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评专栏-排名不分前后
组稿: 朱志岩
梅崖心语 海峡两岸 刘桂英
曲士文 褚向平 笑林强哥
天使的翅膀 王佐臣 尘缘

梅崖心语评王佐臣《墓志铭》
读了佐臣先生的诗,我蓦然间产生诸多感慨。陆游绝笔《示儿》中的情景如在眼前。墓志铭里长眠着一位痴情的诗人。他惯看风花雪月,悟透生死离别,品尝苦辣酸甜,道尽肺腑言情。请你们悄悄地走过,请你们安静地离开!留点空间,让高尚的人得以栖息!留点时间,让有趣的灵魂继续思考!
一附原文—
《墓志铭》
文/王佐臣(上海)
死后烧成灰撒了拉倒,
何苦瞎操劳。
后代若不听执意买墓树碑,
拜托记牢!
麻烦刻几行墓志铭,
让途经者知晓。
此处长眠一个痴情诗人,
风花雪月很少笑。
因在世总为时间不够用苦恼,
勿再扰他写作请绕道!

海峡两岸评王佐臣《收回你的毒手吧,时光》
王佐臣老师《收回你的毒手吧,时光!》读来不免心生悲伤,又怀有些许的慌恐!蓦然回首,多少强颜欢笑在蹉跎中如诗所叙“除了沧桑还是沧桑”一一
只有对生活爱憎分明,在历经沧桑后的诗人才能写出如此意境:沉重压抑的情感,以人生自然规律的轮回,感叹岁月无情的同时又巧妙的抒发着诗人那热爱生活的虔诚之情!忧郁凄凉中洋溢着诗人浪漫的情怀,从中在暮年给人以力量与无畏的精神!
全诗色彩鲜明,给人以雄浑、壮美的感觉,使人豪情激昂!令人回味无穷……
—附原文—
《收回你的毒手吧,时光》
文/王佐臣(上海)
笑,时过境迁陌生与惆怅,
回首除了沧桑还是沧桑!
一晃,儿女的儿女又大了……
生我养我的父母已驾鹤天堂。
久违往事如昨天一样,
当下点滴却转身便忘。
叹冒着火花的理想,
不肯陪伴白发三千佝背郎。
对酒当歌任枯叶满世界流浪,
心中滴血远比文字郁伤。
人生似飞蛾扑火,
花谢仍开青春无奈随风翔。
收回你的毒手吧,时光!
喜我小诗迈步未来把爱颂扬。
王佐臣评刘桂英《过年》
近期我读了不少现代人关于过年的诗词,虽说各有各的特色,但大都泛泛之作,总觉他们愧对这么好的一个题材,写得不是千人一面,就是意境拓展有限。今日拜读了刘桂英同志,这篇朴素的不能再朴素的《过年》小诗后,反倒让我思如潮湧,心驰千年万里,久久难以平复……
宋代王安石那句,“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新符”,把过年的内涵与意义,说得生动形象,明明白白。是啊!那新年的钟声,是催人奋进的号角,呼唤着人生奔赴又一个新的起点。每逢年关,人们都会放慢行色匆匆的脚步,回首往昔,珍惜当下,祝福美好的未来。刘桂英老师紧紧抓住了这个命题要点,用情感线条,把心中对亲人的思念,家国的祝福,写得洋洋洒洒,贴切自然,充满了大爱。从“听冬哥亮响爆竹,再看春妹翩跹起舞”开篇,到“又是一派山青水秀,换了人间”结尾,把《过年》这首诗写得有声有色,激情飞扬。全诗虽看不到一处有华丽的雕琢之句,但却不落俗套,将年味,乡愁描绘的如此浓烈,感人。穿越时空,家中那母亲花白发梢,游子的泪与梦碎千里之外,还有耿耿于怀,“离别的站台,健康码又亮起红灯”等等,编排短短诗行,一点也不拥挤,齐刷刷潺潺流向读者心田,荡漾共鸣!
谢谢诗人刘桂英,新年前夕,送来了美妙的贺年大餐,值此机会,也让我们共同为自己,为家国祝福:新的一年你我更加如意安康,大江南北愈发幸福恩爱!
—附原文—
《过年》
文/刘桂英(长春)
听冬哥亮响爆竹
再看春妹翩跹起舞
迎一场大寒冽风
柳枝吹响春天绿笛
撩乱了花白发梢
母亲站在老树下
思念的泪光
弯曲了那条小毛道
重叠了三年的脚印
乡音摇荡了远山
儿的小名缀落夕阳
离别的站台
健康码又亮起红灯
企盼新一个黎明
儿念老家
梦碎千里之外
待蓝天捧起白云
大地更新唯美
福星高照天下太平
又是一派山青水秀
换了人间

