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旅途拾翠集(五章)
作者:姚勇
黄骅古贝壳堤
七千年的记记里,埋藏并积蓄着久远的海洋的故事。
古老的阳光、星光和湿润的浪涛声已结集成沙子与贝壳的厚重的历史,而这历史,孕育着晶莹灿烂的海洋文明。
古贝壳堤,曾经是渤海之水的甜蜜的摇篮,每一枚贝壳与每一粒细沙,都曾经是摇篮曲中跳跃的音符。
我倾听在古老的贝壳堤旁,凝视着海洋自然保护区里的海洋历史遗迹,仿佛舒畅的潮汐声就在脚下滚动与拍击。

黄骅港潮滩
人文与自然的巧妙结合,构成了黄骅港的氛围美与语境美。公路与铁路,是人类引向大海的文明与友谊。
巨轮承载着问候与致意往来着,港口旁的潮滩仍然保持着古老的情怀。潮汐,延续着海与滩的眷恋。
年复一年,日复一日;每一轮月亮,都为黄骅港的每一天,带来着新一轮的诗情画意;每一轮太阳,都为渤海湾的每一天,献上一片深沉的温馨与激荡的灿烂。
老白干酒与太白梦
诗人闻酒香,激情化文章。当作家和诗人们来到衡水老白干酒厂时,被这里浓浓的酒文化所感动。 '
古瓷器与老照片连串起来的古代文明与现代文明的交融中,酒文化悠远而亲切,总是有着过多的诗质的魅力与清新。
品味六十七度的老白干,使我联想起李白——太白诗仙的豪情壮志。
酒不醉人,人自醉。我陶醉在衡水老白干酒深邃的酒文化的醇香里。

云顶草原问马
七月平山县,西部驼梁山,淡淡薄雾缓动,清凉气息诱人,是一处山高水长的五彩世界。
百瀑峡、三叠泉、云顶草原、中台山、太行民俗风情谷等景区,使得驼梁山魅力无穷。
一路攀爬,一路登越,一路涉水,一路穿过森林,来到驼梁山顶的高山草甸——云顶草原。
云顶草原虽不平坦,却异常辽阔。丛密的植被全是各种野草,草丛上盛开着一片一片的紫色、黄色、蓝色、白色与红色的大花和小花,显得十分养眼。
几位马夫牵着马,在这五彩的云顶草原上等候着游客。
不知骑着马在云顶草原上漫步或奔跑是怎样的感觉?我在问马,马也在问我。

井陉于家石头村
带着对远古人类发明并启用石器劳动与生活场景的联想,我随环保公益作家诗人采风团,赴河北省井径县中西部山区的于家石头村。
这处神奇而隐秘的古村落,是现今太行山区极少保持着整体原生态风貌的旧村落之一。它的呼吸与表情,似乎还停滞在一百多年前的历史中。
它是明代政治家、民族英雄于谦直系后裔的发祥地。
五百多年前,于家人开山凿石、就地取材,利用天然的石头,盖起房屋、筑起梯田、雕成石器,用朴素的石头,营造着生活与希望。
走在淡雅庄重的村街上,青灰的石头墙,青灰发亮的石头街面儿,一会延伸,一会弯折……
那一处处黑漆的大门,那一处处简易的木门,那一处处粗陋的柴门或栅栏,各有各的别致美,各有各的古朴韵,每一道门内都蓄涵着风景、故事与佳话。
家家户户相连着,墙与墙、屋与屋相互依靠,延续着亲情,婉转着从容的历史。
石楼石阁,石房石院,石桌石凳、石磨石碾、石街石巷、石桥石栏……还有石洞民居及石碗、石缸等,一切与石头相关,仿佛组织着一部厚重的石头史书。
细细品味,这里的每块石头仿佛都是一串优美的文字,每块石头仿佛都是句句深情的话语,每块石头仿佛都是光荣与生动的历史,每块石头仿佛都是一幅古老的水墨风景画,每块石头仿佛都是一篇耐人寻味的散文诗。
作者简介:姚勇,1962年3月生于内丘,祖籍河北省平山县,国家二级作家(副高职),系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河北省作家协会会员、河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河北省散文学会常务理事、邢台市美术家协会理事;曾任内丘县文联副主席、邢台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邢台市诗人协会副主席、《散文百家》责任编辑、《清风》特约副总编、邢台市书画院特聘画家;曾当选为首届内丘县十大杰出青年、河北省作家协会第五次代表大会代表、邢台市第十三届、第十四届人大代表;现任邢台市作家协会副秘书长、邢台市中国画学会副秘书长、邢台市诗人协会顾问、邢台市文艺评论家协会顾问、内丘县书法家协会顾问、内丘县诗词学会顾问、内丘县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内丘县作家协会主席;文学作品曾获河北省作家协会(1997-1999)优秀作品奖、第七届冰心儿童图书新作奖、国家文化部“全国第三届‘蒲公英奖’少儿读物类优秀奖”;国画作品多次在河北省人大、河省政协、河北省文联、河北省文化厅、河北省美术家协会等举办的画展中展出并获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