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抗疫生活》
文/蓝光
谁也不曾想到,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发生在西安,我作为一位地地道道的陕西人,我深爱着这块土地以及世世代代生活在这里的人和在这边土地上为梦想打拼的异乡人。
西安疫情最早出现时间是12月8日,因为12月9日的时候,陕西西安通报新增1例本土为隔离酒店工作专班成员向某,其负责为隔离人员送餐、收集垃圾和消杀工作,并分别于12月5日、12月8日承担境外输入核酸检测阳性乘客房间的消杀任务。可能在工作中自我保护不足或者失误,造成了他的感染。
纵观全国的防疫措施,西安作为西北龙头一线城市再加上2021年的十四运在西安举办整体上西安防控措施已经很完善了,可是历史和现实总会告诉我们,越是没事越会出事,凡事大意不得。我们永远都得记得这个血的教训。
从发现一例开始,陆陆续续发现新冠病毒感染者,从曲江的一个诊所到长安大学的老师而且传播链不同,给防疫带来了疑惑,不难发现,此次疫情源头疑问重重,疫情扑簌迷离,奇点甚多。西安疫情奇点之一:西安全市已是烽火连天,但被认为是疫情原点的机场,相关人员近一万六千人,16轮核酸检测全部阴性。如何解释呢。
西安本次疫情奇点之二:德尔塔病毒在西安肆虐,但2号病例郭女士,12日检出阳性,但是同医院26位同事无一人感染。更为奇怪的是,她租住在八院家属院,同室室友6人无一人感染,此传播链条终断。德尔塔传播力到底是强还是不强?

西安疫情奇点之三:疫情爆发时,共有三条传播链。
1、巴基斯坦入境人员入住酒店工作人员1号病历,只传染给室友3号病例;
2、子牛门诊部2号病例,a、b、c三类密接者数百人无一人传染;
3、最长的是长安大学4号病例岳母和5号病例女婿传播链,三四代传染,共50人左右。三条传播链不到60人。已经全部控制。按以前全国规律,西安疫情应该就此打住。意外的是,从12月16日开始,全市各地陆续平行爆发,从此狼烟四起。不守规矩的病毒到底是从哪里来的?也许病毒的狡猾程度超出了人们现有知识的认知。
对于新冠病毒这个新生微生物,我们还是不能麻痹大意。毕竟在这个世界上微生物才是真正的老大。人还是不能小瞧它。
发现社区传播出现后,政府对重点区域进行封控,管控,进行全西安人全员核酸检测,暴露的感染者越来越多,西安各区相继社区都有人员核酸阳性病例,12月23日政府果断封城,阻断疫情传播。
民以食为天,就在封城的当晚,全西安的居民大多在超市采购食品和蔬菜,造成了很大程度的聚集,我想本来没病的人多多少少会有感染的风险。对于这个病毒,不聚集是唯一阻断它的最自然的最好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人类在对待新生事物时,一定要有警惕心,不能任由它去发展,因为它造成的其它演化和变异程度我们不得而知。例如新冠病毒。
从12月23日起,居家隔离生活正式开启,因为工作和孩子上学,爱人和孩子都暂时不在我身边,我们每天都是电话微信联系。相互温暖的问候浓烈的深情和不能割舍的爱是支撑我精神的全部。我为深爱我的人和孩子而感到无比的幸福。

开始我也低估了疫情的严重程度,心想可以两天出门去超市采购一次生活物资,我家里的食品只够自己两天食用。从24号起,小区旁边的超市连续封控,着实让我心惊。爱人得知,立刻通过西安的朋友采购了我需要的生活食品。我才一下子缓解了当下的最紧迫的难处,终于不再为吃饭而犯愁。
每天物业上楼通知下楼做核酸,我都是避开乘电梯出行,毕竟电梯是个相对密闭的空间,空气流通不足,以防感染的风险,心想每天上下爬楼梯也正好是对身体的锻炼,松一松自己的筋骨,深知这时候提高自己的免疫力也非常重要。每天做完核酸回家我都会用酒精对衣服和鞋子进行消毒,然后洗手。
家里很快就没有了蔬菜,但是馒头和面条足够我的食用,这时候通过网络也发现居家隔离的人们也是吃的东西不足,开始等待政府的爱心菜应急。哎!真的是一言难尽!好像一下子回到了解放前的环境,身边人们开始为吃不到饭而埋怨浇愁。埋怨政府封城预案不足,后勤生活保障没有替老百姓想到。千年古城一下子丢尽了脸面,欣慰的是政府的爱心菜在人们最需要的时候,小区物业人员送菜进户了。在这里我还要感谢党和政府以及医护工作者的辛苦付出。
疫情是一面照妖镜,城市在封控的状态下映射出来深藏不露的另一面,从这方面才看,这是对整个社会和城市的一次纠偏,让人们彻底认识到自己的短板,其实人生何尝不是自我苏醒的过程呢?西安作为一个一线城市,人口规模1300多万,疫情是对这个城市管理水平最大的考验。从这次疫情发展来看,西安政府也想做好,但是总体城市管理调度预案水平不给力,基层防控常态化不到位。管理混乱,给防控疫情带来很大的困难,西安一个在国际都享名的城市,目前这个城市的软件和硬件都不行,一码通出现两次崩溃,充分体现出政府监管部门的失责,城市服务水平根本满足不了老百姓在突如其来的灾难面前的救急和稳定。哎!西安,我的城,希望你以后越来越好,最起码要对得起文化古城的这个用再多的金钱也买不到的形象标签吧!
最后,我想说每个西安人这次都承受着一份煎熬,一份坚持,一份梦想,一份外人无法理解的精神压力。希望疫情尽快过去,我们依旧期待长安常安,古城以后更加美好!西安人脸上洋溢着花开般的笑容。

作者简介:
蓝光,男,本名常广智,蒲城作家协会会员,民盟盟员,爱好音乐、文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