曲士文评王佐臣《假如手中笔是一杆枪》
古有“文官提笔安天下,武将提刀定江山。”说手中的笔是一杆枪也不为过。老师的就是一杆枪,口诛笔伐。你看那发抖的不正是西方列强?我们中华的儒将一句“我们不吃你那一套,你们没有资格面对中国说三道四。”不也是让世界流氓胆战心慌。
有时候不必非得弃笔从戎。手中的笔本来就是锐利的武器。可以抨击社会上的腐朽,可以粉碎列强的疯狂。可以保卫祖国的神圣,更可以捍卫生我养我的鱼米之乡。可以弘扬正气,也可以让外敌的侮辱灰飞烟灭。纵观古今,以笔做枪,曾经鼓励多少壮士奋勇杀敌,血染沙场。岳飞的“《满江红》八千里路云和月”曾经振奋了多少中华儿女驱逐日寇的豪情。辛弃疾的“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是何等的英雄气概!这笔不是最好的武器吗?
笔不仅仅是枪,还可以把爱汇成海洋,还可以为了母亲与摇篮中的婴儿与共和国花开的又美又香。
老师的笔真可谓神奇。寥寥数语既抒发了爱国爱家的豪情壮志又赞美了锦绣山河的鸟语花香。
王佐臣老师好文笔,好枪,不愧为中华的好儿郎。谢谢老师此文!
—附原文—
《假如手中笔是一杆枪》
文/王佐臣(上海)
假如手中笔是一杆枪,
也许发抖不止是西方的豺狼?
还有人生路上各种拦路虎。
把爱汇成海洋,
年年牵手那美人鱼欢唱。
呼唤彼岸的玟瑰,
歌颂每天从水底腾起曙光!
假如手中笔是一杆枪,
应捍卫生我养我的鱼米之乡。
粉碎列强实施的文化侵略,
义不容辞赴战场。
为了母亲与摇篮中婴儿,
与共和国花开的又美又香,
我心似鸟迎风飞翔。

王佐臣评褚向评《慈悲》
读着褚向平的《慈悲》新作,不由联想起前不久有位文友微信索问:“信佛,到底是好。还是不好呢”?记得曾回复如下,“个人认为:活着,有信仰,总比没信仰要好”。
当下社会已步入二十一世纪,现代科学独领风骚,且看美俄与我国的宇宙飞船,先后登上月球,访问火星,无疑回应世上各种宗派玄学,刷新了千年来陈腐观念。但仍有不少人,跟不上时代的飞速发展,理念至今还滞留古代,或者被各种非主流糟粕,邪教掌控着意识,因而导致自身的世界观一片混沌,给社会带来危害。人们要正确树立唯物主义思想,明白奉献的意义,与制约私人欲望的必要,这才有益于身心健康,和推动社会进步。褚向平老师,用自己的那枝老辣之笔,从“一副袈裟”背后,“看见了流水与行云”。并把“小镇的日子,我的命运”,紧紧相连,深入浅出拓展,令人折服。他从慈悲入手说佛论禅,极其巧妙地斥责那人间冬的严酷事实,继而颂扬春回大地喜讯。进一步论证不信如来不信神,展示了现代文人的聪慧及正能量。我觉得:社会上哪些什么都不信奉之人,若信佛,并用佛学“慈悲为怀”,“与人为善”等信条,管控行为鞭策自己,末尝不是一个进步。《慈悲》这首诗,作者条理清楚,立意深刻,耐人寻味!
生活远沒文人笔下那么诗情画意,但离不开苦乐相伴的烟火味。日子更没有信徒们吹捧的那么圣洁,斑斓。人活着,就必需正视与接受各种艰难,缺失。谢谢知名诗人褚向平先生,为我们送来了这首非常有哲理的小诗,也祝愿世上越来越多的人,用爱心与实际行动,在未来的人生康庄大道上,将美好宿愿“悄悄铺陈”。
一附原文一
《慈悲》
文/褚向平(河北)
那些讲佛法的人
终于要送给我
一副袈裟
多么慈悲的结局
忽然觉得
我从虚空里走出
看见了流水与行云
忽然觉得
黄昏也不再暗哑
渐渐我们好像更接近
了菩萨
我小镇的日子
我的命运
还有经我手浪费掉
的光阴 一寸一寸
正在酝酿强烈的悲悯
你说 春天要回了
源自桃园的喜讯
从深冻的沟渠 大地
已悄悄铺陈

