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电了,屋子里一片漆黑。上外面,大冬天的,冷。而缩在屋子,黑灯瞎火,点个蜡烛,已经感受不到电灯下那种亮度,似乎再做不了什么。真不知以前没电的日子是怎么过来的。这时,只盼着来电。
如果没有电时间过长,伴随的必然是没水了。以前的水是从井里打上来挑回家,那时用水也少,也不觉得有什么。现在不行了,似乎打开水龙头有水才是正常的,没有水是不正常的。而且,没水的时候,也是盼着能够快来水。
身体总会有那么几天不舒服,免不了头疼脑热什么的。这时候,便觉得身体没病的时候是多舒服、多自在的。这时候,也会盼着自己能够快快好起来,不要再受这洋罪了。
不论是外界的影响还是内心的困扰,许多时候,我们似乎享受惯了应该有的享受,不能习惯暂时的失去。而要知道,这暂时的失去有时是短时间的,有时是断断续续的,也有的说不定会成了永远的失去了。
人,处于顺境并不觉得优越的条件是怎么样珍贵和美好,自然也不会懂得珍惜疼爱了;相反,当失去时,这才意识到失去的可惜。而且,更容易在好的条件下变得慵懒,从某种程度上讲,是物质过高俘虏了我们人类,于是我们作为人的某些基本功能也就在悄悄的丧失,可我们却浑然不觉。所以,在短暂失去或永久失去时,不少人就伴生出来不少“不适应症”,体现在不能很好调整好个人的心态,甚至情绪低落,精神上颓废,性格上变得孤僻,易怒,漠然,等等。这些人,已经却全然忘记了自己在更早的时候那种打拼时的勇劲,闯劲,耐劲。说回来,我们原先的习惯再也唤不回来。
正因如此,我们可以这样来讲,优越的条件实际上在很大程度上让现代人逐渐在倒退。或许,说这话肯定会有读者反驳,甚至还有更偏激的说法,比如说,你觉得现代生活不好那可以住茅草屋,点煤油灯,等等。但是,笔者说的固然不是要回到更落后的条件生活里去,但也要在顺境中嚼嚼苦味,出出力气,流些汗水。因为我们毋庸置疑且必须要清醒的看到,现代人,尤其是当今的现代人已经与上世纪五六十六七十年代的人从精神上和性格上不可同日而语了,因为当享受成了一个社会的主调,自私的人会越来越多;相反,当奉献的人越来越多,这个社会不用说会是怎么样一种社会那也是历史已经证明了的。
日子,有时还得倒着过。因为,忘本的人会吃苦头;而忘本的民族注定要栽跟头,甚至是大大的跟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