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本岂料碰瓷易,推敲方知苦吟难】
文/龚讯
据说,清朝末年的一些没落八旗子发明了一个新行当:他们平日里手捧一件名贵瓷器的赝品,行走于闹市街巷,然后瞅准机会,故意让行驶的马车不小心“碰”他一下,手中的物件随即落地摔碎,于是就缠住车主按贵重瓷器的价格给予赔偿,久而久之,人们就称这种行当为“碰瓷”。其实,远在唐代就有类似的事情发生。
诗人贾岛早年家贫,且屡试不第,于是迫于生计出家当了和尚,法号“无本”,他虽然整日与青灯为伴,但仍然痴迷吟诗作赋。一天,贾岛骑着毛驴穿行在京城的大街上,望着深秋景象不由地吟道“落叶满长安”。正当他苦思对句时,意外冲撞了京兆尹的车驾,被“刑拘”了一晚上。时隔不久,贾岛“故伎重演”:访友不遇后,在骑驴返回的路上作了首诗,但对其中一句“僧推月下门”,是用“推”还是用“敲”犹豫不决,比比划划中又误闯了朝廷大员韩愈的仪仗队,好在“大人不计小人过”,韩愈非但没有责怪,还帮他遣词造句,最后建议采用“敲”字,这便是“推敲”一词的来历。
贾岛两次误撞“领导”车队,的确有“碰瓷”的嫌疑,但他肯定不是为贪财而起邪念,应是被“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的执着所害吧。贾岛碰的不是假冒的瓷器,该是凝练的“词句”,虽说他没有因此发不义之财,可也由此碰上了人生的贵人。“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韩愈爱惜贾岛之才,劝其还俗,并助他步入了仕途,可他却辜负了恩师的厚望。生性孤傲的贾岛终是没有在宦海中大展宏图,由于恃才傲物得罪了当朝圣上被贬出京,一生也未能官运亨通。但贾岛对诗句的苦苦求索,让他在诗人群星璀璨的唐朝有了一席之地,并号称“苦吟诗人”。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贾岛的诗满含禅意,应该是和他早年遁入佛门有关,更应当与其对作品的精雕细琢密不可分,“十年磨一剑”的锤炼没能令贾岛在官场悟道,但让他于诗坛纵横驰骋有余。如果贾岛知道后世纨绔子弟还会创造出一无耻行当,定会愤然怒道:无本岂料碰瓷易,推敲方知苦吟难。
(2018.04.18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