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岁月流金--回忆扬州高旻寺运中生涯
文/蒋新生 (中国香港)
约四十年后,我回首当年(1982-1985)的初中学习生涯,恍如一梦!古运河沿岸的流金岁月,青春幻美以及忙碌、充满激情、充满希望的情怀,乃至于空气中弥漫的饭菜的香气,那是一个极有人情味的岁月,积极向上,充满朝气……一切都已不复返!
我在高旻寺寄宿三年,我们的宿舍与东大殿相隔几十米。每天凌晨睡梦之中,一阵阵僧人的念经声,在枕畔萦绕,那是一种什么情境?千年幻梦,人海浮沉,前世今生来世,三生因果,世道轮回,尤其是夏天的清晨,浓雾笼罩在禅院中,念经声激越而又虔诚,低吟而又流畅……‘’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我有一位好友,家住在高旻寺西边村落,小时候与村童们去古寺大殿玩耍,僧人们叫他们礼佛,礼佛后还有苹果吃,我仿佛看到了那明亮的眼眸以及充满灵气的神情……那也是一种佛缘吧!我也经常去古寺大殿中闲逛,佛像庄严,只记得大殿上的青石那么明亮,大殿墙身上有来果禅师的塑像,还有冬天僧人派发腊八粥的情景,而僧人用斋的钟声时不时在耳畔响起……
当年的高旻寺已经开始修复中!一个大院落中有四大部分:僧舍、邗江县丝厂、运西中学以及江苏古籍出版社!东大门直至东北角沿线是僧人参佛之所,还剩下两个大殿,殿顶上写着:风调雨顺,国泰民安!那时高旻寺寺塔还未重建,地基尚在,相传地基中有九龙塑像。高旻寺地处古运河与仪扬河的交界处,旧称三汊河,寺塔位置正是九龙争珠之地,三条水龙为水道,六条土龙为河堤,可见古寺风水绝佳!古寺正北位置为藏经阁当时已荒废,古寺西南靠中位置是一个小湖泊,湖上小岛亭台也已荒废,而水阁凉亭被丝厂员工用作宿舍!由东大殿向西,经运西中学校舍以及丝厂宿舍,有一条湖中石径,可前往寺西南的僧人菜地。在湖中小径中吹吹风,在石缝中钓钓虾,是我们学余经常的乐趣之一!湖面上波光荡漾,青荷遍野,游鱼自由自在,而望着岛上荒废的亭台楼阁,岛上鸟声阵阵,大有世事无常之感!而当年的男女少年们经常去湖畔洗碗,尤其是女同学们响亮的笑语,无忧无虑,青春活泼……还有那些骑着自行车,象白鸽一样飞来飞去的女同学……流金岁月的绮思,令人魂牵梦萦……
古寺西北角是江苏古籍出版社,有罕见的雕板印刷术,我经常看到在太阳下晒着木板,上面写着密密麻麻的繁体字!古寺正中偏东位置是运西中学初中部,有五排校舍,向西並列着四排丝厂员工宿舍。运西中学的前方是一个大操场,过了操场靠近寺南是丝厂女工宿舍。古寺中除了僧人住所、运中校舍以及古籍出版社,其它地方靠寺北全是丝厂的厂房、办公室以及食堂!而在丝厂食堂旁,有一块断碑,上面写着乾隆皇的御书,寺中还有“念佛是谁?乃诸佛母‘’以及‘’但念俱无常,慎戒勿放逸"的残碑对联。在我们学校操场,邗江丝厂经常有露天电影播放,李连杰的《少林寺》、《少林小子》等电影,令当年的少男少女们如痴如醉!在操场旁边,有三块大青石,约二米多高,中间有一个大圆孔,现在想起来应该是寺庙昔日安放旗杆的石礅,虽然已经荒废,长着荒草,但也可见当年古寺规模之鼎盛!
我在运西中学寄宿时,校长是张永德先生,教导主任钟慎华老师,而初中三年的班主任分別是朱良瑜、戴耀平以及孙椿桐老师,我的初中语文老师是殷春华先生。我们寄宿生每天早晨六点钟要早起跑步,上早自习,晚上又要晚自习,当年自律守纪,积极向上。当时的早餐晚餐是稀粥加馒头,而午餐一律是卷心菜汤,偶尔才有一顿清炖狮子头牙祭!那时候,老师们经常一起打排球,张校长带队与同学们一起,在操场上做运动,上下一团和气,物质生活并不富裕,但精神积极向上!张校长为人严肃,但也打打排球,与众同乐,我们体验到了一种努力进取、奋发向上的精神氛围,这似乎也与上世纪八十年代整个中国百废待兴、欣欣向荣的社会大环境有关!我们八五届毕业生有七人升读邗江县中学高中部,后来大部分考上了大学,这是与师生们的努力分不开的!张校长升职为邗江县文教局局长,孙椿桐老师成为瓜洲中学校长以及邗江教育界骨干,此乃后话!
我们回首往事时,往往审视一下个人的价值观,审视一下少年经历与中年境遇的因果联系,总结过去,才能更新思维,才可以继续向前……时间飞逝,我们当年的小毛孩经常坐在操场的黄草上,当年阳光灿烂,一群群丝厂的女工由校舍及操场走过,个个打扮得花枝招展,据说全邗江县的美女都在邗江县丝厂,这些姑娘们令我们那些小毛孩个个看得傻了眼……时间已过去了四十年,我还记得每个周末,我永远是走在同学们回家人群的前方,那种归家似箭的心情啊!……我们沿着古运河河堤向南,河堤左边是明亮的水道,水面上阳光明媚,波影荡漾,航船南来北去,异常忙碌……河堤右边是荒坟以及河流、村庄,春天桃红与油菜花的金黄、农田中的青苗间隔着,还有那漫天遍野的芦苇,而到了秋冬之季,水田中万里无垠,芦花纷飞……
作者简介
蒋新生 1970年7月出生于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世界华人文学社副社长,作品发表于《人民日报》(海外版)、《新西兰先驱报》、美洲《海华都巿报》、菲律宾《世界日报》、《华人头条》、《凤凰诗刊》、《中国诗歌报》、《长江诗歌》《世界华人文学社》等报纸及电子平台。
Profile of the Author of the Analysis: Jiang Xinsheng, born in July, 1970 in Hanjiang District of Yang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Vice President of World Chinese Literature Society, his works in People's Daily Overseas Edition, New Zealand Herald, America Metro Chinese Weekly, Philippine World News, Chinese Headline New Media, Phoenix Poetry, Chinese Poetry, Yangtze River Poetry, World Chinese Literature Society, and other newspapers and new media.
2021年12月11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