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儿时的记忆
文//老顽童
放假好几天了,天非常的冷。平常的日子除了和妻子外出散步外,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在家里伺候新买的炉子。好让衣服上沾些人间的烟火味。
离过年也越来越近了,住在郊区的我感觉乡村开始慢慢地热闹了起来。学生已放假及在外打工的也逐渐开始回来了,寂静的乡村,也一改往日的冷清。狭小的村道上,停放了以往见不到的各式各样的汽车。晚上那久违的,以往乡村常见的猜枚划拳的声音又响起来了。那持续地、有节奏的浪声,使得夜栖在村旁杨树上的班鸠都朴腾着翅膀连夜飞走了。

四周的乡村已经没有袅袅炊烟,因为乡村改造早就用电或液化气了;也没有“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的浪漫。因为如火如荼的城镇化已经使农村与城镇没有什么两样了。城村结合部的田地由于开发商盖房也几乎没有多少了,早失去了往日的风采,那种“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田园生活,也已经看不到了。永远成了遥远的记忆,就连小时候天天吃的手工馒头也变成了大机器生产,再也听不到石碾吱吱呀呀的声音。这些就是儿时记忆。有时也常想,社会在发展,一切都在变化中,乡村已经旧貌换新颜了,这也在常理之中,凭什么要求乡村停留在原处,仅仅是为了照顾我们这些70后的怀旧情结吗?

儿时的记忆也许会永远留存在往日的诗文和记忆里了,现在的乡村不是夜里可以聚在一起乘凉的时候了,不是在院子里摆上餐桌几家乡邻在一起吃喝闹趣的时候了,不是农具与日常生活用品可以随时借用的时候了,再也没有小孩吃百家饭、满村奔跑闹腾、鸡犬相闻、猪牛满圈的温馨和恬适了,传统的乡村正在以惊人的速度消失,那种“昼出耕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的田园乡村景色也已经成为美好的回忆了。

放假闲暇之余妻和我只好在网上买个火炉,拾些干柴重温一下儿时的记忆吧了。

作者:河南省鹿邑县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