。
太阳已经彻底落入地平线下,晚霞如金。
采访结束——吃瓜喝饮料。
好甜!
孙颖正当年,事业日中天。
人生路漫长,前途大无边。
——祝福你!
作者简介:
杨东:笔名 天然、易然,主任记者。出生于甘肃民勤县农民之家,20世纪60年代初随母亲落户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三团,务农两年,服兵役两年,当教师六年,在地省报当记者编辑十余年;退休前历任中国新闻社新疆分社采编中心主任、兵团支社社长、《兵团新闻网》总编辑。当选第二届新疆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著有报告文学集《圣火辉煌》《共同拥有》《湘军出塞》《天之业》《石城突破》《永远的眺望》和散文通讯特写集《阳光的原色》《风儿捎来的名片》。
主播简介:
沈虹,昵称叶子,曾长期从事电视新闻编辑播音工作,百草园书店及新华网文艺创客等知名平台主播,《都市头条》认证编辑,朗诵作品散见于各大网络平台,多次荣获朗诵大赛奖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