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庙山街
作者‖徐静(湖南.祁东)
这里曾有一座庙堂,取名庙山街,大跃进运动时又叫和平街,一条不到2里的小巷,直通祁东火车站(现火车北站)。
六七十年代,这里民风纯朴,夜不闭户,人与人之间和谐,居住在这条街的有老历史居民,铁路工人、酒厂工人、农民、还有小部分租房人员。每天清晨,这条街热闹非凡,陈爹爹拿着喇叭喊着防火防盗,千忘不要忘记阶级斗争的口号,划破天空,惊醒睡梦中的懒人。家家户户开始炊烟袅袅,奏出了父母叫小孩起床,和平生产队敲锣出工的“晨曲”。上班的上班,出工的出工,小孩饭碗一丢,哼着《我爱北京天安门》的歌去上学了,没上学的在家帮父母洗碗,带弟妹。只要下午放学回家,整条街的小孩,不分大小时不时都聚在一起踢“田”跳绳打弹弓,有的要么爬树掏鸟窝,要么结伴去捉蜻蜓,这条街里有许多人是先进工作者和标兵,这条街曾是优秀街道,也是孩子们的乐园。

九十年代,庙山街曾一时成为了风流场所,有些人打着住宿、餐饮、酒店的招牌,进行卖淫嫖娼活动,庙山街是旅客乘车来往的捷径之地,繁华得很。因为有人在此进行卖淫活动,邻里之间瞬间就变得陌生,变得谨慎,就算正人君子路过这里,都会引得一身骚,都会被别人嘲笑,庙山街成了正人君子不敢往,不良君子的逍遥地。因为发生了风流命案,一传十,十传百,无人不知,哪个不晓,伤风败俗不说,名声很臭,传得很远。让居住在这里的历史居民感到羞耻,很多人纷纷将房子卖掉,远离这是非之地,也有些人故土难离,依然居住在这里。

干这种“买卖”的人,大多不是庙山街本地人,只不过庙山街有些人见利眼开,甘心将房子租给这些非法的人去住,才落得嫖客踏破门槛的局面,落得个臭名远扬的庙山街。
公安机关多次加大了扫黄力度,社会风气才得到了好转,随着火车客运站的搬迁,这里来往的旅客没有了,搭乘汽车的同志,也是绕道而行的,这里已恢复了往日的平静,恢复了安居乐业的情景,随着治安的严管,庙山街已有了新风气,新面貌。


作者简介:徐静,退休工人,湖南省祁阳市大村甸人,中国某艺术家研究协会会员,作品曾获优秀作品奖,诗词散文发表在各诗刊和都市头条,曾获全国诗词创作大赛一等奖,及各种誉荣奖项。不求名利,喜爱旅游,只求在每天练习书法,写作中充实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