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神
冷松
历史上的英雄皆是保家卫国的忠义之士,有过人之胆魄,有侠肝义胆,是作了常人所不及的事迹和功劳。
云长护主千里走单骑,赵云救主单骑冲长坂,卫青.霍去病马踏匈奴敌胆寒,岳飞精忠报国满江红,戚家军逐倭美名扬,郑公驱寇收台湾,杨靖宇林海雪原战东洋……
舍身保国人神俱尊,中华英雄数不清。都载入史册万古垂青。
新中国成立后,有一场立国之战抗美援朝,打败了联合国军,洗却东亚病夫之耻,令世界重新认识了中华民族的坚贞不屈和顽强斗志,中国昂扬挺立于东方。
在这场战史中,有一场改写了历史的战斗:铁原阻击战。一场疲惫之师决战武装到牙齿的精良之师,一场三十人对战五万精锐的战斗,一场饿着肚子拿着轻武器对战坦克,对战范佛里特的炮火的战斗。
五次战役后,志愿军弹药不足,面临弹尽粮绝危险时刻,后勤补给线被敌军飞机炸弹封锁,敌人利用这个时机动用精锐摩步化之师,由范佛里特指挥,直奔铁原欲将我方后撤之路切断,妄想全歼我方主力。
在此危急关头,六十三军临危受命,在铁原阻敌十五天,赢得时间使主力撤出并构筑起一道防线。
此时敌人仅有二十公里便可到达铁原,军长傅崇碧命令一八九师师长蔡长元率部阻击敌军至少三天,使一八七,一八八师在最短时间内构筑工事,能够有效的对付敌军坦克和强大的火力。
面对强敌怎么办?怎么办?蔡长元想到一个没有办法的战术,发扬我军独立作战,无所畏惧的战斗风格,把全师分成三十人为一个战斗小组,共分为二百个小组,各自为战,阻敌前进。
三十人对五万,用步枪手榴弹对战坦克大炮,而且弹药有限,没有食物没有后援。这是一场必死的战斗。明知是死决不后退,顽强战斗敢于亮剑一搏,誓死如归。
战斗小组战士抱着手榴弹滚进敌坦克下面爆炸,身上背着炸药冲进敌群与敌同归,持着爆破筒冲向敌人。没有子弹用刺刀,用石块,用木棍与敌拼命,中华好儿郎洒血杀敌报国,浩气长存永载史册。
在敌人强大的炮火下,一个小组仅能坚守一二十分钟,后面的人看着前面的人战死,也无能为力。检查装备,准备战斗,下一个就是自己了,多杀几个敌人,要死的其所死的光荣!
范佛里特的炮火像雨点一样落在阵地上,可是每当敌人认为无人生还时,总会有英雄的枪声迎接他们,一息尚存战斗不止。尽管我们的英雄无畏战斗,但三十对五万,步枪对坦克,力量太过悬殊。一号阵地没了,二号阵地没了……三十号阵地失守了,五十号阵地没了……
明知是死无所畏惧,饿着肚子顽强战斗,奋勇杀敌!这就是中国人,中国军人。他们是最可爱的人,最可敬的人,至少对手是这样认为的。多年后基辛格访华曾说过:当中华民族到了危难关头,总有一群英雄保护着她。华夏英雄辈出代代相传。
一八九师整整坚守了四天,圆满完成了任务。当一八八师接替种子山阵地时,整个师仅剩八百多人,战斗之惨烈令人泪满襟胸。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共和国今天的盛世繁华全是英雄的荣光。
一八九师,一八八师,一八七师在铁原顽强战斗,这是铁与肉,血与火,命搏命的撕杀,是意志的对决,精神的比拼。现在拍了电视铁在烧,在现了六十三军铁原阻击战。英雄不能忘却。
联和国军五月二十七日进攻铁原,以坦克飞机和强大的炮火为主要打击,以为最多三天拿下铁原,不料建立在炮火上的信心被志愿军打的粉碎,恼羞成怒的敌军发射猛烈的炮火和投掷燃烧弹,创造了史称的范佛里特弹药量,这些沒能动摇志愿军的决心和战斗意志。
一八八师师长张英辉,一八七师师长徐信都是身经百战的战将,战场瞬息万变抓住机会迁回反攻。利用黑夜变阻击为进攻,令敌胆寒。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用血肉之躯,挡住了联合国军的疯狂进攻,打出了中国军人的尊严。
六月十二日傅军长接到彭总撤退命令,此时已坚守铁原十五天,志愿军主力已撤出危险并构筑了防线。阻击任务圆满完成。
在撤出之际,一八七师师长徐信组织全军二百门火炮,向敌军发起猛烈炮击,将炮弹全部打完!一八八师一部发起佯攻,敌惊慌逃窜之际,六十三军从容撤离。
彭老总接见撤出战场的英雄们时落泪了:感谢你们,你们是中国军人的骄傲。
铁原阻击战是朝鲜战场上最惨烈的战斗,仓促应战,没有工事构筑,力量悬殊巨大,敌军完全占领制空权,坦克装甲为主力,炮火凶猛,但在中国军人面前,两军相遇勇者胜,顽强的将敌人挡在铁原,粉碎了包抄我方主力的阴谋。改写了战争史。创造了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神奇战例。是世界战史上的经典战例。打出了中国军人的顽强不屈,打出了中国军人无畏的战斗精神,打出了国威军威。
战神,军人的最高荣誉,他们当之无愧。最可爱的人是他们,代表中国精神的是他们。我为曾经在这支英雄部队里当过侦察兵自豪骄傲。
如今我们部队的装备达到世界一流,英雄的精神和战斗意志代代相传,敢于打败一切来犯之敌,练为战!强军的号角浑厚有力!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保卫人民,保卫国家的钢铁长城。
战神的旗帜高高飘扬,英雄的精神代代相传。

冷松,真名李彦,微信名冷杉。陕西省宝鸡人。中国共产党员,中国人民解放军侦察兵。曾参加亚运会安保工作。爱好文学,擅长武术。性格直爽仗义。退伍后为生活走南闯北,历经沧桑。曾荣获二0二一年十大年度人物和年度优秀作者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