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真书院寄怀
作者: 刘正齐 袁卫霞
诵读: 蒲公英
我来培真书院教学不觉间已有五个年头了,在这五年时光里,领导的关怀,师生的情谊,古楼古树,一草一木,都是任何别的地方无法取代、无法比拟的,而所产生的情感更是溶入在我生活的点滴之中,溶入在了我的心灵深处
说到培真书院,可追溯到二百多年前的清光绪七年(1881),当时由英国基督教会牧师怀恩光创办,最初办圣道学堂。光绪十二年增设师范学堂,培养初级学堂教习(即小学教师),光绪十九年在东华门街新建校舍,取名罗宾逊神道学院,旋又改名郭罗培真书院增加了师范科。1905年,在培真书院的基础上创办青州府师范学堂,2010年改建为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即培真书院。而我所在的是培真书院中专部的航空旅游专业,每年为全国各大机场输送专业的技能型人才。
培真书院坐落于玲珑山南路路东4139号,与老益都中心医院相对。大门正面是欧阳中石先生题写的“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八个大字,反面是原国务院副总理陈云同志为第一个教师节题写的“为人师表,无上光荣”字样。培真书院中专部占地面积东西有一百米,南北则有近一百五十米。一座五层办公楼,南面为三座教学楼,图书馆,报告厅,计算机房,舞蹈室,古琴研习中心,东边为三座学生宿舍和一个歺厅组成。

中专部有十几个专业,如学前教育、信息工程、计算机、航空旅游专业等,每个专业独立,有着各自的领导系统和教研任务,学院有资深的学术科研团队,省内名师多人和多科专家数人。尤其是中专部,随着国家近些年所提倡的“大国工匠、技能强国”培养专业技能人才的方针,每年参加中考50%的考生会进入中职院校学习,近两年中专部招生人数持续上升,连闲置的老教师全部启用仍是人手不足,每位授课老师承担的教学任务比平时重了很多,这不但说明国家需要这方面的人才,也说明我们书院是一个学子们向往学习专业技能的理想院校。
办公楼在整个书院的中心位置,两排粗大的樱桃树分列于楼前两侧,每年清明前后,满树的粉色樱花伴着黄绿的树叶,显得格外鲜艳美丽,空气中弥漫着清馨的花香,年轻的学子或捧书在读,或在林间小路上散步,或观赏留影,和着蓝天白云,是那么的惬意浪漫,那么的充满诗意,还有什么地方能比校园更美好呢?正是: 花鲜叶绿樱桃树,云白天蓝书院人。
办公楼的北面是一个塑胶操场,偌大的操场被分成几个区,体育馆、田径跑道、蓝球场等。在操场的东北角有座古楼,是英国人在光绪年间(1881)修建的一一北古楼。距今已有200多年,小楼是座二层半建筑,上面一层是阁楼,下面有地下室,据说可以通到办公楼的每个房间,战时做防空洞,在北古楼的正面和背面分别有两个透气孔。
小楼地基是用青石砌成,而楼体则是用青砖垒就,二层廊道上用青砖砌成的圆形廊柱及窗。小楼的设计,楼梯的布局,无不透着西方建筑的色彩以及设计者的独具匠心。楼内分设了多个房间,从一楼到阁楼、楼梯及扶手,全是用松木造成,地板也是用长条形的松木铺就,踩上去发出咯吱咯吱的响声,虽然年代久远但保存完好,整个建筑体现了古朴、厚重、庄严的特色。
在小楼西南角七八米处,有一棵老银杏树,树龄220年,据说是修建北古楼时一起种下的,树身粗壮需三人合抱才能围过来。到了秋天,银杏叶被染成了金黄色,和着满树的银杏煞是好看,它树冠很大,满树暖黄色的树叶把北古楼显得越发的庄重沉静。一到秋天喜爱摄影的朋友就会蜂拥而至争相拍摄。国庆节学生们围在银杏树下歌唱祖国,新生在银杏树下军训,热爱运动的学生在银杏树旁打篮球……古老的银杏树见证了一届届学生的成长,焕发出勃勃生机。北古楼老银杏树始终为培真书院的象征,已被有关部门列入山东省重要文物进行保护。
说到五年来的师生情感真的很让我感动:在今年19级航旅班毕业联欢时,全体学生大声喊我——妈妈,直让我泪眼盈盈,激动无比,“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是对我教学的莫大认可!学习上认真教授,生活情感上呵护关心,来时还是一群懵懂无知的孩童,毕业时已成长为有一技之长的青葱少年。虽然这些孩子平时也让我操心生气,但不经意间也会让我很暖心,一下课就争着帮我给水杯里添加热水,上课累了会让我休息一下,还有小男生会偷偷地往我书包里放零食……越是平时调皮的学生跟我越亲,教室在四楼,在一楼大厅碰到我都争着帮我拿书包。也会因为没有抢到为我倒水的机会而吵闹。哎!真是跟他们生不起气来,又因为他们和我的孩子同龄,所以总是母爱泛滥,即使他们犯点小错也不忍过分苛责。这也体现了师生情感的深厚与真挚。
记得一次我批改试卷的时候,学生们送我一只拼装的大兔子,说老师看着这么可爱的兔子,批改试卷时心情愉快,分数也会打的高,可见学生们有多可爱。
而我们书院本着做精做实,创业创造的校训,科学民主,不懈追求,求是培真,术业专授;崇文崇理崇工;尚技尚能尚德的操守,教书育人。我想这既是我们书院所倡导的,也是我们每一个教职员工应该具备的基本准则,这样即 使遇到再大的困难,再大的风浪,也能挺得住,经得起考验,才能真正培养出国家需要的人才,才能称得起“培真”二字。
思来,我对校园是充满珍惜之情的,这里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到处洋溢着青春的气息与活力。我来学院虽只有短短的五年,但这儿的教学氛围,师生情感,校园校貌,甚至一草一木,无不让我眷恋,故而作文以记之。
2022年1月8日于培真书院

本期主播 蒲公英
朗诵:蒲公英,本名赵霞,山东青州新闻宣传单位退休,中共党员,喜欢文学、音乐、舞蹈、酷爱朗诵,青州诗词学会、青州海岱诗社主播。
青州市阅读学会老年大学朗诵班首届学员,获得老年大学主题朗诵比赛一等奖。早年参加青州市主题演讲团作巡回演讲。所参加的舞蹈节目获首届全国水兵舞比赛第四名。热爱生活,积极向上,愿为传播一切美好的正能量,发光发热。
本期作者 刘正齐
刘正齐,山东青州人, 自幼酷爱书画诗词。自中学从教以来,对柳体书法研究倍深,其字体遒劲有力,刚健挺拔,端庄工整,部分书法作品已被中国邮政及一带一路中欧意象(邮政系统)采用,制成精美邮册,在中国及欧洲各地发行,深受各国人民所喜爱, 并参加各类书法比赛及会展,均取得骄人成绩,被评为中华文化复兴践行者,中国当代艺术名家。
现为青州书法家协会会员,老干部书画协会理事,界石书院常务副院长,山东老干部诗学会会员,潍坊市作家协会会员,青州市诗词学会会员。
本期作者 袁卫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