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疫情下来一碗腊八粥
文/周晓燕
小孩小孩你别馋
过了腊八就是年
哈哈哈,今天就是腊八节啦,我一早起来莫名兴奋就问儿子,你馋不馋过年?儿子很惊讶:妈,不用等过年,你说你想吃啥,我给你搞来。嗯嗯,这就是孩子在身边的好处,现在这特殊境况,一个“搞”字可是不容易,要么聪明做出来要么辗转买回来要么地下接头的情谊换回来。

哎 算了,儿子有心,可是儿子长大了,不再俩眼冒光脸上黑煤跟我分享和小伙伴烤知了肉的美味,尽拿随便跟我点菜,没劲的很。
话不投机,我自顾哼着小曲去准备我的腊八福禄粥。也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留意这些吉时祥事了,估摸着是孩子开始常常点随便的时候吧,好有个正主意。

熬腊八粥的过程是幸福的,不在意那些个传说啊由来啊南北之争什么的,上心的就是不由得嘴角上扬的香香的回忆。黄豆的黄红豆的红绿豆的绿黑豆的黑芸豆的白聚起来欢迎大佬玉米大珍子荣登上上座,这恐怕也是一年来玉米粒磨皮祛斑后的高光时刻了!
上学的时候住校,腊八节早上趁早读时间三五好友溜出校门,缩脖抄手踏雪去近村的同学家里蹭吃柴火熬煮一夜的铁锅腊八粥。小时候的记忆里冬天就是雪天,雪花纷纷扬扬,户户炊烟袅袅,分不清是炕烟还是灶烟,反正腊八早上一路鼻子吸溜着脚下滑溜着就奔着香味最浓的那家去了。呵呵,少年尽是饿滋味,家家都有妈妈的味道。

在我的认知里祖传的腊八粥就是咸鲜味的腊八稠粥。绝对不会混淆了没有玉米珍子存在的甜味八宝粥。腊八腊八,过了腊八就是年,可谓粗粮郑重汇聚过后,就是油花花的富足生活一天天上演了。所以腊八粥是各种的彩豆加各色的杂米,在大颗玉米珍子的带领下热气腾腾的互诉衷肠,出锅的时候必须要浓重妆点一下:绿蒜苗滚刀切寸段红萝卜剁丁白豆腐三横三竖分小块先后入炒锅爆香,然后和着一勺这世间我最崇拜的盐一起融进大锅粥里咕嘟咕嘟开花冒泡,啊呀呀,你品,你细品!联合锅里这色彩,这香味,口水差点呛着自己,赶紧咽回去拿勺找大碗,无暇描述此处省略800字……

老百姓的智慧真是耐人寻味,比如总结流传的节气,节日在津津乐道之余可以赋予它们美不胜收的寄托和希望。腊八粥热乎乎的下肚,你的身上就有了五谷丰登的底气,办事周到的能力,丰富多彩的活力。平安居家的日子很珍贵,同立黄昏,有粥可温。毕竟我吹过你吹过的风,算相拥。我走过你走过的路,算相逢。我熬过你熬过的粥,算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