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词班教学之我见
洪暄苑
从温泉希望桥那里的老年大学算起,我在诗词班学诗词,有七八年了吧。应该说入了门,上了路,有进步。我最早的处女作,是1975年学写的一首七律。又在七六年到七九年,断断续续写了七八首诗词。7年前,在《咸宁周刊》发表过几首《温泉竹枝词》。我的这些早年随兴之作,应该说还是有生活、有实感、有一定可读性的。我觉得,自己还是颇具诗人气质和秉赋的。虽还未及“疯子”的地步,但从小爱读书爱观察爱思索爱表达,诗人胚子还是有一点的。但内行人一眼就会发现,我的早期诗词,于平仄,于对仗,是多有不合的。谨列两首:
戏题火柴盒
(1977年10月6日)
燎然一何熊, 全凭火柴功。
有功不称道,笑入灰烬中。
生来有任重,死去无影踪。
伟哉汝火柴,化作万年松。
注:时年我29岁。
元旦 调寄金菊对芙蓉
(1979年元旦)
梅红柳绿,星汉转流,晓鸡一唱元旦。恋甚昨月朗,今月更灿。君不见华厦基奠,节节高,盛世可盼。玉壶莫贪,雄关兼程,又拔新站。 追忆逝者神算。嘱我等后人,且向前看。惟四化是铭,火旺添炭。三十分明是十三,赤膊儿,须再装扮。百十来斤何惜,不教来岁空叹。
注:此词入列由我主编的咸宁地区供销社机关七九年元旦墙报。时年我31岁。
我的早期作品,之所以多有硬伤,是因为当时我根本不晓得平仄对仗为何物。如果是現在,我会标以“古风”来规避格律要求,但我当时哪懂这个。记得七八年前,刚到诗词班时,我自鳴得意,把几首《温泉竹枝词》面呈老同事邱乐义兄教正。邱兄吟览过后,笑道:“暄苑啊,你这几首诗,有味是有味,但不合平仄啊!”我嘴里“是是是“,心里却很不以为然。因为我不懂板,才不辨红黑不知好歹脸皮厚。现在我可以坦言,对律诗和词联曲赋的基本写作要领,已有大体了解,起码不会频繁出现一望即知的硬伤。这是我在诗词班的最大收获。我由衷铭谢先后执鞭三尺讲台的诸位老师。
谢邦华老师。华中师院中文系,六十年代初毕业。儒雅温和侃侃而谈的夫子风度。课堂教学经验丰富老到。教学环节清晰熟练,得心应手。
高汉华老师。华中师院中文系,六十年代中期毕业。功底深厚。训练有素。教学语言简练到位。教学环节清晰分明。课堂控制力强。
姜老师。湖北教育学院中文系毕业。只讲了几节课。专业功底不错,但似欠缺成人教学历练。
艾国林老师。正宗的讲(!)课,而非唸书。卡片式纲要式备课。教学目的明确。教学重点突出。教学难点突破。穿插回旋,游刃自如。坚持口语,而非书面语。语言风趣。与学员交流到位。善于运用启发式和肢体语言。工于板书设计。听艾老授课,是一种享受。他是数学专业,任重点高中校长及教数学几十年,却在传统诗词上,有如此造诣如此功底,令我想起中科院前院士、世界级数学大师苏步青老前辈。我有一本上世纪八几年买的《苏步青诗文选》,很有看头。(附记:沈雄飞前会长,是湖南大学建筑专业毕业。通山原野诗社的创始者赵祖培兄,也是建筑系的大学生,此二位与苏、艾有异曲同工之妙合。)
沈俊杰老师。全脱产全日制攻读三年的早期电大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专业功底扎实,文史知识面博广。诗词联曲赋,理论上全面涉猎,创作上硕果累累。这是一位理论与动笔齐头并进、左右开弓的双师型老师。一位温文尔雅的学者型、专家型老师。电子课件的制作与运用,得心应手。有个时期的作业设计与点评,甚是精彩。俊杰老师循循善诱,教风明快干练,诲人不倦不厌不烦,有疑必释,有问必答,有惑必解,大幅度开阔了我们的视野。沈老师应属诗词班教学体系的中流砥柱和定海神针。
