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话说元旦
文:许许向上
时光飞逝,岁月如梭。2022年的元旦,已经来到!
话说元旦。元旦就是公历的1月1日,现在是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采用的纪年方法。元,即就是“初始”,旦,即就是“(某一)日”,所谓元旦,即就是“初始之日”。在我国,文字“元旦”一词最早出现在《晋书》里:“颛帝以孟夏正月为元,其实正朔元旦之春”,距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元旦”的说法,据说起于三皇五帝之一的颛顼,距今已有四千六百多年。我国历史上的“元旦”指的是“正月一日”,“正月”的计算方法,在汉武帝时期以前是很不统一的,历代的元旦(首月首日)日期并不一致;直到辛亥革命后,为了“行夏正,所以顺农时,从西历,所以便统计”,民国元年决定使用公历(实际使用是1912年),并规定阳历1月1日为“新年”,但并不叫“元旦”;今天所说的“元旦”,是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在决定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同时,也决定采用世界通用的公元纪年法,并将公历1月1日正式定为“元旦”,农历正月初一改为“春节”。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以公历1月1日为元旦,因此“元旦”在中国也被称为“阳历年”、“新历年”或“公历年”。

再说元旦。历史上所说的“元旦”又称为“三元”,即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应该算是“新年”,也就是现在的:春节。既是过年,肯定离不开诗词和对联。北宋王安石的《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这首诗正是赞美新事物的诞生如同“春风送暖”那样充满生机,其诗包含着深刻哲理;清代张维屏的《新雷》:造物无言却有情,每于寒尽觉春生。千红万紫安排著,只待新雷第一声。作者写出第一声春雷炸响前夕这个富于孕育性的时刻,更能表达出作者对新春天的渴望,对新生活环境的渴望,诗歌短小,隽永清新,为人传唱;1942年董必武在重庆写了一首七律《元旦口占用柳亚子怀人韵》:共庆新年笑语哗,红岩士女赠梅花。举杯互敬屠苏酒,散席分尝胜利茶。只有精忠能报国,更无乐土可为家。陪都歌舞迎佳节,遥祝延安景物华。董老虽生活在重庆,但念念不忘的却是延安,是人民,是国运,诗人坚信在党的领导下,一定会“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是我国有历史记载的第一副春联;东晋著名书法家王羲之的“春风春雨春色;新年新景新家”,既是乔迁之喜又值新年之庆;1939年邓小平在延安新年来临,有人请他写副对联,他写道:列为无产者; 宁不革命乎!还有很多对联:“ 骏马追风扬气魄;寒梅傲雪见精神”;“昂首扬鬃,骏马舞东风,追求梦想;斗寒傲雪,红梅开大地,实现复兴”;“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道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穿百姓之衣,吃百姓之饭,莫以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
无论古之元旦,还是今之元旦,必须要有:佳肴、美酒、娱乐、休闲、走亲、访友、聚餐、团圆、文化等活动。
元旦对于人类是充满生机,充满活力,充满斗志的新生活,对于动植物来讲,元旦也是它们的新生活。树,根植在大地深处,咀嚼营养,厚积薄发,东风吹拂,便是枝繁叶茂;花,根植土壤,吸食养分,蓄势待发,阳春掠过,便是百花齐放;山,高耸入云,万物同栖,春风轻拂,便是生机盎然。动物依然,虎啸山林,狮威草原,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元旦是新的开始,2022年元旦笔者赋诗一首:昨日已离艰有喜,今时元旦育新篇。树牢信念花齐绽,稳进同前胜往年!

2021.12.27.
【许许向上:双本科,高级经济师,干部,文学爱好者:散文和诗词。】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