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作:神韵之风工作室
李悦岭感悟桑恒昌《东山再起》
《东山再起》是一首经得起灵魂叩问的佳作。很难想象桑老创作这首诗的心情,是否有一万条河流推动着沉寂的黄沙向遥远的天际奔去?当读完第一节便放弃了刚才的猜想,桑老的心是平坦的,甚至是像广袤的大平原一样,孕育着无限遐思。
失意,失利,抑或
遭受毁灭性的痛击
常常想起
这句成语
一个成语与诗人自身(经历)联系在一起,具有诗的文化视野。“东山再起”是一个历史典故,也是励志奋争的象征,诗人拿来铺垫,去言说诗歌精神,赋予合理的构思想象,体现出优秀诗人一贯的、大胆谨慎的创作风格,可以说对诗歌审美具有了深度透视的能力。
语言的转换,是诗思在诗人的设定下而进入体悟状态。
东山,可在
霸王项羽的江东?
东山,可是
越王勾践的青山?
两次诘问,即还原了历史,思想也经历了凤凰涅盘般的洗礼。“东山再起”已经不再是一个单一的意象,它超越了历史典故,被诗人巧妙地应用到文字里,给大家提供了广泛深邃的思索空间。
都说桑老是诗做的人,文化的土壤永远是诗人取之不尽的诗之因子,语言通灵,意志贯彻神性,都是桑式诗歌对传统思想的改造。诗人除了有点题破题的功夫之外,把目光转向自我,挖掘生命骨子里大家没有意识到的东西,也就是诗人自醒对世界发出的响彻寰宇的声音。
如若果然
我周身的骨头
将不再是
最后的那捆湿柴
桑老用生命体现诗歌艺术本质,清纯的不带任何杂质的诗语构思,在一个特定的语言环境,文化对于诗人的影响,将是烈火干柴,而不是精神颓废的让人担心的“最后的那捆湿柴”。

桑恒昌简介
桑恒昌(1941—)男,原《黄河诗报》社长兼主编,编审,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常务理事。1961年高中毕业,保送武汉空军雷达学院。毕业后志愿去西藏空军部队服役。因患白塞氏綜合症,于1972年退役。出版诗集21部。有270多首(次)诗翻译成外国文字,并在国外出版诗集。评论文章500多篇。另有六部专著:《桑恒昌论》《桑恒昌诗歌欣赏》《桑恒昌一个诗做的人》
《大地上的泪光》《横亘的诗骨一一桑恒昌诗学论稿》《桑恒昌诗学研究文选》《山东文学通史》对桑恒昌的评价写道:“艺术形式的创新,以臧克家为代表的第一代,是从意象化新诗到形象化新诗转移的一代;以贺敬之为代表的第二代,是将形象化新诗推向极致的一代;以桑恒昌为代表的第三代,则是探索新诗意象化而卓然有成的一代。”
2016年被《山东诗人》杂志社授予“首届山东诗人终身成就奖”
2017年11月被评为中国新诗百年百位最具影响力诗人奖。
2018年1月在德州学院设立桑恒昌文学馆
李悦岭:山东日照人。诗人李、学者。主要从事《金瓶梅》作者及文本研究,曾应邀参加2015年第十一届徐州国际《金瓶梅》学术研讨会。
陈如琴(香港),笔名,绿意盎然,中国诗歌学会会员,香港诗人联盟永久会员,短诗原创联盟副会长,《短诗纵横》电子期刊总编。驭风者诗社执行社长兼社长助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