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无千千结,身怀岁岁安】
文/龚讯
“我最近总是头晕,血压很不正常,高压都到了180,吃药也不管用。”前几天和一位朋友聊天时,他不无忧虑地对我说。“你又没有高血压家族史,应该不是大问题,估计是着急上火的原因造成的。”他对我的分析点头称是,家里确实有些烦心事,我就顺便安慰他道:“没事别瞎琢磨,早晚抽空打打坐,清清心可能就好了!”朋友大概是有病乱投医,好像真的听进了我的话。
其实,我哪懂什么医术,只是自己的一点体会罢了。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写道:“怒则气逆,喜则气散,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劳则气耗,思则气结,炅则气泄,寒则气收。”足见“气”对人体健康的影响。那么,气无形无影,又从何而来?应该是源于心情:心平则气和,心高则气傲,心浮则气躁。而心境的好坏取决于心态:不慌不忙便可悠然自得,不惊不惧即能泰然自若,不骄不躁就会安然无恙。所以,气顺重在心平,可以说是:心无结,气无郁,身无疾吧。
“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宋代张先的词句描述的是人们心中的“情结”,而世人的心结又岂止是“千千”个:儿子没考好,嫌他不争气;女儿跟打工仔谈恋爱,怪她没出息;丈夫的生意惨淡,怨他没本事;老婆爱网购,恨她是“败家老娘们”。我们好像被层层叠叠的丝网裹挟着,所有的希望和渴盼都只能从密密匝匝的网眼缝隙间透过一丝光亮,令人心乱如麻,便会或唉声叹气,或垂头丧气,或气急败坏,最终致使食无甘味,夜不安寐,辗转反侧中血压升高,面色变黑,久而久之积“气”成疾。
解网还需结网人,去心结还得靠自己。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何必苛求儿子非得上“985”;自古莫欺少年贫,马云、王石不也都尝过打工苦;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平安胜过金山银山福;购物如吃甜食般地会使人开心,欢乐铺就家和路。如此想来,便没什么让人心烦意乱之事了,自然会心平气和眉头舒展了,吃饭也香了,睡觉也打呼噜了,血压肯定就正常了。
“你教的办法真管用,从哪儿学的?”昨天朋友兴冲冲地问我,“看《易经》得来的!”我故作高深地胡诌了一句,心里在暗想:只要他能分散注意力,不去钻牛角尖,不用整天沉浸在焦虑之中,身体理应恢复正常,心无千千结,身怀岁岁安,哪是我有什么灵丹妙药呀!
(2018.04.19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