天使的翅膀评王佐臣《诗意时光》
诗人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细腻的笔法直接抒发心中的情感:不虚度时光,努力把“把日子过得像诗一样”!他的心愿是大多数人的心愿,那又怎样把日子过的向诗一样呢?诗人在诗里给大家提到几个方法,他希望大家在“人生这张单程票上”上,不忘初心,“征服自己”,乐观积极,就一定可以得到想要的“诗意时光”。愿大家都能拥有这惬意的“诗意时光”,快乐地栖居在自己所创造的“精神家园”里。
一附原文一
《诗意时光》
文/王佐臣(上海)
似抹泪寒蝉,
叹息渐渐冷却的秋阳。
若问生命价格,
也许看心愿风筝能飞几丈!
人生这张单程票上,
记载花谢花还开燕去燕回乡。
可岁月不饶人,
多少初心随南屏晚钟流浪。
我不能容忍的地方,
是将生命托付虚无缥缈远方。
还埋怨全世界,
白白辜负我的黄金时光!
莫将人生虚度,
别让回忆挂在那空枝摇晃。
当岁月驱散一切梦想,
人怎甘让名字刻在冰冷石乡。
听,小溪轻轻地唱,
看,天边的霞光。
只有把日子过得像诗一样,
我才是征服自己的帝王。

尘缘评《秋天,那些关于诗的传说》
一边读着《秋天,那些关于诗的传说》,一边思考着传说背后的缤纷,及内涵与底蕴。
古今中外吟秋的诗万万千。但大都触景伤情,以物寄愁,与叶落雁辞,话沧桑为主。偶尔领略到颂扬秋的佳作,便大喜过望,倍觉弥足珍贵。一个外国诗友曾向我坦言:“落叶有着春花所不具备的奉献精神,与别样凄美”,我十分认同。此刻忽然脑际中飘过宋朝大文学家范仲淹:“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之金句,以此,对照眼前这首现代小诗,《秋天,那些关于诗的传说》一文,欣喜找到了传说中的源头,及美的出处。于是我穿梭诗行,倾听小诗作者所推荐的,“昨夜那首好听的歌”,深深陶醉在诗仙李白当年华章,任灵魂悠闲在“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之佳境,欣然和“阳光,雨露,微风”为伴。此诗一咏三叹说尽秋,字里行间处处却洋溢着轻松欢快色彩。除了诗人文笔精湛,更为重要的是体现并拓展了高尚的人文情怀,“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呵!人活着,就要活出一份感悟,活出一份烟火滋味,不负此生。
我猜,这也许就是本文作者那《秋天,关于诗的传说》之答案。好文,当赞!
—附原文—
《秋天,那些关于诗的传说》
中诗报主编-笑林强哥推荐
阳光 雨露! 微风
真的很惬意
红枫 黄叶挤满了秋天
有一丝光从外面透进来
风很轻 云很淡
一首没写完的诗夹在中间
只听见风在写着远方
昨夜那首好听的歌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
是谁在轻吟
从远古走来的人群
消失在茫茫的夜色中
很远的那栋老房子
谁坐在旁边树上的秋千上
你说这里有鲜果 秋色等我来
晒谷坪上晒满了苞谷杂粮
你赤着脚踩着欢乐在舞
把笑容也晒成了古铜色
我终于读懂那些关于诗的传说

