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散文
◎永远铭记在我心的父亲
作者:善若水
十几年过去了,每当看到父爱的文章,每当人们提起自己的父亲,每当我有所进步,每当我遇到困难……我都想起我的父亲,泪水有时还会在眼中打转。父亲啊,我怎能不想念您?父亲啊,我怎能不回忆您?父亲啊,我怎能忘记您?
(一)勤恳出色
父亲啊,您勤劳能干,力大如牛,干脆利索!在您的带领下,我们家田里种了很多稻谷,地里种了很多庄稼,果山种了很多果树,深山种了很多香菇,池塘养了很多鱼儿,家里还养了很多牲畜、家禽。您还会割松脂、烧木炭、搞伐木等。还有竹篾活、木工活,厨艺活,没有您不会的。
您很年轻就加入中国共产党,要当村干部,经常开会呀、协调呀等等。您常常早出晚归,忙得不亦乐乎,您说您要带头致富呀!当然,母亲也一样勤劳能干,爷爷奶奶也要忙里忙外,我们孩子周末和放假也常要跟着你们大人一起去干活。
我们家的房子,从小木屋变成大木房,后来又重新在大片的菜园里开发地基,有大车可以过的路,有大块的坪,盖了几栋有机组合的土墙房,那时农村可是算得上设计得很合理、很时尚的家园。再后来为了安全,那栋大木房又拆掉,您和邻居盖起了村子里第一座钢筋水泥砖头房。每次盖房子,备料、粗活、没技术含量的活,都是您带领着家人做,所以,也省了不少钱。在我记事起,别人家有的我们家都有,我们家过着富足幸福的生活,我们家还很多最早。
七十年代末,村子里我们家最早就有了录音机,全村的村民来我们家,听歌曲,录山歌。八十年代初期,我们家最早有了黑白电视机,天天晚上,全村的人来我们家坪里看电视,下雨天就在大厅里看,像看电影似的。印象最深的就是《霍元甲》《八仙过海》,给我们带来什么是爱国教育,什么是积善行德教育。我们姐弟们傍晚摆好凳子,第二天早晨又要收起,还要扫地,那几年天天如此。大坪旁边的几棵梨树结满的黄花梨,慢慢成熟,大家慢慢着品尝着,前后可以吃一个多月。八十年代末,我们村部最早有了摩托车,您无师自通,只有您会骑。那时您是大队长,您常常骑着摩托车,载着村书记一起去赶集,一起去开会,我们有时也可以沾点光。
父亲啊,您高大英俊,博闻强记,多才多艺!您会唱京剧,会唱越剧,会唱山歌,还会舞龙灯、舞狮灯,会讲传说,会讲故事,会编故事。您的记性怎么就那么好,您没上过学,只上了几年夜校,懂得的知识和故事却那么多!只要您去过的地方,路线就记得非常清晰。
父亲啊,您多么会为人处世!我们村子里每家每户办大事,您总是主动去帮忙,还经常借钱给亲朋好友乡亲。每个亲戚都喜欢来我们家玩。家里总是准备了很多好吃的,加上您的热情、风趣,老老小小都喜欢来我们家做客。
树大了分杈,茶子老了散开,儿子多了成家后分家是必然。关于分家,您考虑了很久很久,考虑到很远很远,直到思考得很周全了,才开始分家。您本着公平的心,结合各个儿子的实际情况,从房屋、田地、山林、赡养等多方面考虑,写下遗嘱,立下字据。每个儿子毫无怨言,没有纠纷,加上我们的家风教育,大家至今团结齐心。
(二)父爱如山
父亲啊,您对我的爱,我幸福的事情说也说不完。
大概我十一、二岁时,有一次父亲出差去三明。我听父亲说过三明是个大地方,很好玩。因为他是出差办事,没想带我去,我也不敢闹。但是他在前面走,我在后面跟,跟了一段后,他就让我去了。到了三明,我听到他和别人说,没办法,四个孩子中就这么一个闺女,她要跟来就让她跟来吧。在三明,父亲买了许多我从来没吃过的点心,我多么开心呀!
