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陆游与处州南园
李蒙惠
陆游非常喜欢处州的南园,他说“一到南园便忘返”,他还说:“安用移封向酒泉,醉乡只拟乞南园。”说这个话的时候是南宋绍兴30年(1160)的春天,那时候陆游36岁。
陆游既没有在处州府任过职,也没有来丽水巡查部属,那么,怎么会与处州南园结缘的呢?有人说他是应时任处州知州的好友范成大邀请来玩的。其实范成大任处州知州,是在乾道三年(1167) 十二月,此时离陆游游南园已是整整7年之后了。
我们知道,陆游在30岁之前几次赴临安参加礼部考试,皆因成绩优秀,名列前茅,令秦桧孙秦埙居其次,因而触怒权相秦桧,竟被秦桧除名,礼部应试三次落第。直到公元1156年,秦桧死了,一大批受到打压的官员与知识分子陆续复出,陆游也才有了转机。
1158年,经秘书少监、恩师曾几以及老前辈给事中辛次膺的推荐,陆游终于得以承父辈恩荫,被选派宁德县当主簿。
那年的秋天,接到朝廷任命书的陆游兴冲冲回山阴老家打点行装,辞别了夫人王氏以及四个年幼的儿子,出发赴任。他过义乌、经明州(今宁波)乘海船到温州港后,改陆路走浙闽驿道。此时正值冬日,浙闽驿道显得清萧冷寂,但驿舍前几株腊梅在三九寒天里,迎风怒放,触动了陆游的心弦,“江路轻阴未成雨,梅花欲过半沾泥。远来不负东皇意,一绝清诗手自题。”这首《平阳驿舍梅花》抒发了陆游不负浩荡皇恩的使命感。
在宁德任上,34岁的陆游为了认真履职,废寝忘食,“诗酒殆废”。他发挥才智,克勤克俭,颇有善政,受到百姓的爱戴。因而得到福建提刑樊光元的赏识,经他的推荐,任职未满一年,便于1159年秋天调福州任正九品的决曹(检法官),掌管地方刑法。
1160年的春天,陆游经处州(今丽水)籍的左丞相汤思退的举荐,升任八品的敕令所删定官,此官的职能是负责修改法律政令,官品虽然不高,但由地方官改任朝官,还是让陆游非常高兴,他专门写了一封信对汤丞相的知遇之恩表示感激。

1160年的初春,离家两年后的陆游要返回临安赴任。此次返程,时间上比较充裕,心情也很轻松,一路上饮酒吟诗,走走停停,他写道:“自来福州,诗酒殆废。北归始稍稍复饮,至永嘉括苍,无日不醉,诗亦屡作,此事不可不记也。”并以诗记录了当时的心绪:“尊酒如江绿,春愁抵草长。但令闲一日,便拟醉千场。柳弱风禁絮,花残雨渍香。客游还役役,心赏竟茫茫。”温州小居后,他就乘舟直赴处州。他的目的有两个:一是顺道瞻仰一下恩师汤思退的故土,二是叩访处州南园。
处州南园在万象山,据《名胜志》记载:“郡城小栝山与万象山相连,势甚高畅,唐时南园在其间,园内有莲城堂、莺花亭。” 南园在唐代已属名园,一直是人们游赏的胜地;又因“势甚高敞”,俯临瓯江,是观赏城郭和江岸景象最好立脚点。自从北宋后期词坛领袖秦观贬官处州监酒税,在南园作了一首《千秋岁》词,名声就更大了。
陆游作为秦观的粉丝,心中久有一个“南园情结”,秦观笔下“花影乱,莺声碎”,“城郭轻寒退”,“落红万点”(《千秋岁》)的凄迷景象,一直深深吸引着他。
陆游似乎与秦观有一种与生俱来的的缘分:陆游名游,字务观,秦观呢,名观,字少游,两个人的名字刚好倒过来。据说陆母也是秦观的粉丝,所以她干脆把秦观的名和字颠倒了一下,给自己的儿子取名叫陆游,字务观。叶绍翁《四朝闻见录》卷乙载:“陆游,字务观,山阴人……盖母氏梦秦少游而生公,故以秦名为字,而字其名。”也有人说陆游的名字是他父亲陆宰根据《列子·仲尼》中“务外游不知务内观”一语而取的。《列子·仲尼》篇中意思是说,列子只知道欣赏外物的万千变化,却不知道自身也在不停地变化之中;只知道欣赏外物的绚丽多彩,却不知道欣赏自己的内心世界。并同时对“外游与内观”做了进一步的诠释,那就是 : 欣赏外物的,总希望把那外物都能看个遍;而欣赏自己的,当然也应把自身都能琢磨个透。而且只有把自身都看透了,这是最高境界的游观呢。
传说且不管他,不过讲他父母都很有文化而已,陆游仰慕秦观,却是有诗为证:陆游八十二岁写的《题陈伯予主簿所藏秦少游像》一诗云:“晚生常恨不从公,忽拜英姿绘画中。妄欲步趋端有意,我名公字正相同。”陆游到了南园,首先访莺花亭凭吊秦观,还赋了一首《莺花亭》诗:
沙外春风柳十围,
绿阴依旧著黄鹂。
故应留与行人恨,
不见秦郎半醉时。
陆游虽是追随秦观的足迹而来,但南园的风光着实是迷倒了陆游。他在《南园》的诗在写道:
春来归路阅三州,
是处跏跌懒出游。
一到南园便忘返,
亭边绿浸琵琶洲。
安用移封向酒泉,
醉乡只拟乞南园。
更添小阁临滩石,
一洗人间歌吹喧。
陆游从福州离任北归,一路上游山玩水诗酒流连玩得不亦乐乎:“绍兴庚辰(1160),余游谢康乐石门,与老洪道士痛饮赋诗。”(《剑南诗稿》卷十五)“春来归路阅三州”,这“三州”就是福州、温州和处州。