尘缘评《日暮秋晚》
小诗未尾那句:“留在了地平线,也燃烧了一个秋天”的夕阳,将《日暮秋晚》诗意,一下子推上了高潮,又嗄然而止。感觉坐过山车,惊喜连连,连想翩翩!
唐代诗人孟浩然,感概“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可见,二位诗人虽跨越千里与时空,对秋天黄昏时分的美景,都有一样的眷念,则是不同的心境和情怀罢了。这首《日暮秋晚》的作者将夕阳、归鸿、驿站、芦花、秋虫、袅袅炊烟等作了拟人刻化,使秋色余辉滋生鲜活的灵性。诗人以景托志,咏秋,继而“唤起儿时记忆一片”,大有宋代诗音周密,“园翁莫把秋荷折,因与游鱼盖夕阳”,之大家风范,教我等愈发刮目相看!
此诗,字字唱秋,句句铺景,结构玲珑别致,意境深远雄浑。个人以为,是值得推荐一读的好作品也!
一附原文—
《日暮秋晚》
中诗报主编-笑林强哥推荐
夕阳眷念着晚秋
缠缠绵绵
脸庞的羞色染红了天
疲惫的归鸿要落脚了
问,可否有小憩的驿站
芦花依偎着湖水
沙沙呢喃
满头的银发已找不见
堤岸的秋虫闭上了嘴
早早藏进了安静里冬眠
小村依然安祥
袅袅炊烟
唤起儿时记忆一片
树上挂满了小红灯笼
念了念,很甜很甜
夕阳慢慢走远
那道深情的眸光
留在了地平线
也燃烧了一个秋天

尘缘评《清秋,给生命一点亮点》
泰戈尔认为:“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那才叫不负人生一回。
这首《清秋,给生命一些亮色》,作者从不同侧面,深情讴歌了峥嵘岁月,伟大的人生。诗文开门见山,道出了人生在不同时期,以及转折中的迷惑,艰难,同时指明拨云见天的方法。诗人巧妙地借物咏怀,郑重指出:“季节累了……,时光倦了……”,和心中那片“贫瘠的士地……,孤寂的希望……”之后,用高亢的文字与斗志,“依然如此倔犟坚强”,回应清秋时分灰暗苍茫,从而争取“给生命一些亮色”,努力与执着。这是何等的胸怀,闪光的精神!大自然若没有秋的悲壮,那来的春光明媚?人类若不具备大无畏的奉献精神,又怎能拓展家国天下与美好未来?小诗提倡,坦对流光送走繁华,直面归于沉寂的现实,继而致力奋发奋强,令人深思,催人昂扬。诗意旨在让更多人知晓,团难是胜利的前奏,失败乃成功之母。感谢诗人送来这首满满正能量好作品,鼓舞人心。
最后,我想借用宋代贤相寇准先生在《书河上亭壁》中的二行诗,赞美作者,结束此评。“萧萧远树流林外,一半秋山带夕阳”。
—附原文—
《清秋,给生命一些亮色》
中诗报主编-笑林强哥推荐
季节累了
卸下绯红的喧扰
时光倦了
躲进秋的翅膀
薄云悠悠
秋意染凉
故园陌上
早露晚霜
湿漉了乡亲收获的脚步
润泽着丰硕厚望
净远云雀把欢笑撒向瘦削的脸庞
稻茬在清风中吱吱作响
小河在芦絮里轻漾
蒹葭苍苍,流光送走繁华
岁月周而复始归于沉寂
年华的白发被辛劳辗成一汪沧桑
敬尔
清瘠的土地
孤寂的希望
依然如此倔犟坚强

【诗评者简介】
王佐臣,笔名尘缘,1953年出生,上海籍。散文作家,自由诗人。几十年来勤於笔耕,不少作品,散见于各地报刊杂志与网络平台。

《江南诗絮文化中心》团队名单
顾问.岩青 维港泊人 金建民 冰清
一分社社长 淡泊风云
二分社社长 岳利平
三分社社长 向日葵
古韵社社长 一箭寒梅
微诗社社长 尘缘
总督导 伊人溪部
诗歌总监 陈晨
副总编 思北
副总编 曲士文
副总社长 朱志岩
副总社长 万海峰
总社长 雪儿
总编 王佐臣

二:投稿作者须知
1:插图和音频部分来自网络。
2:本平台推出的作品内容上如有异议,烦请您及时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在第一时间予以更正或删除。
3:所有前来投稿的作品均视为“独家授权江南诗絮发布。不同意者,请勿投稿。
4:谢绝抄袭、一稿多投。
5:零容忍反党反社会主义以及侵害他人权益不当言论,严禁黄赌毒传播,严禁各式商业广告。
6:文责自负。如有作者侵犯他人著作权及侵害他人权益各种行为所发生的纠纷,均与《江南诗絮无关》,应由作者夲人自行承担法律与经济上的责任。
7:以上条款,敬请各位作者必须知晓与遵守。特此告知!
8:江南诗絮投诉电话
02166272798 0216626994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