八十年代中期,我们镇上开始有几件“呢子大衣”卖,那时我就穿上了“呢子大衣”。那件黑色的呢子大衣,中长,时尚,多年后都不褪色,不变型,不过时。那时买一件“呢子”大衣大概要三、四个光洋的钱。您从不舍得给自己买好的,却舍得买好的给我。我穿在身上,身体暖和,心里更暖和。
直到现在,和初中同学在一起,同学总是说我真幸福!那个年代,许多同学几乎带的是酸菜、萝卜干,而我常常带的是一大牙杯的腊肉炒笋,蒸黄豆、蒸芋子。每到赶集天,您买好的肉总是切一大块最瘦的送到学校给我,还有零食,远远就温柔地喊我名字。还给我足够的零花钱,我常常可以买肉汤喝,买新鲜的蔬菜吃。
在我成长的日子里,您不是总对我慈祥,有时也是非常严厉。在那些我不懂事的时候,在那些我犯错的时刻,在那些我违背您的意愿时,您对我是多么严厉!我知道您是为了教育我,为了我好,因为您严厉批评我后总是说:“养子不教如养驴,养女不教如养猪。”“孩子表现不好,别人总是怪大人少教育。”
提起家访,那次和我一起去的同事们一样难以忘记。记得一个冬天,一连几天大雪纷飞,积雪越来越厚,操场上铺起了三十多公分厚的雪,也不知老天是否还会继续降雪,学校不得不停课,老师们为了学生安全分路送孩子回家。我们四五个老师带着学生从枫溪走到我们村,又冷又饿。到我们家时,您的大火炉早已烧得旺旺的在等,一桌丰盛的午餐也已经准备好,热在锅里。回到学校,老师们都说我们这组成员最幸福,不但有客秋粿吃,还有土鸡吃。
我刚结婚那几年,我还没转正,丈夫收入有限,经济拮据,日子艰难。每个星期,您给我送米送菜,总是说钱不够就和您说一声。我借您的钱借了还,还了借。每个赶集天,您去赶集,回来就要给我儿带上好多点心。我儿赶集天最快乐的事情就是等外公的点心吃,还大方地分给同伴。直到我正式转为公办教师,丈夫的职位也得到提升收入增加,我们才开始可以回报您,回报娘家。
虽然你没有文化,但是从您的口中我听到了多少朴实又蕴含着道理的话呀!父亲啊,您说的那些俗语、名言,至今我难以忘怀:“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坐吃山空,勤劳致富。”“早起三晨当一日。”“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纸包不住火。”“该花就花,该省就省。”“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每当遇到问题,遇到抉择,总是会情不自禁地想起您的教导而跟从待之。
(三)尽职村干
父亲啊,您是个多么优秀的村干部,优秀党员!您多么有威望,别人都看到了,我们行政村的每个村子从没有自来水,没有电,没有路,后来很早就全都三通,还新建了几座水泥钢筋桥。我们自然村也在您和其他村干部的带领下,早年就新建的大气美观的祠堂。那时,每年都请民间剧团来我们村演出,丰富村民们的娱乐生活。村民们安居乐业,对您非常尊重敬佩。
记得有好几次,傍晚您去山背小村庄开会、调解,回来时已经是漆黑的夜晚,您只能靠着手电筒微弱的光走在乡间的小路上。有一次,您被蛇咬到,您多么理智勇敢,自己马上把毒血挤出来,撕破自己的旧衣服绑好,回来后就马上敷上草药。您的脚肿得很大很大,很多天都无法下地干活。这些困难没有吓倒您,白天大家要干活,您依旧是夜晚出去,后来又有两次您被蛇咬到,幸亏您会及时处理,幸好您懂得草药,您真是命大呀!
您迎来了村民的爱戴,您得到了村民的拥护。您从很年轻的时候就小队长当起,一步一步,再后来就一直当村支部书记。在您离开人世最后的那些日子里,每天来看您的人络绎不绝,村里的长辈天天晚上都来陪您,和您一起度过您最后的时光。
(四)永远铭记
“我去得无憾,我该完成的事我已经完成,了无牵挂。”你才刚要夸上花甲,就得绝症,却说出这样宽慰我们的话。谁不希望自己能健健康康地好好活着?谁不希望自己福如东海、寿比南山?可是,人生总是无常,人生总是难以完美,或许生死早已注定,或许上帝叫您要去另一个世界先休息难后再早点又来到这个美丽的世界造福于人,于是那年冬天您就永远地离开我们了!您还那么年轻,您还那么能干,您还没有享福,才一个多月突然就离我们而去,叫我如何承受!我只有哭只有哭,多少次失声痛哭……
逝者已逝,生活还要继续。我怎能再消沉,否则怎么对得起您的疼爱;我怎能不努力,否则亏欠了您的期望;我怎能不宽容,否则亏欠了您的仁厚;我怎能不感恩,否则亏欠了您的教育……尔后,我开始更加努力工作没时间去多想,业余时间常看书籍宽解自己,常去运动淡忘想您,常写文字倾诉苦痛,鼓励自己要像您学习,心要越来越宽,路要越走越远……
父亲,您看到了吧?您的女儿继承了您许多的优秀品质,积极进取,大局为重,助人为乐,弟弟们也勤劳肯干,安居乐业。在我和弟弟、弟媳们的努力下,在您的庇佑下,我们家的那几栋土墙房拆了,弟弟们合伙盖起了村子里第一座漂亮的新式房子。由于一开始您就规划得好,所以弟弟们可以有计划地一座一座地建,依然有大车路、有大块坪,完成了您的心愿,也让您和祖先们在宽敞美观的大厅里安居。还有,家乡的山林弟弟们花了很多财力、劳力,进行植树造林,让家乡山林更加美丽。父亲,您继续保佑我们吧!我们不求大富大贵,只求吉吉利利,开枝长叶,幸福绵延!
父亲,您知道吗?从您去世后,我前前后后也写过许多回忆和思念您的片段,但一直没有完整地写一篇。今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您在世时是一位名副其实的优秀共产党员,这些年我方方面面又得到很大的进步,我很感恩一路以来所有帮助我的贵人,更加感恩养育、培植、庇佑我的您。所以,我一直能想完整地写一篇文章来颂扬您。直到今晚,我先放下手中的其它事情,写下了这篇。我想,我们一大家都要铭记您的功德,子子孙孙都要学习您的优秀品质,理智、勤肯、上进、助人、坚强地度过一生。
作者简介:傅燕珠,女,福建三明人,明溪县盖洋中心小学教师,全国模范教师,县政协委员,喜好文学,作品常在学校和网络平台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