任平老师。少壮派。虽只听过两次课,但印象中,觉得任老师于诗词有底气有志气有心气。编辑制作的电子课件,精要明晰,不枝不蔓,为授课的生发扩容,留足了空间。
诗词班学员,成分较杂,水平参差。文化方面,有大高中低之分。专业方面,有五花八门之別。文史素养方面,有深浅厚薄之差。气质秉赋方面,有锐敏迟钝之分。年龄上,则多属老年之列。自身素质较高的学员,一经点拨,即通畅亮达。有的学员,则需从ABCD教起。因此,诗词班的教学,必须始终从学员实际出发,从六七十岁老人的认知特点出发,才有可能达到多快好省的效果。
第一,在教学目标上,坚持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相融汇。在提高指导下的普及,在普及基础上的提高。生马脚,接受普及教学。有一定基础者,重在切磋砥砺提高。对符合标准的学员,可以考虑试行授予相应级别证书(咸宁市范围)。
第二,在指导思想上,坚持和强调“师傅引进门,修行在个人”的原则。必须明确指定学员必有(!)必读(!)必熟(!)的书目。指望一周两节课,就窑变能诗,纯属幻想。离开持之以恆的自学自悟,何谈为诗。腹有诗书气自华。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偷”,此乃前人宝贵可效的经验之谈。
第三,多搞专题讲座,少搞大而全的满堂灌。精心提炼既相互衔接又相对独立的若干个专题,形成一个有机系列,分步分人开讲。
第四,多搞答疑解难,少搞隔靴抓痒。提倡和鼓励学员当堂递条子或举手发言,提出未理解未搞懂不明白的知识疑点,老师用浅白易懂精炼的语言,争取当堂释析解答,或集中回应。
第五,多搞解剖麻雀,少搞肝肺腸肚一锅熬的杀猪菜。这主要是指点评学员有代表性的作品。在班上当面鼓对面锣地条分缕析,小在一人受教,大在全班受益。此法也可叫现场会教学法。把理论与实践融为一体了。
第五,多搞互教互学,少搞包说包讲。事实上,除了台上的老师,台下的学员中,并不乏诗词方面有相当造诣相当水平者。如钱远兴先生,很有几把刷子,正式出版过几部书,诗词中规中矩产量高,可惜远遁惠州了。钱立根先生,堂堂省作协会员,诗词清新引人,多快好省,可惜未在班列。还有几位,如秦凤等等,恕不一一。应挖掘资源,利用资源,邀请他们举办专题讲座。
第六,明确备课要求。备课是个系统工程,对教师的素质、学养与教学经验,是一面镜子,是一种考验和挑战。必须精心编写教学方案 (简称教案)。或一课时一课时的编,或一次课一次课的编,或一专题一专题的编。大体结构和要求包括:①教学目标。②教学重点。③教学难点。④教学步骤。包括板书要点,教具准备(如插入电子图文课件)、作业设计等等。可见备课远非抄书 ,而是要求老师吃透教材,吃透学员实际 ,下苦功细功,精心创作。
第七,充分发挥班级微信交流群的作用。班群有班务告知功能、文件公示功能,剩下的主要功能,应是习作公示习作点评的平台功能。可以设立3至5人组成的评论小组,轮流上阵主评,但其他人都可以都应该发言。必须扫蕩不分青红皂白,不管优劣高下,别人的作品读都没读,第一时间就大拇指玫瑰花满群飞的不好现象。既是对诗友的不尊重,也是对自己人格的亵渎。有的诗友似乎成了此种表演的专业户,有什么必要呢?有什么意思呢!认为好,指出好在哪里;有差距,指出努力方向。话不在多,对症则灵。
作者简介:
洪暄苑,男,湖北赤壁人。1948年生。1967年参加工作。1974年加入中共。1985年任副县职。高级讲师。好读书,不求甚解。好思考,不求答案。好舞文,自得其乐。实话实说,本真做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