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角色、演活人物
文/王小曼
做为一名戏曲演员,如何演好戏?关键是要从生活出发,运用程式塑造好人物,怎样演好人物,必须正确掌握和恰当地运用戏曲程式.戏曲的程式源于古代劳动人民的实际生活,是实际生活的体验和积累。【例如】我们秦腔舞台的旦角出门、进门、上楼、下楼、水袖、扇子、手帕都来自生活,舞台的限制和艺术加工处理的结果,使他带有了夸张的特点。漫长的舞台演绎过程中,渐渐地与现实生活拉开了距离,但它的本质仍然是现实生活的反映,仔细品味,仍然富有真实感。物
当戏曲艺术发展到今天这种成熟的模式之后,我们再回头看,没有这些戏曲程式的东西,就没有戏曲表演艺术了。我们戏曲演员在艺术创造中掌握它、运用它、是戏曲艺术反映生活的特殊方法和必要的手段。但是,一个演员要把人物演活,单靠掌握、运用程式还是不行的。戏曲程式不是创造人物的出发点,它必须和演员体验相结合,程式不是万能的,不讲体验,为程式表演程式,就会使表演艺术失去生命力。 
演戏是演人、唱情,这就要求演员深入角色、演活人物。常言道以情感人、以理服人、以美悦人、必须掌握‘虚’与‘实’的表演关系,即要重视‘实中有情’又要‘虚中入情’追求艺术‘美’。哭要哭的美、笑要笑的美、唱要唱的悦耳动听、动要动的优美迷人。否则,就成了为演戏而演戏,谈不上表演艺术了。例如,早在我二十一、二岁时,就扮演了【窦娥冤】 中的窦娥,论扮相、体形、嗓子都还算不错,当时自己也掌握了一定的戏曲程式,但因为年轻,社会知识贫乏,没有生活经验,导演和老师怎么教就怎么演,只能是死学照搬。所以 ,窦娥的塑造不够感人,共鸣性不强。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生活阅历的丰富、积累了一些美学知识,有了一定的审学意识,对社会各种人物的观察、感受和对剧中人物的分析研究也慢慢加深了,通过融入自己的演出技巧和人物的感情体验,角色就活起来了。
去年,剧团重新加工排练【窦娥冤】,剧团领导委我以重任。我仍扮演窦娥,在进入排练之前,我用了大量的时间静下心来反复研读剧本,仔细观看专家前辈的录像资料,进一步再熟悉剧情,再结合自身的表演特点,做到心中有数。首先,我从化妆上解决形似,其办法是,鞋加高两寸,使自己稍矮的身材显得修长些。其次,我把着眼点还是放在唱‘情’演人,塑造具有个性特点的艺术形象上。例如:‘杀场’这场戏是全剧的灵魂、高潮。人物的情绪及观众的情绪都已经达到了最高点。这场戏用两个字就可以概括:“悲愤”!窦娥对自己人生命运的无助和悲叹,对黑暗社会的无序而愤怒。在导演的精心编排上,这一场主要是以唱为主,在唱腔处理上采用了高亢激昂的表演方式,倾吐着窦娥发自内心的愤怒,给观众以身临其境之感,让观众产生共鸣。在窦娥悲愤到了极点,面对黑暗社会的邪恶势力,她满怀激愤地大声呼喊“天哪”......你不辨贤愚枉为天!“地呀”......你不分好歹何为地!辜负了苍茫茫绿水青山。唱词已经充分地表明了人物此时此刻的内心感受。在这一场我尽量以柔弱无力的形体表现来突出这段唱腔,让观众听到的是人物发自肺腑的愤怒呐喊,看到的是一个弱女子不屈的奋力挣扎。还有和蔡婆婆见面的一段,在表演技巧上我运用了相偎依靠含泪带笑的反衬手法,在唱腔处理上达到柔和轻唱,缓而不慢。虽然在肢体表现是窦娥柔弱无力地依偎在婆婆的怀里,可通过唱词和表演所传达的信息却是窦娥在临终之时为自己不能再尽孝道而遗憾自责。尽管我唱得似断似续,但由于感情真挚,台下观众席雅雀无声,几乎是潸然泪下,被窦娥的悲惨命运所触动。
实践证明;演员只要进入角色,情景交融,就是用小嗓抒发感情比通过去只表现嗓子,而不管人物情绪如何的唱法效果要好得多。
在艺术创作的道路上,没有捷径可走。这种学习的过程就好像蜂儿采花酿蜜 那样,踏实勤劳。一点一滴的劳动积累,取精华、去糟粕、自然而然就会酿出色味甘美的蜜来。
【作者简介】王小曼:女,汉族,国家二级演员,籍贯陕西咸阳。1983年考入(陕西省戏曲研究院)同州梆子艺校、1985考入陕西省西安市“五一”艺校。先后在陕西省澄城县剧团、甘肃省天水市秦剧团工作,主攻小旦、武旦。主演剧目:《窦娥冤》、《生死牌》、《火焰驹》、《打金枝》、《玉堂春》《法门寺》、《玉虎坠》、《断桥》、《藏舟》、《抬花桥》、《月下来迟》、《杀狗劝妻》、《虎口缘》等剧目。2000年获甘肃省首届红梅大赛三等奖、2004年获甘肃省“建行杯”全省秦腔旦角大赛二等奖、2011年获甘肃省红梅大赛一等奖、2012年获陕西省西安戏剧“石榴花”电视大赛二等奖等。她唱腔圆润、吐字清晰、激情饱满。主演《生死牌》、《窦娥冤》、《断桥》、《抬花轿》等剧目深受广大群众喜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