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你三十年来的陪伴
——寻找照片中的战友而引发的故事 弓 木
凝望着这照片中的自己,我仿佛回又到了三十年的从前;看着照片中我身旁的战友,我多想再紧握一次他的双手,再来一次战友的拥抱。。。
这张照片伴陪我地方工作三十年了,是我颇为喜欢和骄傲的一张,每每看到她,心中的感慨和欣慰油然而起。但这张照片对我来说,也有着一丝难以言语的遗憾——面对这亲切而熟悉面庞,我竟然叫不出照片中战友的姓名来。岁月无情,让人尴尬和无奈。
有幸的是,基地后勤部战友今年组建了战友群。昨晚,一个偶然,触发了我在群里寻找战友的念头。其实我与照片中的这位战友同属于一个省份,我在合肥,他在阜南,相隔也不是很远,但是,真要从一个县里,找到一个战友,在现实中还真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所以,过去虽有过此念,但也只是一闪而过罢了。昨晚“寻人启事”在后勤部战友群里发出不久,原战勤处贾文玉战友就发来私信,说他后来去仓库营任过职,他请原下属战友帮助查找。短短一个小时内,竟然得到了回复,我终于找到了失散多年的战友了。这真是断断续续想了近三十年未办成的事情,现在动动手指头就解决了。不得不为现今的科技发展而叹服,为现今人们的情感和心愿能够如此便捷的得以实现,而感到欣喜。
今儿一大早,我便与照片里的这位战友通上话了,经过彼此问候、探询,通过相互回忆和通报,经过一个小时的热聊,我们彼此对离队后的情况,都有了基本的了解,自然也弄清了这位战友的“前世今生”。这位战友叫张世东,八五从安徽阜南县入伍,先在仓库营转运站当了一年的通信员,第二年去灵宝汽教营一连,学习车辆驾驶,而我当时正是该连的副指导员。大约是八七年的春天,我从机关去转运站代职,又见到在站里开车的张世东。现在回忆起来,对他是有些印象:工作认真、能吃苦;当过通信嘛,手脚也勤快。其它的,并没有太深的印象;相反我对那位站里的助理员和时任的通信员的印象还比较深。但无论怎样,可以肯定,当时并没有因为他是我的安徽同乡而给予偏护和关照。记得当时我代职期间,连队伙食出了问题,战士们怨声载道,那时我整顿连队,狠杀个别志愿兵家属长期驻队,在炊事班里“多吃、多拿、多占”的歪风。所以,依我当时的作风,是不可能自己再搞一些不正派的事情的。
后来回机关后,听说他在连队出了点事情,受到了处分和通报批评,并调离了山下的转运站,到山上的勤务连来了。刚才,在聊及此事时,他本人也叙说了一些“真相”。我感觉,现在看来,当年有些可能是遭受了误解和冤屈,也有可能还另有隐情。
之后,我有时也去仓库营完成领导交办的工作,或偶尔去玩耍(我们原同事刘士华在该营任教导员),张世东战友见着我总是指导员长、指导员短的,我们之间倒显得比较亲热。我也并没有因为曾经的下属,现在受到了处分而疏远他,所以,反倒这时的印象比较深。
八八年的时候,我要求转业得到批准后,在那次离队前,我专门去过仓库营,跟比较熟悉和要好的战友话别。记得那天,穿的是马福亭排长的服装,我们一行来到基地大院门口,拍照留念。我们这张照片好像就是马福亭战友给拍的,没想到这一瞬间,竟然成为了“经典”和“永恒”。
这次三十年后的战友通话之后,也了却我的一个心愿——把照片发送给战友,并郑重道谢——感谢她陪伴了我那么多年。
据了解,张世东战友退伍后,分配到阜南县当地的一个酒业集团里开车,后来遭遇国企破产风潮,并由此下岗;再后来他自己干起了老本行,挂靠在一家物流公司,跑起运输来,也算是天无绝人之路吧。现今他的两个儿子均已成人,但都还未成家,用他的话说,任务还没完成。
眼下,望着照片中战友那年轻的脸庞,再对照着现在他的微信上的那历经风霜的头像,真的为昔日的战友而悯惜和牵挂。我跟他微信上叮嘱:“要保重好自己的身体”,“等你儿子结婚时,要告诉我。。。”
这次的通话中,张世东战友,对过去部队的生活,表示出怀念和感慨,他还专门托我,对曾经关心和帮助过他的老领导们表示感谢;像徐永安营长,在转业离队前夕,还专门对他个人的事情交待了“善后”,对此,他从未遗忘,也非常感激;他说:只是这些年来一直在忙于业务和生计,还没能抽出时间来专门联系和表达。
听着战友这些朴实的话语,不禁让我更增添了几分对战友的牵挂;我也想以此,作为对曾经战友的一份祝福吧。
2019年11月13日上午于清水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