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作:神韵之风工作室
东山再起
桑恒昌
失意,失利,抑或
遭受毁灭性的痛击
常常想起
这句成语
东山,可在
霸王项羽的江东?
东山,可是
越王勾踐的青山?
如若果然
我周身的骨头
将不再是
最后的那捆湿柴
蒋雯点评: 通过这首诗,我读到了一个人内心极度的犹豫和彷徨,这是人生遇挫后在又一个十字路口的决择,作者借此诗寓意一种人生经历中很普遍的心理现象。那种既害怕再挫败又不甘颓废下去的想法。这就是常说的东山再起,诗借了两个历史中项羽与勾踐的故事来说明比较。做为诗的特点就应该是短小精悍又能切中要处说明道理,可见这首诗充分做到了。诗最后部分的“骨头"用的好,寓意心气,一切心成,心不倒人就不会倒。
张仪飞点评:
桑先生的这首,引用了东山再起这个典故,该典故出自《晋书.谢安传》,谢安尝辞官退隐会稽东山,后又复出做大官,喻失势后复起。先生引东山再起为题不仅限于此,诗分三段,第一段先设下一个背景,失意,失利,或更大的磨难,第二段呼应前面,东山,已然不是典故里的东山,诗人展开一连串的想像,第三段,诗人的重心点在最后一句,“最后的那捆湿柴”,妙就妙在湿柴,为什么是湿柴而不是干柴,一字尽显老诗骨的功力,湿柴,略显心有余而力不足,但骨子里还存有那份倔犟,对未来没有放弃,希望,是让人活下去,去面对的动能,力量,精神支柱。这首诗,我们看到了诗人的不屈,给人以振作。一首好诗,可以让人回味无穷。

思乡点评:
“东山再起”它是一个成语,出自唐·房玄龄等《晋书·谢安传》:“隐居会稽东山,年逾四十复出为桓温司马,累迁中书、司徒等要职,晋室赖以转危为安。”指再度出任要职。也比喻失势之后又重新得势。在这里作为诗的标题,正如第一节”失意,失利,抑或/遭受毁灭性的痛击/常常想起/这句成语”。
是不是所有的失势都可“东山再起”呢?马上诗人就给出了中间一节的两个反问,十分引人深思,从而也吸引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东山,可在/霸王项羽的江东?”
唐朝的杜牧写过一首诗《题乌江亭》: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宋朝的李清照也写过一首诗《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因为这两首诗歌的广为流传,项羽过江东,能否卷土重来也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一个话题。如果项羽真的过江东,也得遵循“天时、地利、人和”,他有很多问题需要面对,而项羽太骄傲了,他太自以为是,太信赖自己的一身蛮力。还有一个败笔就是逼走了范增。他一生没有对任何人低下过头颅,所以他不可能忍辱负重,卧薪尝胆,卷土重来。再有即使他愿意重振旗鼓,刘邦有不少谋士为他出谋划策,他们紧追其后,也不会让他有喘气的机会。
提到卧薪尝胆,自然随诗句“东山,可是/越王勾踐的青山?”再次领略他超然的意志。我们都知道尝粪问疾,卧薪尝胆二十年!勾践忍人所不能忍之辱,受人所不能受之苦!他创下了人类君王史的奇迹!他苦心励志,发愤强国,创下了以小打大,以弱胜强,以卵击石的人间神话!二十年的“卧薪尝胆”既造就了勾践,也彻底磨灭了他的人性。他几乎成了一个冷血的君王,精明的范蠡携西施适时地离开了他,而文种却“执迷不悟”,不到一年,即被勾践赐死!自然,诗的第二问答案又是一个否定。
诗人怎么想的呢?这也是第三节“如若果然/我周身的骨头/将不再是/最后的那捆湿柴”真正要告诉我们的,也是整首诗的核心。“如若果然”什么意思?诗人期望和上面说的一样,东山在项羽的江东,东山是勾践的青山,但事与愿违。由此诗人联想,人生没有如果,只有后果和结果。即使诗人现在已经是一位老人,周身的骨头也会变成最后燃不起火的湿柴。那又怎样?可诗人有东山再起的心态,心态决定人生的高度,诗人认为,即使我老了,我也要不断努力,一往无前,发挥余热,走出人生的精彩,让生命绚丽。“老人何须言岁少? 只争朝夕年且多!”祝福我们尊敬的桑老师身体健康长寿,平安幸福,新春快乐。
思乡
2022.2.2 初二 波士顿

桑恒昌(1941—)男,原《黄河诗报》社长兼主编,编审,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常务理事。1961年高中毕业,保送武汉空军雷达学院。毕业后志愿去西藏空军部队服设。因患白塞氏綜合症,于1972年退设。出版诗集21部。有270多首(次)诗翻译成外国文字,并在国外出版诗集。评论文章500多篇。另有六部专著:《桑恒昌论》《桑恒昌诗歌欣赏》《桑恒昌一个诗做的人》
《大地上的泪光》《横亘的诗骨一一桑恒昌诗学论稿》《桑恒昌诗学研究文选》《山东文学通史》对桑恒昌的评价写道:“艺术形式的创新,以臧克家为代表的第一代,是从意象化新诗到形象化新诗转移的一代;以贺敬之为代表的第二代,是将形象化新诗推向极致的一代;以桑恒昌为代表的第三代,则是探索新诗意象化而卓然有成的一代。”
2016年被《山东诗人》杂志社授予“首届山东诗人终身成就奖”
2017年11月被评为中国新诗百年百位最具影响力诗人奖。
2018年1月在德州学院设立桑恒昌文学馆。
蒋雯,江西临川人,多年来从事文学创作,先后在各大报刊发表小小说,散文,诗及诗评等作品并获奖项,系中国小说学会会员,抚州作协,剧协,诗词楹联协会会员。现系 [驭风者诗社]副社长,英国[海外诗译]中文审核及诗评师,新西兰《澳洲讯报》汉俳版编辑,临川《如是诗刊》任诗评师,名家荟萃文化传媒艺术总监。
张仪飞,网名然空。1961年5月生于上海。上海浦江诗会会长。上海滩诗社艺术顾问。诗刊 《浦江诗荟》总编,诗刊《浦东诗廊》副主编,短诗原创联盟副秘书长。书法家,知名策划。
思乡,本名王彦芝。欧洲华文诗歌会加盟会员、国际田园诗社成员、华人诗学会会员。原创作品散见于《人民日报》《长江诗歌》美国《新大陆》等各种国内外报刊杂志和网络。喜欢文字,对诗歌情有独钟 ,淡泊名利 ,愿与诗歌同行。
诗观:用文字抒写灵魂,用诗意点缀人生。
陈如琴(香港),笔名,绿意盎然,中国诗歌学会会员,香港诗人联盟永久会员,短诗原创联盟副会长,《短诗纵横》电子期刊总编。驭风者诗社执行社长兼社长助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