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命何处无桃源 352
文/三木秉凤
“六代繁华春去也,更无消息。空怅望,山川形胜,已非畴昔。王谢堂前双燕子,乌衣巷口曾相识。听夜深,寂寞打孤城,春潮急”。生命之旅犹如汹涌澎湃的水流,总想停止飘零流浪,在千山万水中寻觅一处风景如画的湖泊镜潭来安度闲逸的时光,这就是生命途中的世外桃源,以文会友,以茅为伴,采菊篱下,悠见南山。陶公渊明昔日所作《桃花源记》,以其蕴意深邃,风格独具,而闻名遐迩,流芳今日。《桃花源记》中渔人缘溪而行,夹岸水草肥美,落英娇缤,桃花林尽,见水源处巍岩狭壑,入之豁然开朗,见良田美池桑竹,别有洞天,男女来往耕作,怡然自乐,竟一派世外田园之象。陶公之《桃花源记》,细嚼之,味道朴美,粗赏之,泼墨如画,文中有风景,景中有故事,若无陶公飞来之笔,桃源景致魅幻,吾等何能依文妙观?

“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生命远履,已背故乡而去,渺渺归思难收,此生注定孤独,但驾小楫轻舟,梦入桃源深处。人立尘凡,出生入死,心底沉淀若干桃源梦境,在岁月中精彩纷呈。是故,人若活向灿烂,先有所求,方有所得,其志愈是高远,世外桃源愈是卓丽。桃花源者,非藏于山水一隅也,竹鹤亭峦之处皆沐浴桃花之香,生命之妙义,体悟之精微,皆出自云水之间也。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生命归于何处?桃源寻于何方?昔日姜太公垂钓于渭河之畔,以纣钩为饵,以文王为鱼,以天下为己任,问鼎之邦便是其桃花源地。汉之张良,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军帐便成其桃花绝境。晋之陶公,不为斗米折腰,采菊东篱,躬耕谷畦,悠悠南山便是其桃源之所。天地无语,失得由律,生命无言,进退由志。桃花源并非皆是水草肥美、落英缤纷之域,心之桃源,因时因地而生,因情因物而发,涌志挥洒之地,游刃有余之心,皆为桃源所在。对兵家而言,战地沙场便是桃花源,兵法言,“途有所不由,军有所不击,城有所不取,地有所不攻,君命有所不受,”皆因势而导,因敌而变,攻其不备,出其不意,故有“战地黄花别样红”之说。对于学子而言,桃源便是书台,寒窗十载,以书为伴,成己达人,福祉天下,立功立言,垂誉千秋。

桃源一梦,天高云长,晚菊瑟美,怒放寒花。凡人皆有其梦想追求,梦想内藏于心,而追求却形藉于外。梦想历经不懈追求,亦许一生不能变现,然梦想并未随岁月而消失,而是潜伏于内心桃源深处,静待星火燎原之时。人生何喻?落世为蚕,丝丝缠缚,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穷命何图?出世皆空,绵绵若存,来也匆匆,走也匆匆。翻开少时日记,一纸一笔载下多少鲜活历程,雄心壮志或已云飞烟灭,然脚下踏过桃花片片,随斗转星移,更加鲜亮动容,落英不凡。吾辈心之落英,生于其间,悲于其间,乐于其间,葬于其间,比起山水桃源,更令人驻足流连。

千军易得,一将难求;桃源易得,知音难求;生命易得,大道难求。昔人礼大体,感天地,则阴阳,法四时,上效自然之道,下定人伦之序,盼逢君子之交,近交则淡雅如水,远思则望断云烟。人生无悔,圣庶无别,生命如惊鸿过谭,短而无痕,范公“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者,穷世尚存几人?天地氤氲,万物化醇,风云徐徐,桃源熙熙,立于山水之间,独处尘缘之外,朝看川流,暮观夕坠,“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只要心境无波,万般放下,大江南北长城内外何处又不是世外桃源呢?

图片来自网络,旨在传递精英文化!
感谢你的分享,点赞,留言,转发!

总编简介:
三木秉凤,本名周凤森,1968年生,山东潍坊营里人,大学专业法律,道学、哲学、文学、佛学、国际关系学及战略学业余研究与爱好者,志愿与天下有识同仁鼎力助推华夏文明回归世界历史中的本尊正位,共推民族文化重立大国自信与自强,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现贡献毕生之力。

主编简介:
汤守玉,网名冰清玉洁,湖南衡阳人。作协会员,各种文学样式皆涉足,作品散见各类纸刊和网刊。现为《三木秉凤文化传媒十一刊》平台主编,微旬刊《大文坊》签约作家。

文化是民族的灵魂!传承优秀文化是民族的责任和使命。以三木秉凤(周凤森)先生为首的三木秉凤文化传媒创建以来,为弘扬中华民族文化,致力于以文化荟萃智者,广交贤人,为实现世界文化大同而努力奋斗。赢得了民众的赞同。2021年,为了发展壮大三木秉凤文化传媒,期待各界朋友的加盟与推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