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马观花过太行(散文)
靳兴华

说起来,那次出行距现在也已八年多了。一辈子就走了一次最危险的路,至今再没重复走过。所以每次想起来,记忆还是那么深刻,就如刚刚发生在眼前。
2013年八月下旬的一天,我和小庞临时搭档送一车柴油去山西和顺。下午五点多在城东加油站卸完货,就地停好车辆,我们就去附近旅馆住宿了。第二天早晨五点,按时起来早早赶往加油站。小庞检查了一下车子,启动车辆后很快驶向旁边的207国道上,一路向北开去。
山区的清晨天气阴凉薄雾弥漫,前方的能见度也就二百来米。我在副座上不住地提醒小庞慢点开车。因为我发觉对面驶过来的车辆很少和你会灯,也不按喇叭。虽然走的路是山区的国道,可看起来宽窄幅度总没有平原上的宽敞。
继续向北前行,天色渐渐亮起来,雾气也减小了。207国道旁边宽窄不一的松溪河清晰可见。国道就修筑在地势相对低平的河谷边沿。国道与河道间狭长的条状田地里,附近农民辛勤耕种的谷子以及稀疏可辨的玉米,在雾色水汽的笼罩下,显得格外有灵气。在前车兜起来的阵风里不停地向我们招手致意。
也就一小时功夫,我们到达昔阳县城。在昔阳城东右转就到了蜿蜒曲折的山西317省道上来。上山的节奏车子跑得不算快。从大寨镇奔界都乡再到冶头镇,明显感觉到路是越走越高。从驾驶员缓慢行进、猛轰油门的沉闷声音里也能辨别出下山容易上山难。尤其是穿过了沉长的大寨隧道后,两侧的山势是越来越高耸险峻了。
说是省道,其实就是开凿在太行山上贯穿于山西河北间的盘山道。没走多远,前面一块小山包挡住了视线。此时,我也不再提醒小庞,生怕话语过多会转移他的注意力。只能在心里默默地对自己说。
山中虽有薄雾缭绕,但现在天色已经大亮。腼腆的太阳像是在捉迷藏,在东边重多山头间的薄雾中来回窜动若隐若现。景色虽好,但我在欣赏眼前这美景时却多了一份惊险和后怕。根本没有“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闲情逸致。
这山路就缠绕在太行山的半山腰间,车的左边一米开外就是开阔深邃的松溪河,而后又转入孔氏河;向上可谓苍石冲天、凌云绝顶;而向下则是万丈深渊、沟壑纵横。临近绝壁处,岩石缝隙里顽强地伸长出一些野核桃野枣树以及一些荆棘类树的枝条,给荒凉肃静的苍岩平添了一抹的绿色。也顿使死寂单调的峰峦雾海间,充满了些许生机和活力。
行驶中看两边的山势,感觉应该是来到了太行山最高处了吧?车子是连续的下坡弯道再下坡。每一个斜坡都有三十多度的落差。汽车行驶其中,给人就像单双杠比赛里荡气回肠的身体大回环的感受。在这样的路况行驶,汽车犹如脱缰的野马,稍微有半点闪失都会酿成不可预知的后果。
不一会儿,车子来到一个长茄形状的大转弯处。若向下俯瞰,犹如一个巨大英文字母U形状的绝壁槽垂立在高山之中,四周都是绝壁连天。在U形绝壁顶端的立壁上,六七十年代筑路者们创意般将“愚公移山改造中国”八个比斗还大的字雕凿在绝壁上。给人的视觉冲击特别震撼,真是扣人心弦,气贯云霄!脚下就是孔氏河谷的万丈深渊,向下乜斜一眼都会觉得眩晕。
我的两只手无所适从,手心里不时冒出的虚汗就近揉搓到靠近的衣襟或裤子上。走在这段崎岖无比的挂壁公路上,更加佩服当年那些壮志凌云的筑路英雄们,不知经历了怎样的艰苦卓绝才打通这飞鸟难过的艰险之路的。
到了九龙关地段,山路上的弯道更多坡道也更长。有时竟是连续下坡带急转弯,急转弯的同时再下陡坡。眼前的景色就像过电影一样,大脑即使不分神,也分不清这具体是到了哪里。小庞全神贯注开车,更是不敢多问他一句。
在山西,因为受之前发生隧道重大交通事故的影响,那段时间回河北山东的路程晚上禁止再走高速。只能选择白天走这山间崎岖不平的国道省道以适当降低运输成本。所以,我也歪打正着,有机会顺便领略深藏于太行山中的这奇险之美。
现在,我突然明白司机小庞昨天下午五点多就早早安排住宿的原委了。精力充沛了就是为了应付眼前这艰辛难走的路况的。车子在云峰间盘旋,往下往前看,各种颜色的汽车都在山路上艰难地爬行。这可真是山路十八弯呢。可我们一路走来,又何止过了一个山路十八弯呢?
说实话,我对小庞的开车技术不是太了解。让我惊讶的是,他作为家住农村的三十出头的文弱小伙,哪来的底气和胆量竟敢开车走如此险恶的路途。昨天已提醒我要走普通山路返回,令我意想不到的是这山路竟是如此险峻!别的不好多想,最简单的理由就是生活迫使着人们增加生存的技能和本领吧!
在荡气回肠的颠簸中,也不知何时踏过的山西河北的省界线。惊喜不已中车子已悄然峰回路转。俯冲式的下坡减少了。取而代之的是坡道趋缓得长达几公里的斜坡路。再看两边青山依旧,但山势也平缓了许多。早晨的阳光普照在低矮的山峦上。山里的薄雾也随着阳光的照射逐渐驱散开来。
打开车窗已没有深山里的阴森凉爽。车子已来到太行山东侧的山麓地带。不一会儿,我们平缓地到达山麓与平原交汇处的河北赞皇县城。
没想到一次单调枯燥的跟车竟变成了跌宕起伏的探险,我在担惊受怕的同时更惊喜于这份意想不到的收获。从赞皇到山东回家的路都是平原没什么可担心的。而再回首西望刚刚结束的这次惊险刺激、过山车式的太行之行,还是让我心有余悸。
作者简介:靳兴华,网名浪迹天涯。山东临邑人,诗词散文爱好者。早年从事文秘工作,诗词散文散见于《中国乡村杂志》、《犁城文学》、《诗天子》等网络期刊。

艺术热线:
山东一城秋色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大红门艺术馆
《都市头条》
13325115197(微信同号)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