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集情结
● 房兴华
花市上出售的纸花是民间艺人剪纸粘贴制成的,它以工艺精巧、色泽鲜艳,形象逼真、价格低廉等特点深受人们喜爱。因花贩们将卖的花插在高粱桔上,故民间又称年集上买花为“插花”。戴花是民间儿童尤其是小女孩过年的习俗,至今还有“有钱无钱,戴几朵花过年”的传统。大年初一的早晨,儿童们穿上新衣,头上戴几朵美丽的纸花,拜年、串门、逛街,以示新的一年吉祥美好。年画市上出售的多是平时见不到的木版年画,有灶玛图、门神等,灶玛图即农历节气表,也是家家必贴的,小贩们为招揽顾客,还编些适合顾客心理的顺口溜,引人驻足,“人一辈一辈往下留,过年不能没有灶玛头”,“门神门神贴起来,大鬼小鬼进不来”等等,有些年画如《金鱼满堂》《年年有鱼》等都是抢手货。年画有着极浓郁的乡土气息和神话色彩,有强烈的喜剧气氛和农家浪漫情调,它构图饱满,最能反映农民的愿望和要求。在年集上买几张年画,大年三十贴上墙,与火红的对联、门笺、窗花相映成趣,年味就十足了。
与春联一起卖的还有“门笺”,乡人都叫“挂门笺子”,门笺有单色的,即一幅的每一张全是一种颜色,或一幅的每一张各是一种颜色,有套色的,即一幅中一张五种颜色,且每张挖补的图字也是五种颜色,有纯图案的,还刻有花草、鸟兽和其他花纹,有纯吉祥词句的,也有图文并茂的,门笺的图案和色彩多以谐音、象征、寓意等方法,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审美情趣。门笺的句子排列大都是以“大红、二绿、三黄、四紫、五蓝”颜色为顺序。除夕贴在门楣上,与对联相互衬托,显得格外鲜艳、美丽,给人一种希望、红火的感觉。
地摊上堆满了玩具。竹木的,有刀、枪、哗啦棒槌、呱嗒板车等;泥塑的有阿福、小猪、小狗、小鸡,涂上颜色,看着漂亮,吹吹有声,用黄布做的虎头鞋、虎头帽等,大小物色应有尽有,任人挑选。
集市上还有火纸、香烛等祭品,购买者更是络绎不绝,家乡一带的风俗,是在备足年货后“上年坟”,祭祀故去的祖宗,到坟前烧些纸钱,放串鞭炮。虽然带有迷信色彩,但不乏有怀念性质,体现了百善孝为先的美德,人们希望祖先在天之灵保佑人丁兴旺,平安幸福。
供销社的图书门市也是我们必去的地方,买小人书和年画是我们那群孩子的一大乐趣,至今我还能说出一连串耳熟能详的名字来,图书如《闪闪的红星》《洪湖赤卫队》《鸡毛信》《智取威虎山》等;年画有《西沙女民兵》《风雪送亲人》《青松岭》《龙江颂》《草原民兵练武忙》《你办事我放心》等。
宽宽的河滩上,留下无数双脚印,赶集的人们欢欢喜喜地从四面八方赶来,又一个个带着满足的兴奋向四面八方散去,似乎只有此时的年集,才能营造节日的气氛,似乎只有这些手中的货物,才能传递人们的感情,对于久居乡村的人们来说,不赶年集似乎又是一年之中的一大憾事。
那时家中虽然贫困,可过年时总能滋生出一些乐趣来,童年的年集铺就了我一生的乡情底色,成为我一生挥之不去的年集情结。
房兴华,男,60后,山东临沂人,山东省作协会员,临沂市作家协会理事,临沭县作家协会主席,《临沭文学》主编,临沭县十大文化之星。
迄今,已在《农民日报》《中国国土资源报》《国土资源导报》《中国文学》《大众日报》《东方散文》《临沂日报》《沂蒙晚报》《临沂广播电视报》等报刊发表文学作品逾百篇,有7篇作品入选《中国优秀散文集》在各类文学大赛中多次获奖,受到山东省文化厅表彰奖励。
编辑简介:王丝雨,女,笔名:诗雨年华,80后,山东临沂人,临沂市作协会员,都市头条认证编辑,作品见于《新疆文学》《临沂日报》《东方散文》《今日头条》《双月湖》《鲁南商报》《钻石文艺》《临沭文学》《山花》等各大报刊杂志和网络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