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情振全篇 挚爱感人心
——秋池先生亲情诗简评
亲情是人类最可贵的感情。
真情是文学作品永恒的主题。
讴歌亲情,抒写亲情,永远是文学作品的题中应有之义。古今中外,概莫能外,诗歌尤其如此。纵观我国诗词的浩瀚星空,亲情诗始终是一颗颗光彩夺目的明星,这颗颗明星永远闪亮着无比华美的光芒,永远生产着无比丰富的营养,永远传输着无比巨大的热能,永远温暖着人们的心灵,永远绿化着人们的思想,永远喂养着人们的情感,永远润滑着人们的关系。
秋池先生是一位特别重感情、重友情、重亲情的诗人。他的诗词虽然取材广泛,包容万象,时间跨度大,内容关涉广,但无一不出自真情。在他的诗作中很难找到无病呻吟的应景之作。亲情诗是其诗作的重头戏——先生总是敞开胸怀、深情抒写夫妻之间、父子之间、母子之间、父女之间、叔侄之间、兄弟之间的至贵真情。
先生的这类诗作首首都写得情真意切,入情入理,感人至深。如写兄弟情深的,“萧瑟西风寂寞秋,伤心何必泪空流。”(《祭堂兄王修德逝世》)写叔侄情深的,“道是天公最不公,欺良压善理难通。”(《哭王玉、王鹏贤侄早逝》)“终生操持家间事,尔去谁来撑大梁?”(《叔父逝世一周年祭》)“西风恶,青春梦断清明节。清明节,年年柳色,而今凋谢。”(《忆秦娥•怀侄子》)写夫妻情深的,“生辰逢月圆,九月菊花天。明月当空照,今宵胜往年。”(《妻生日有感》)写父女情深的,诗人选取了“高考”这一极具代表性、典型性的事件来写,抓住细节,深入开掘,写得十分感人。“怒发冲冠我欲狂,皆因恨铁不成钢。聊天上网满街转,空腹如何上考场?”(《新春怒》)新春之际,万家团圆,本该喜庆,但却因女儿贪玩厌学,故怒而斥之,新春之喜与诗人之怒形成了强烈对比。诗人以《新春怒》抒怀,一个“怒”字,字振全篇,力担千钧,道尽了天下父母恨铁不成钢、盼女早成凤的共同强烈心愿和诗人的复杂矛盾心情,很容易使读者产生强烈共鸣。“空腹”一词,语带双关,适度夸张,加以反问,加强语气,阐明了所“怒”之因,一波三折,卒章揭旨,解答了读者初读诗题时的疑问,深化了表达效果。真可谓一唱三叹,余韵袅袅。言虽怒,实为爱。怒的突然,爱的真实。怒是爱的一种表现形式,爱是怒的内在原由。怒之愈深,爱之愈切。这首诗看似诗人随意写来,实则处处见匠心,字字现功力,言外含真情,平中蕴奇绝。诗人在另一首题为《女儿高考》的诗中写道:“暮想朝思金榜出,通知再早也嫌迟。”同样写得感人至深,特别是结句的一“早”一“迟”,正反对举,道出了盼知女儿高考成绩的急切、焦虑之情。可怜天下父母心,凡人父母者,莫不如此。若没有对女儿深沉炽烈的爱,便没有这样的急切焦灼。若没有深厚的文学素养,也不可能写得这样生动感人。
在秋池先生的亲情诗中,最使人感动的是先生写母亲和侄子的这首词——《踏莎行•母亲病危兼贤侄遇难》。
2016年,诗人母亲已年届80高龄。是年3月,病危住院多日仍不见明显好转,这已使全家人心力交瘁、应接不暇了,但令人更揪心的是天公偏不开眼,又雪上加霜——诗人的侄子因交通事故遇难。面对接连而至的人生重大不幸,诗人百感交集,情思郁结,愁肠万转,饱含深情,忍悲挥笔,一气呵成,写下了《踏莎行•母亲病危兼贤侄遇难》:“数月风霜,寒鸦飞渡,祖孙交错死生处。沉疴易接奈何桥,苍天难断黄泉路。日落中天,清明时节,一声霹雳愁云驻。晴空何故雨霏霏,亲人泪洒潇湘竹。”短短一首词中连用“风霜”“寒鸦”“死生处”“奈何桥”“黄泉路”“日落”“霹雳”“愁云”“晴空雨”“泪洒”这样一大串含大悲带深痛的意象,环环相扣,步步加力,层层深入,反复咏叹,表达了自己内心难以排遣的忧思和悲苦之情。当时,诗人以“短信”将此词示我,初读,着实吃了一大惊,继而悲从心起,痛从中来,印象深刻,过目难忘。至今读来,心情仍然久难平静。唐代著名大诗人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一文中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此词之所以能产生如此强烈的表现力和感染力,虽然与诗人的艺术修养、艺术功底不无关系,但我以为最主要的原因仍然源于“真情”,源于诗人对亲人最深沉、最无私、最炽烈、最纯粹的爱。
正如我国现代著名诗人艾青在《我爱这土地》中写的一样:“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秋池先生正是这样的一位诗人。这些诗词之所以如此感人,正源于诗人深沉而厚重的真情真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