爷爷生命里的三首歌 第一首:《说打就打》
——回忆我的爷爷屈正轩
作者:屈彤彤
前 言
今天,壬寅年正月初八,爷爷去世刚好三十周年!我想我的爷爷了!!
谈起爷爷,脑海里首先想起的便是一个老兵,一个47军老兵,一个抗美援朝老兵!关于爷爷,很多都是通过父亲、奶奶说起的点点滴滴,再通过自己少时记忆中的片段组合构筑起心中的那个模糊但又真切的“爷爷”,爷爷只是回国的百余万普通志愿军战士的一个缩影,他的生死战友,或长眠异域,埋骨他乡,或如他一样悄然回国,平平淡淡度过一生。
去年,在网上偶然看到一篇文章-----《赵征:70年难以释怀的初恋》文中提及“孙长明”,这个名字瞬间打开了我记忆中的闸门“赵洪财、周茹生、孙绍荣.......”一个个鲜活的面容立马浮现在眼前。今天,就让我们翻开时光岁月那已泛黄的画卷,捡拾起70年来的点点记忆碎片,串起一个志愿军老战士平凡但又璀璨的人生,寄托我们深沉的缅怀与思恋!
屈彤彤
壬寅正月初八

第一首:《说打就打》
说打就打
说干就干,
练一练手中枪刺刀手榴弹
瞄的准来投呀投的远,
上起了刺刀让他心胆寒
抓紧时间加油练,
练好本领准备战
不打倒反动派不是好汉!
第一次听《说打就打》这首歌,还是少时听父亲唱的,那时爷爷已经去世了,父亲告诉我,这首歌是47军的军歌。父亲不善文艺,不太会唱什么歌,记忆中,一首解放军军歌以及《说打就打》这首歌,作为退伍军人的他哼唱的很是娴熟投入、声情并茂。

时间上溯72年前,1950年,洪江,这一年15岁就和族人到洪江做篾匠谋生的爷爷参军入伍了,成了人民解放军47军140师420团3营的一名通讯员,他的人生至此翻开了崭新的篇章。爷爷出生于1928年,4岁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注:爷爷的父亲【曾祖父】32岁客死洪江,祖辈多在洪江谋生,家谱上时有:“葬洪江义山”字样出现,五字背后,透着几多血泪、几多艰辛。),爷爷的母亲后来改嫁,唯一的一个姐姐在邻村山塘底陆家做童养媳,爷爷和高祖父(爷爷的爷爷)相依为命,生活极为苦难,房屋破旧倒塌(注:亦或卖于他人,具体失考),借居于村头一庵堂内,听奶奶说,爷爷7、8岁了都还穿着一条破烂的开档裤,穷苦贫贱不止让外人看不起,就连他的亲姑姑也对其冷眼相看、恶语有加.......多年后,爷爷带着父亲,姑姑、叔叔兄妹三人逢年过节去看望曾祖母,三十年过曾祖姑母家家门而不入。(注:曾祖母改嫁在邻村花桥袁家和曾祖姑母家相邻,去曾祖母家须从曾祖姑母家门前经过。)
1950年,爷爷幼时丧父的孤苦、少时谋生的艰辛在《说打就打》的嘹亮军歌声中,划了一个句号!爷爷放下了手中的篾刀,拿起了钢枪,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人民解放军。他不知道,就在这一年,和他相依为命的祖父在老家去世了,300多里外的那个被苦难浸透的家,客观上已经不存在了,往后的日子,部队就是他唯一的家,47军就是他温暖的家。爷爷更不会知道,他再一次回到故乡和母亲、姐姐相见需要等到历经战火硝烟、辗转异国万里的五年之后了。

(小记:1、爷爷在洪江参军,参与湘西剿匪,驻守安江纱厂,新兵团团长为鲜富文。2、湘西、洪江等地在抗战时期为后方医疗基地,接纳了很多在此养病的东北籍抗战老兵,47军进驻湘西后,流落在此的原东北籍抗战老兵对待47军中的东北籍战士,非常亲热,一起包水饺、吃水饺,爷爷对此印象非常深刻。3、爷爷东北籍战友中很多为吉林榆树人。4、在网上47军贴吧看见张彪兄的留言说赵洪财烈士是他的五姥爷,便于与张彪兄取得联系,张彪兄现为一名志愿军寻亲志愿者,一直在做有关朝鲜志愿军牺牲烈士的寻亲工作,爷爷和他的连长九泉有知,当亦感心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