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韩城奇人张天德
文/ 孙宏恩


今日云淡风轻,与车友小段老师一起骑行周原村拜访周初起源专家张天德老师,张老师经过前后二十余年的考察研究,发现了一个不得了的论断,那就是韩城周原与宝鸡岐山周原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据他介绍:保存在村里大禹庙有古石碑记载:"夫今之周原即古成周之地"并建有北极宫,现存清朝道光年建张学昌祠堂,东西墙有砖刻之联语。"岐麦兴歌根深叶茂,清河别派源远流长。"还有好多证据都有一个指向,就是现在的周原是两周文化发源地。

传夏朝末年,周祖后稷之裔孙公刘,为躲避战乱,在周原村安营扎寨,繁衍生息了十一代人,部落发展壮大。可谁料后来战火再起,生灵涂炭,古公亶父被迫带领部族逾越梁山,西迁至宝鸡岐山。为了纪念周原这片沃土的养育之恩,周文王姬昌继位后,将周定为国号,周成王继位后,将弟弟姬伯晨封韩候于韩城。由于周朝先祖居住在周原村,而韩城人一般尊称祖先为爷(yá)婆,所以韩城人一直将周原村叫周爷(yá)婆。张老师的这一周初起源的观点引起史学界的众多专家学者的大力关注并纷踏而至周原古村。

2010年4月,北京大学明清专门史主任赵世瑜教授来到韩城周原考察,张天德领着赵世瑜教授考察了张氏八甲祠堂,参观考察了张氏九连院等古建,在张天德家中听取了他的介绍后做了一个重要决定:将第八届人类历史高级研修班,放在韩城举办!

2010年8月21日,来自海内外的几十位顶级专家、教授、学者集聚韩城参加第八届人类史高级研修班。期间有美国耶鲁大学萧凤霞教授、美国宾西法尼亚州立大学费丝言教授、香港中文大学历史系主任英国人科大卫教授、北京大学明清专门史主任赵世瑜教授、中山大学副校长陈春生教授、亚太研究所所长刘志伟教授、厦门大学历史系主任郑振满教授、中山大学程美宝教授、中山大学人类历史学主任谢湜、台湾古建筑研究所薛孟琪教授、英国牛津大学中国研究所陈婉丽博士、以及日本、清华大学、上海复旦、南开大学、四川大学、陕西师范大学等多位专家学者,他们先后在周原及韩城周边进行了为期十天的田野考察,并专门考察了周原的古建筑等历史遗迹,听取了张天德老师对周原历史的介绍,观看了周原神鼓队及抬神楼精彩的民俗表演。对周原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通过这次高级研修班在韩城的举办,让周原的价值完整展现在这些研究人文历史的专家学者面前,让他们记住了中国陕西韩城周原村!
与会期间,专家学者们进行的每一场研究讨论,张天德基本都陪同参与,并义务担当讲解员。为了配合此次活动,张天德老师在没有经费支持的情况下,他提前自费委托人制作复原了神楼,组织村里几十个表演者训练了一个月,导致四亩面临收获的葡萄烂到了地里,直接损失了好几万元,使本不富裕的家庭的经济重压日益繁重。

为了能更好的对周原这个千年古村进行保护,在经历了2015年申报省级传统村落失利的情况下,张天德继续努力,再接再厉的收集整理资料,于2016年将周原村成功申报为陕西省传统保护村落。2017年,为了将周原村申报为国家传统保护村落,张老师提着全套的申报材料,独闯省政府住建厅,靠着死缠烂打的精神和详实的申报材料,终于打动了住建厅的领导和专家审核组的任可,于2019年6月成功获批国家传统保护村落。这期间经历的酸甜苦辣,直让现在讲起那段故事的张老师仍然情不自已的热泪盈眶。


虽然说直到现在,在古村落保护方面付出了大量心血与财力的张天德没有得到分文的奖励和资助。可张老师还是无怨无悔进行着后续的研究。就像他说的:自己真正地付出了,也没有什么遗憾可言了。虽然如此,可我亲眼目睹了老师清贫的生活和简陋的工作室,还是感到阵阵的心酸,真的希望能有单位或企业能给予张老师一些支持和帮助,能让张老师在研究的路上走的更长更远。



题韩城奇人张天德
文/天高云淡
岐麦兴歌寻胜迹,
周原探秘误农耕。
申遗三度终无悔,
留住乡愁不了情。


《作者筒介》
孙宏恩:中国楹联协会会员,韩城市作家协会会员、韩城诗词协会会员、韩城市政协文史组会员,陕西明思行文创公司策划总监、《雪芹说史》宣讲团队主创、韩城骑行乐园俱乐部主席。

2022.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