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家庭理论认为心理疾病产生的原因是由童年的负性情绪记忆造成的,也就是由生长环境造成的,与父母或监护人有直接的关系,是父母或监护人不正当的教育使孩子的负性情绪记忆深深地植入潜意识中,进而造成孩子终生的痛苦,所以说原生家庭对孩子的影响是致命的。
在过去五、六十年代,每个家庭都有几个孩子,父母忙于生计,能给孩子吃饱、穿暖就已经很好了,孩子大都处于散养状态,同一个家庭成长环境,几个孩子长大成人后性格各不相同,有的内向、有的外向、有的爱学习、有的爱劳动、有的阳光、有的爱思考。后来经过研究发现,人的性格与遗传有关,与环境关系不太大。在那个年代,患上心理疾病的人很少,得精神疾病的人更少,主要是社会压力不大。
进入二十一世纪,社会高度发展,物质精神生活丰富多彩,人与人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人们来自生活和工作的压力越来越大,内心的冲突也就是心理纠结随之增多,由于内心的纠结增多,失眠、焦虑、抑郁的人数逐年增加,怎么打开这些人的内心纠结成了关键,而不是像原生家庭理论说的那样,人们的心理纠结是由原生家庭造成的,也根本没有必要从来访者的原生家庭开始分析。来访者有内心纠结,找出纠结所在,逐条解决,来访者的心结就会打开,来访者就会阳光起来,社会功能也就随之完全恢复。
我在几年前遇到过这样一位来访者,21岁,大二男生,自述:我的一位室友天天在寝室玩游戏,说学习以后没有用处,自己非常不赞同他的说法,也不赞同大学时间都浪费在玩游戏上面,也害怕自己成为室友这样的人,心里烦躁来咨询。
我说:“你室友玩游戏是你室友的事情,你为什么特别烦呢?”
来访者说:“这位室友玩游戏,看我们天天学习,经常对我们说:‘你们这样努力学习,对以后工作没用处,还不如跟我一起玩游戏呢!’我听了他的话,反复告诫自己千万别听他的话,大学不学习怎么毕业,天天玩游戏能有出息吗?”
我说:“你室友说的话你也听进去了,你看到你的室友玩游戏很开心,你也想玩,只是你的思想里认为学生就应该好好学习,把时间都用在学习上,不可以玩物丧志,这样你就产生了一种心理冲突,这才是你感觉痛苦的原因。”
来访者说:“我明白了,我感到不舒服的原因就是我也想像室友那样玩游戏,但内心中就认为这样玩浪费时间,不可以荒废大学时光。”
我说:“你明白了产生烦躁情绪的原因,就不会不舒服了,我也认为大学时光应该珍惜,努力学习,参加社交活动,提升自己的智商、情商,为进入社会做好准备。”
来访者说:“我清楚地知道了纠结的原因,就知道怎么做了。下学期我要参加学生会竞选,为大家做事,提升自己的社交能力,更要努力学习。”
像上面这样简单的个案,根本没有必要追究原生家庭问题。来访者自己说,他的父母对自己非常好,也非常宽容,只是自己对自己要求严格。
大家有时间看看我写的心理学畅销书《半熟家庭》,书中有对这样个案详细的论述。

原生家庭对孩子今后的成长有一定影响,但不是致命的,原生家庭理论破坏了亲子关系,还解决不了来访者的心理纠结,所以说原生家庭理论是错误的。

作者简介:
金义老师,畅销书《半熟家庭》作者,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临床心理学博士,国际高级催眠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情景再现法发明人,多对一咨询技术发明人,解题式心理咨询技术发明人,曾经在多个国家从事心理咨询工作,具有24年临床实战经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