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花一世界,修得菩提恩
柏芙蓉
春秋时期,儒学创始人—孔子,将“仁”作为其思想的出发点,在烽火连绵、战乱不断的年代中阐释了“仁者爱人”的观点,人们祈望和平并延续下来。儒学作为我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已传承千年,如今,随着其思想的与时俱进,“仁者爱人”衍生出了新的诠释,吾愿以一笔一纸,结合十年所学,书写吾之拙见—一花一世界,修得菩提恩。
所谓“仁者”即包容万象,世界万物皆可为“仁者”,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粒尘埃,“爱人”则是感恩,无论是爱祖国玉龙雪山上巍峨的巨峰、源于青海巴颜喀拉山脉的滚滚黄河,亦是爱未雨绸缪的蚂蚁、乡间小路旁的狗尾巴草,感恩遍洒,皆是自由。感恩即慈悲,慈悲即菩提。而我,在自己的小小世界里,感恩着我所爱的一切。
我们都是仁者,在一花一世界中绽放生机。清晨起来,看见朝阳映红了东方的天空,便饮着朝露酿成的琼浆玉液,听着百灵的鸣啭天籁,苏轼说的:“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如是而己,这世界,美好而祥和。放大来讲,自港澳回归那夜晚,暮琴晨钟在午夜梦回之后仍演奏着欢愉,撩拔着心弦,他们日渐繁华的景象,向天空中迸发了一道道维护祖国统一的亮丽华彩,粤港澳连成一线,使人们更有信心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一花一世界,我们都在各自的小世界中感受和平、享受生命。
我们都需爱人,在人生旅程中修得菩提恩。七情六欲的人世,许多人都在寻找及时行乐的方法,真正懂得如何获取幸福感的人却寥寥无几。殊不知,学会去拥有一颗感恩之心才是粹取极乐的多巴胺之源。这短暂的一辈子,赤条条地来,赤条条地走,只有接受,没有给予,不过是空虚的驱壳在凡尘中似行尸走肉般地度日,我们需从理所应当的接受中超脱出来,升华为奉献的大仁爱、大感恩。温一壶月下酒,释一缕心上愁,穿梭在带着暖意的风中,体味感恩与爱人。天上温柔的星河作见证,我热爱这个世界,感受生命的弥贵,感恩生灵的存在。
“仁者爱人”的诠释有太多太多,我认为的仅仅是一花中的世界,在世间有繁花千万,姹絮嫣红。但我相信,一花一世界,修得菩提恩。在我们的内心深处里,一定留着这样一片山林,那里的菩提树婆娑摇曳,在树下我们看到了因果、学会了感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