灶王爷的风流韵事
文俊发 (甘肃)
![]()
今天是腊月二十三,是中华汉族人传统的小年节,陇东地区和关中地区的人们,家家户户都要在大街的地摊上请回灶王爷和灶奶奶,买上一只芦花大公鸡,公鸡一定是大红色的,而且要鸡冠高耸,羽毛鲜红,尾翎高翘。家庭主妇烙十二个小锅盔,在腊月二十二之前,能回家的人们尽量都回到家中,特别是小孩子们必须要在自家过小年,因为这天要送灶王爷带上灶奶奶,上天宫向玉皇大帝给全家去报户口,申报来年的口粮,并汇报一家人一年的工作。
所以腊月二十三的黄昏时分,家家户户热闹非凡,给灶王爷灶奶奶献上十二个摞的整整齐齐的四摞小锅盔,三个一摞,一共四摞,像征一年四季,每月一个的传统习俗,若那年有闰月,还得在有闰月的那摞上再添一个小锅盔,还有水果糕点之类的,也有献上五谷杂粮的,期盼来年五谷丰登,风调雨顺。把灶王爷灶奶奶恭恭正正地贴在灶堂上,灶台上摆上香炉,备好香表(也叫天马,供灶王爷灶奶奶骑着上天宫),并贴上和灶王爷等高的红对联,对联上写道:
上天言好事,
回宫降吉祥,
横幅:
一家之主
还有的写着:
上界奏吉祥,
回家佑平安。
等等祝福吉祥之语,
因为在人们的意识中,灶王爷就是全家幸福平安健康快乐的主宰之神。这时孩子们十分高兴的把备好鞭炮放在灶台上,满院追逐抓大芦花公鸡,抓住后所有男人们都跪在灶前,三叩六拜,燃香焚表,由户主给灶王爷灶奶奶祈祷:求灶王爷上天说好话,回宫报平安,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合家康宁,富贵吉祥,广进财源,人寿年丰等等,并把大红公鸡给灶王爷灶奶奶许下愿,待除夕一定给灶君杀了迎接灶王爷灶奶奶回家过大年!大人们很虔诚,而小孩们在后面戏闹看热闹,最后一头还未叩毕,孩子们就抢走锅台上的鞭炮,到院子里噼哩叭啦燃放了,并满院抢着拾起还未燃响的零星小炮,重新点燃,冲的鸡飞狗上墙好不吉庆热闹!
据爷爷的爷爷们相传,灶王爷原本是玉皇大帝身边的钦差大臣,每年年关之际,玉皇大帝就派灶王爷下凡去巡查调研民间的收成,人们的生活,以及旱涝情况,回到天宫如实汇报给玉皇大帝,以供玉皇大帝决策部署来年人间的工作。可灶王爷一表人才,风流倜傥,某一年巡查时转到某地,发现山神爷的母亲正在家中办年货擀臊子面,由于都在天宫为僚时常见面,山神的母亲也是天女下凡,气韵绝佳,加之丈夫早已过世,在民间山头镇守一方平安。这天正好山神去外地出差,山神母亲就留住灶王爷吃了饭,言谈间眉来眼去,两情相悦,偷吃了伊甸园禁果,行了男女苟切之事。恰在这时出外巡查的山神回家了,气的山神怒从心头起 ,恶向胆边生,非杀灶王爷不可,要报辱母之仇,追的灶王爷无处可逃,只好冲进民间灶堂躲起来,山神没有找到,就在山头上盖了小庙一直等着、吓得灶王爷一直不敢出门。
玉皇大帝天眼把一切看得一清二楚,念灶王爷以往在天宫对自己的忠诚,对民间工作的辛苦,对犯了天规的灶王爷免去死罪,但打入凡间,降职只管理一家人的生活,并派去灶王奶奶长期监督灶王爷的工作和行为,灶奶奶下到凡间,每年小年回到天宫,疯言乱语告灶王爷的状,说灶王爷不守天条,见女主人回家做饭时眉来眼去,气得灶王爷让每年祭灶送灶君上天庭时要把灶奶奶的嘴巴给用纸糊上,以防回宫胡言乱语,众神面前有失自己尊严。
从那次和山神母亲风流之后,山神的母亲懊羞不已,趁山神追杀灶王爷之际,悬梁自尽。山神对灶王爷更是恨之入骨,不杀灶王爷誓不为人。并在各路山头必经之路盖上了山神庙一直在等灶王爷的出现,报仇雪恨。灶王爷也自知理亏,吓得再也没有出过门……
![]()
文俊发,男,汉族,甘肃正宁人,年己花甲,乡土文学作者,以农村文学见长,经常为农民呐喊,作品贴近生活,很有底气,深得读者喜爱。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