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货与年味
作者/邹辉
(原创 巅峰之滇2022-01-27)
“以往过年缺的是年货,不缺年味;现在过年不缺年货,缺的是年味。”这是近期在网上转发率很高的一篇文章中的的一段文字,寥寥数语却是相当的精辟。
若要说道说道年货和絮叨絮叨年味,我们这代人是最有发言权的,因为我们是伴随着每年不一样的年货和年味而慢慢长大,并在一点一点品尝岁月的甘苦中而辞旧迎新的。
其实啊,所谓的年货和年味,就是为过年所准备的物品以及过年时所具有的那种氛围。在咱平头老百姓看来,说得通俗一点就是好吃的好玩的。说到以往过年,大家伙儿的餐桌上缺的是年货,这一点不假。因为我们那个年代,国家刚刚起步百废待兴。再加上天灾人祸和物资匮乏,因此平常间过紧日子不讲,即使到了过年,年货也就鸡鱼肉蛋几大样。记得有一年过年,全家就割来了3斤猪肉。精心操持家务的奶奶,割下来点肥的剁碎做面圆子,割点瘦的掺点鸡蛋粉丝包饺子,剩下的肥肉快红烧。别看菜不多,照样吃的我们满嘴流油。说到那个年头过年不缺年味,也还真是。那年头过年虽然好吃的有限,但好玩的花样可真不少。我们除了用压岁钱买小人书、画片和鞭炮外,白天可以到大街上看踩高跷的,玩旱船的和舞龙的,可以到游戏场看马戏,杂技和魔术。晚上,可以打着灯笼走街串巷,也可以到公园看花灯听大戏。从初一到十五,玩的都不想上学了。所以说那个年代虽说缺的是好吃的年货,但好玩的年味一点都不缺。
可是一提起如今过年不缺年货,缺的是年味,心里边除了感慨还是感慨。为啥呢?现在我们的国家是国富民强,那生活水平是大幅度提高。现在大家伙儿的餐桌上,哪天都是有荤有素。一到周末居家小聚,更是七碟八碗的不亚于过年。每年刚进入腊月,家家就开始准备灌香肠,腌制鸡鸭鱼肉。哪家的阳台上都挂满了飘香的腊味。到了大年三十居家团聚其乐融融,应有尽有的好吃的,能撑的你肚儿圆。想想看,天天如此、月月如此和年年如此,你还有撑的肚儿圆的食欲吗?可是好吃的年货不缺,好玩的年味却淡了许多。啥叫年味,就是千百年来老祖宗给我们留下的约定俗成的传统习俗。过年时,千家万户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热闹喜庆年味浓郁画面,既凝聚着咱大中华文明的传统文化精华。又形成了源远流长的中国年俗文化。想想那些年的春节,千家万户贴春联、居家围桌吃年夜饭、喜笑颜开看春晚守岁,欢天喜地燃放鞭炮和拱手磕头行礼拜大年等等,那年味该多足啊!近些年来,这年味就不怎么地了。不说舞龙灯,划旱船,看花灯和赶庙会了,就拿眼面前最常见的年味——写春联、放鞭炮和打灯笼来说,也是变味和消失。现在我们贴的春联大多是印刷品,那里还有手写的那种墨香与喜气。辞旧迎新的红灯笼也不是繁星万点,根本体现不了喜气洋洋过佳节的那种气氛。至于欢天喜地燃放鞭炮的那种喜庆,也因污染空气和环境而被禁止。居家老小过着没有声响的除夕,看着不怎么地的春节联欢晚会,你说这越来越淡的年味怎么不叫人发愁啊
![]()
年货和年味应该是连在一起的,既要有丰盛的年货,更要有浓郁的年味。因为年味不仅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传统习俗,而且年味里有说不完的故事,道不尽的风情,是人们饱含着对吉祥如意的向往,对和谐美满的渴望。无论什么时候,我们都不应该忘记那浓郁的年味啊!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