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啃(上篇)
作者/师存保
(原创 家在山河间 2022-01-08)
“老啃”是他的外号。外号就应该有个原由,为啥不叫小啃,而叫个老啃呢?其实也没什么秘密,了解的人都知道,叫他老啃,是因为他从小就有一股“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精神,到老都没改变。老啃是个残疾人,所受的苦真是一言难尽。
那不堪的一幕发生在三十多年前的七月……
骄阳似火,大地被炙烤得像个蒸锅,热浪滚滚,让人喘不过气来。一天午后,他搭着梯子爬上自家门前地埝头的一棵小槐树,坐在一根平伸向前的枝杈上,一只脚斜踩着旁边的一根侧枝条,一边和周围的人搭讪,一边仰头检查整理着手头的喇叭线。突然,双手拽着的喇叭线猛地从树枝上脱开了。瞬间,失去平衡的身体向后仰翻了下去,他被重重地摔在了干裂坚硬的地埝下,祸从天降,顿时不省人事。
清醒过来已是第三天了。他费力睁开模糊的双眼,朦胧间看到床头挂着的输液瓶,再看看两边的病床和站在身旁的家人,无力而迷惑地问:这是哪里?我怎么在这个地方!

后来,他才意识到,整个下半截身不能动了。医生的诊断结论是腰椎神经严重受损。下半身上的皮肤不能摸,一摸就像针扎一样,疼痛难忍。他接受不了这个残酷的现实,心焦气躁,吃不下睡不宁。
病榻上,他在煎熬中过了一年又一年。虽于心不甘,却也在心中默认:祸成矣,无可奈何,认命吧!
一次我去看望他,老啃说:你信命吗?我说:哪有什么命,你忘了吗?咱们是唯物者,不信哪些骗人的鬼话!他沮丧着脸给我说:说来也怪,你说不信吧,但它应验了。前几年一个叫宝宝的风水先生说,我44岁时有一大难。你看,这不被人家说中了吗嘛!91年出事时我43岁,差两个月虚岁就44了。冥冥之事,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呀。
老啃嘴上这样说,其实他根本就是个不服输、不信命、不信邪的人。他出生于齐鲁,曾在东北生活过,性格倔强,是个硬汉子。祸从天降的那个月,卧病在床的他,得知大儿子收到了大学录取通知书,这无疑给他有些疲惫的身心打了一剂强心针。面对家人一张张绝望沮丧的脸,他坚定地说:该上学的上学,该干活的干活,我会站起来的,这个家不会垮!
话语虽铿锵,但他的双腿能不能站起来还是个未知数。老啃就是老啃,他是一家之主,是堂堂的男子汉,绝不能就此‘躺平’了。妻子无助的眼神,儿女们期待的目光,使他深深感到未尽的职责尚待完成,必须振作起来。这是从他骨子里、基因里、意志里迸发出来的精神和力量!

老啃的话砸在地上三个坑。从第三年开始,他咬着牙下床,围着床边,靠着两只胳膊支撑,能慢慢地拖动双腿了。这样练了一段时间,他就架着双拐挣扎着练习挪步。腋下的双拐微微颤抖,脸上的汗珠往下流淌,嘴角的肌肉阵阵抽搐,他紧咬着牙关,忍受着扎心的疼痛。时钟滴答滴答不停地响动,一分钟了,但那好似灌了铅似的不听使唤的腿和脚也没有向前挪出一步!他没有气馁,也从不放弃,渐渐地,从半步到一步,从一步到两步,三步、四步,地面留下了两只脚拖出来的曲折印痕。就这样,他用双腿丈量着艰辛,用信念抗争着命运!从窑洞,到院子,从酷暑寒冬,到春暖花开,那个佝偻着腰背、靠双拐支撑着的身躯,一步亦趋地挪动着、挪动着.......
日复一日,考验着毅力!汗水挥洒,期待着明天!循序渐进,充满着期望!
终于,他可以拄着一根拐棍上地了。他走出那一方小小的院落,来到了阳光明媚的田地间!秋天来了,树叶黄了,正是栽植的大好时光。老婆依照他的吩咐,买回了苹果树砧木苗,老婆挖坑、栽苗、浇水,他趴在地上一棵一棵扶苗、埋根、培土;春天来了,阳春三月,老婆又按照他的安排,买回来好品种果树接穗,他照书本速成学来的技术,跪在地里嫁接;树苗成活了,嫩黄的芽尖冒了出来,细细的枝条旺盛抽放,充满了勃勃生机!他拖动着一把高板凳,既做拐杖又当座椅,立着倒着换着用,坐着骑着把活干。树行间他忙碌着修剪、抹芽、拉枝,从早到晚看护、管理不停歇。过往的路人,疑惑这人怎么在地里爬来爬去?村人说:这位硬汉腿残了,不能站立着干活啦!路人竖起大拇指,啧啧称赞!有人静静注目观看,有人悄悄抹去眼角的泪花。

老啃曾一度发愁上地、回村不方便。送肥、运粮没法弄。上集、赶会走不到。光靠别人怎么行!他咬咬牙买了一辆二手三轮车,脚腿不管用,他脑子聪明,手臂灵活。一番改造和苦练,老啃有了适合自己的专用座驾。田间道路,村头巷尾,他驾着那辆专用三轮车,来来回回,自由自在,忙的不亦乐乎!
后来,儿女们又孝敬了他第二辆、第三辆。下地,拉的是肥料、工具和种子,还有那随身携带的亲密战友——拐杖;归家,运回的是庄稼、果品和收获,还有那丰收的喜悦和寸步不离的老伴儿!他们开着自己的座驾赶集市、逛县城,走亲戚、访朋友,心里美滋滋地乐开了花!
开心日月过得快。第四年,他的苹果园有产量了。那年,好果子就卖了六千多元。身残志不残的老啃,趴在地头的三轮车上,和果商讨价还价。他咧着嘴、眯着眼,欣赏着枝头上鲜红光亮的大苹果。老啃终于盼来了养家糊口的资本,这是他跪在地里一把汗、一捧土,煎熬着抚育出来的心血啊!
千禧年前后,老啃这个历尽艰难的大家庭,喜事连连,两双儿女一个个成家立业。大儿子大学毕业后在济南一家国企应聘就业。大女儿高中毕业后自谋生活,成为自由职业者,挣钱管家两不误。小女儿大学毕业在中学任英语教师。小儿子凭着天资聪明,脑子灵活,闯荡江湖,几年后在济南打下一片小天地。
看着儿女们一个个出息了,老啃紧绷的心松弛了一些,笑意写在苍桑而又坚毅的脸上。
2021年12月2日
作者简介
师存保,1950年出生,1973年参加工作。公务员,现已退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