陆游在石门告别了老洪道士,乘船沿瓯江溯流而上,时正值春雨过后,狂澜怒涛翻腾,船在急流险滩中遇到险情,幸艄翁有经验,几经努力化险为夷,陆游有《瓯江遇险转安》绝句记述这段经历。到了处州的时候,陆游已颇觉疲惫,故云“是处跏跌懒出游”。但是为了寻访秦观的先迹,他还是踏上了万象山的南园,令他没有想到的是,南园那临江俯瞰旖旎多姿的绝佳景色,是那样的令人惊喜,于是他脱口而出:“一到南园便忘返,亭边绿浸琵琶洲”!
离开处州回都后,陆游在宦海沉浮,倥偬生涯,不觉一晃十数年。岁月的风霜漂染了诗人的双鬓,然而,南园与陆游的情缘并没有结束。
1178年,诗名日盛的陆游受到孝宗召见,但却并未真正得到重用,孝宗只派他到福州任提举常平茶盐公事。次年,又从提举福建常平茶盐公事改任提举江南西路常平茶盐公事。返途,陆游决意再过处州,回访一下那令他魂牵梦萦的南园。
时隔18年后,54岁的诗人再次登上万象山,重续了他梦中的“栝苍游”。这回虽然也是“巷陌东风拂面柔”的季节,但诗人的感受却大不相同了:
南游云海叹茫茫,
又泛归舟到栝苍。
城郭凄凉叹辽鹤,
鬓毛萧飒点吴霜。
酴醾可把春无几,
弦索初陈燕未央。
楼下清溪三百里,
溪流不似客愁长。
晓莺催系柳边舟,
巷陌东风拂面柔。
客里又惊春事晚,
梦中重续栝苍游。
欢情饮量年年减,
古寺名园处处留。
却羡少年轻岁月,
角声如此不知愁。
同样写的《南园》,抒发的却不再是意气风发的豪迈情怀。这时候的南园,已然成了饱尝冷暖的诗人寄托人生况味的一隅倾襟之处。
由于陆游的《剑南诗稿》未收录四首《南园》诗,故在历史上也曾引起过辨析,《丽水县志》卷十五《杂记》分析说:“案数诗气格浑健,情韵悠长,非后人所能伪为,并同时亦无此手。盖翁曾为福州宁德簿,往返皆道栝,故诗云南游云海路茫茫,又泛归舟到栝苍也。”明处州丽水人何镗总纂的《栝苍汇记》和《丽水县志》均认为,从《南园》诗的风格来看,与陆游早期其他诗作颇为相类,所以《南园》诗出自陆游手笔。只是《丽水县志》把陆游二次写的二绝二律皆冠以《南园》一题,未辨其迥然不的同文风而判先后,误断为“往返皆道栝”云云。
陆游是个“无诗三日却堪忧”的高产诗人。他的《剑南诗稿》共有八十五卷,收有诗歌9220首,留存数量可谓古代诗人诗集之最。然而,它收诗也并不全,特别是46岁以前,存诗仅一卷余。据诗人自述:早期诗作仅留存二十分之一。而一些学者考证:存留“才百之一”。这样,其《南园》诗散失在外,也就不足为怪了。

处州南园在陆游心中留下的印记是深久而绵长的。多年以后,厌倦了官场上宕荡起伏的诗人,罢官回老家山阴闲居,他把镜湖旁的住宅题为“风月轩”。一天夜晚,外面传来阵阵风雨声,年衰的诗人油然想起那个“亭边绿浸琵琶洲”的季节,那难以忘怀的南园之游,往事撩人。他不禁提笔写了一首《夜雨思栝苍游》:
道心退惰如风鷁,
世念坚强似火牛。
安得短篷湖海去,
夜深听雨琵琶洲。
忧世愤俗报国忠君的心思已经淡退了,只留下衣食住行的俗念。官场早已厌倦,挥之不去的唯有那风雨中依然清秀的南园与琵琶洲!
作者简介:
李蒙惠,浙江省丽水市人。当过知青,干过演员,误入小城文化圈,庸碌无成,直至从文联退休。雅爱山水,喜欢摄影,偶玩诗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