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城市
热点
原创
精华
图文
视频
专栏
专题
人气
传播榜
文集
头条号
标签
下载APP
所在区域:
区
取消
提交
热点
原创
精华
<#if domainstr!='www.zdwx.com'>
图文
#if>
视频
专栏
专题
人气
传播榜
<#if domainstr!='www.zdwx.com'>
文集
#if>
标签
首页
\
文学
\ 原创首发 儿时的过年 文/王应泾 主播/宋春献
原创首发 儿时的过年 文/王应泾 主播/宋春献
精华
热点
2022-01-28 16:22:55
82579
阅读
关注
原创首发
儿 时 的 过 年
文/王应泾
从前的过年, 过的是新鲜。
物质匮乏的年代,
只有过年最值得企盼。
父亲单位发点购物券,
背回平日难见的物件,
装着半斤水果糖和两盒糕点;
还有鲜艳喜庆的年画,
秦琼和敬德怒睁圆眼;
粉帘纸糊窗贴纸窗花,
煤油罩子灯透亮晚上五彩缤纷,
贫寒之家窗花留一整年。
在部队的表哥
带回一三零相机,
非常稀奇的照了张全家福相,
紧张得表情好像不是那么自然。
从前的过年, 过的就是嘴馋。
小孩子们一天往厨房跑好几遍,
总想偷吃点白馍和油炸豆腐干。
小年过后生产队杀猪每人分二两肉,
挂在厨房用塑料布包上防风干。
爸妈蒸花卷包子炸油栓做烩菜,
我们围着灶台不停地转,
馋口水差点流到盘子里,
尝一点儿后还想再尝一遍,
心想着啥时能敞开肚皮,
把这些好吃的全吃完。
从前的过年, 过的是仪式感。
自己动手的喜悦冲刷着贫困艰难。
我父亲和三叔会写毛笔字,
全村乡亲都想讨要幅春联。
手巧三娘剪出不重样窗花,
吉祥图案剪出了朴素心愿。
我们开心地跟在大人后贴对联,
猪圈鸡圈旁贴“六畜兴旺”,
粮囤面缸旁贴“五谷丰登”,
水井房旁贴“川流不息”,
就连家门口的老槐树上,
也贴张“出门见喜”“恭贺新年”。
人与人之间很是亲热,
一件喜事能在乡邻里传个遍。
从前的过年, 过的是企盼。
有钱人家才放整串炮鞭。
三十除夕饺子实在是香,
几片肉粉条白萝卜白菜豆腐,
装的木炭火暖锅子盛宴。
我们来不及细品就狼吞虎咽,
那时候电视还不那么普遍,
我父亲在银行上班,
买了个12寸黑白电视机,
没暖气看春晚也能熬到十一二点。
噼噼啪啪的鞭炮声在深夜点燃,
小伙伴打着灯笼映红小脸,
捡没响的散炮用口袋装满,
我们才恋恋不舍地把家还。
从前的过年, 过得很温暖。
一件粗布衣裳就能臭美整个新年。
除夕晚上睡觉前,
拿出妈妈做的新衣在身上试半天,
睡前不忘叠得整整齐齐放在枕边,
心想着穿上这身行头去拜年,
会不会比往年多得几块压岁钱。
小伙伴踢方顶牛打瓦玩得欢,
长辈带队排户族拜年,
进门就高声把爷婆大叔喊,
作揖磕头笑声一片。
从前的年, 过得很缓慢。
走一家亲戚要花上一整天。
爸妈一辆二八凤凰自行车,
车头一边挂着油炸果子和蒸的油饌,
一边放着没有添加剂的麦面,
小孩坐在车樑端我妈坐衣架后边,
说说笑笑就到了舅家。
一角的压岁钱在那时算是巨款,
握在手中感觉自己像个老板。
和孩子们疯玩不小心弄掉钱角边,
深夜里想起这事儿,
总会忍不住难过好几天。
走亲戚收获五角钱,
回到家高兴的不知数了几遍。
从前的过年, 过的是团圆。
走亲戚从初二走到十五,
一出动就是一大家子也没人烦,
乡邻间不像今天这般冷淡。
那时候没有手机,
更没有电话短信拜年。
吃饭时有说有笑地吃饭,
见面时诚诚恳恳地拜年,
煤油灯下老友们
抽着八分钱经济烟和九分钱的羊群烟,
雪地里离别的亲人舍不得再见。
没有电子设备和高科技的年代,
专注的心和真切的情,
布满记忆中春节的每一天。
从前的过年 清贫困苦却不孤单。
从前的父母,
身体健康劲儿使不完。
从前的乡村,
河水清澈牛马撒欢。
从前的春节,
没有春运年味不淡。
从前的我们,
心里善良又简单。
回不去的,是从前的年,
吃不够的, 是故乡的饭。
忘不掉的, 是曾经的人。
找不回的, 是童真的心。
我们终将走过从前,
我们总要迎来明天。
如今的年味为什么这么淡?
因为年味伴进了 寻常日子的每一天。
天天有酒有鱼有肉,
日子每天都如过年。
现在是度年如度日,
过去是度日如度年,
难过一天还是难,
现在是甜过一天还是甜,
天天都是过大年。
作家简介:王应泾(笔名春风和煦)陕西富平人。66岁。高级经济师。工商管理硕士。从事金融工作四十余年退休。爱好古诗、古文研读填词创写,现为中国诗歌学会会员、浙江省诗词与楹联协会会员,杭州西泠印社会员。都市头条《鸿雁诗轩传媒》精典文学有声读物网刊总顾问。作品被“当代诗词集、新世纪领军人物范本和21世纪中国六十位诗人典藏大系、共和国诗人、建党百年文坛先锋作品书刊等诗集以及“都市头条”等各大文学诗刊收录发表达百余篇!
查看全文
最新评论
https://www.zdwx.com/news/show_24253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