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人简介:马克新,男,汉族,1950年1月生,山东淄博市人,大专学历,中学高级教师。结业于中国书法家协会创作班,现为国家一级书法家,北京艺海神州书画院名誉院长,中国硬笔书法协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中国书画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山东省老年书画研究会会员,中华散文网、羲之书画报特约记者,淄博市书法家协会会员,诗词协会会员。著有《教学理论与实践》,书法集《毛泽东诗词篆书》并在国家、省、市级刊物上发表多篇作品和论文。本人简历被编入《新中国66周年文艺名家名典》,入选“神州杯”中华当代文学艺术家百强名人榜,国翠艺术名家,优秀山东作家,辛勤园丁。近年来又涉猎于诗词、散文,微型小说,发表于多家报刊和媒体平台,多家网站和文化平台作了广泛宣传和专辑报道。
记忆中的小年(散文)
文/马克新
走进腊月,过了腊八就是年。这时年的味道就越来越近,就拉开了过年的序幕,不时听到鞭炮的响声,在空中回荡。
腊月二十三日又称小年,也叫过小年,是中国汉族传统文化中祭灶、扫尘、吃灶糖的日子。也就是新的一年开启,是人们新的希望、新的梦想,除去岁月之尘,让欢笑和泪水,爱与哀愁在心中凝成一颗厚重晶莹的琥珀。
据传,每年腊月二十三日,灶王爷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禀报人间重要之事,让玉皇大帝赏罚。因此人们在送灶时,在灶王爷像前的桌案上供放糖果、清水、料、草等,其中最后三样这是为灶王爷升天的坐骑备料。祭灶时,还要把糖用火融化,涂在灶王爷的嘴上。这样,他就不能在玉帝那儿讲坏话了。民间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习俗,因此祭灶王爷只限于男子。另外,大年三十晚上,灶王还要与诸神来人间过年,那天还得有“接灶”、“接神”的仪式。等到家家户户烧轿马,洒酒三杯,送走灶神以后,便轮到祭神祭祖宗。在我们这里二十三这天燃放鞭炮,大人们忙着到集市上,商店中买麻糖,火烧、水果、点心之类的食品。祭灶的准备活动一般在下午进行中,祭灶的隆重仪式多在傍晚进行。祭灶时,大人们跪在灶王爷像前,怀抱公鸡,也有的让小孩子抱鸡跪于大人之后。据传说,鸡是灶王爷升天骑的马,故鸡不称鸡而称之为马。红公鸡称为“红马”,白公鸡称为“白马”。焚烧香纸表后,屋内香烟缭绕,充满了神迷的色彩。主事人(男主人)斟酒叩头,嘴里念念有词(吉祥话语)。念完之后,男主人高喊一声“领”,然后执酒浇鸡头。若鸡头摇动,鸡翅扑摆有声,说明灶王爷已领情。若鸡头不动,鸡翅不摆那就再浇酒,至到鸡头动翅摆为止。
祭灶仪式结束之后,人们开始食用灶糖和水果点心等用品,有些地方还要吃糖糕、油饼、火烧、喝豆腐汤。在我们这里,就是典型的祭灶食品首推灶糖,其实就是一种粘嘴又粘牙的麦芽糖。灶糖供灶王爷的原因就是粘住灶王爷的嘴巴。传说灶王爷是玉帝派往人间监督善恶之神,它有上通下达,联络天上人间感情,传递天上与凡间信息的职责。在它上天之时,人们供用灶糖,希望它吃过甜食,在玉帝面前多言好事,多说好话。也就是说,祭灶用的灶糖并非灶王的嘴,而是粘住嘴馋爱说闲话的灶君奶奶的嘴。灶王除吃灶糖之外,烧饼也是很有特色的节令食品,在我们这里常用周村烧饼,用于祭灶食品。每到二十三祭灶这天,城乡中的烧饼糕点商店生意非常兴隆,人们早早的都去争相购买。在农村大多数人家自己动手,发面,煎烙,烧制,全家人热热闹闹,有一种欢乐气氛,有一种过年的景象。传说,周村烧饼灶王爷吃了后感觉非常好吃,每年都想吃。从那以后,周村烧饼就名扬中外。在农村人们把祭灶看作仅次于中秋团圆节。凡在外地工作、经商、上学的人们都争取时间,在二十三日前赶回老家。能吃上祭灶的粘糖、水果、火烧、烧饼和其他食物便会得到灶神的保佑,来年家人们都能平安吉祥,过上幸福美满的日子。
小年来到,喜气好运绕,小年到福满家园,万事如意,吉祥安康。祝愿人们来年发大财,合家欢乐,新春快乐。
2022年元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