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略说香菱
文/张正军
香菱,位列《红楼梦》金陵十二钗副册之首。原名甄英莲(真应怜)。原藉姑苏(今苏州)。其父甄士隐(真事隐),本是当地名门望族。为人严正清白,禀性恬淡,乐善好施。曾资助穷教书先生贾雨村赴京赶考进入仕途。妻封氏也是个大户人家之女,夫妻俩年过半百膝下无儿,唯此英莲一女视为掌上明珠。

某日夫妇俩抱着婴孩英莲玩耍,被一癞头跣足僧人瞧见,僧人近前曰:有命无运,累及爹娘,抱之何用?给我罢,给我罢。甄氏夫妇焉能理睬?僧人又念了一套教人似懂非之言语:"娇生惯养笑尔痴,菱花空对雪澌澌。好防佳节元宵后,便是烟消火灭时。"言罢扬长而去。甄氏夫妇嗤笑不止。:"真疯癫至极!"
闭门家中坐,祸从天上來。英莲长到四、五岁时元宵节家奴霍启(祸起),抱英莲观花赏灯,不慎把英莲丢失。甄氏夫妇哭绝于地,无济于事。福无双至,祸不单行。此后又家遭一场莫名大火,把个俨严大宅烧成一片瓦砾。老夫妻连遭不意天灾人祸,万般无奈,变卖田庄投奔岳父而去。

再说英莲丢失后被人贩子拐走养大到十三四岁出息得袅娜仠巧,乖觉可人。行为做派温柔静雅。高价卖与花花公子冯渊,这个冯渊为了香菱,改了酷爱男风的毛病,娶英莲回家做正室的。谁知人牙子贪心,又私自卖给了呆霸王薛蟠。又遇到贾雨村不念旧恩,薄命女偏逢薄命郎,葫芦僧错判葫芦案,英莲硬是被薛蟠逼做了小妾。随着薛家住进了荣国府的梨香院。宝钗为英莲改名香菱。生活在魔王掌下本是悲惨的,不过逆境中却遇到了两个贵人,林姑娘薛姑娘。这倒让香菱苦中有了些许乐趣。宝钗教她做女工活。香菱原本就聪明玲巧一学即会,越做越好。又带她向黛玉学诗。拜黛玉为师。师者尽心,学者努力。交的笫一次作业受到老师批评曰:俗且白。后挖心搜胆,耳不旁听,目不别视,废寝忘食。笫二次作业,即获老师好评:你可被邀入社也。且看二次作业如下:精华欲掩料难应,影自娟娟魄自寒。一片砧敲千里白,半轮鸡唱五更残。缘蓑江边秋闻笛,红袖楼头夜倚栏。博得嫦娥应自问,何缘不使人团圆。这诗真好!人见人爱,宝钗见了也赞不绝口。香菱的昏昏日月突然间出现了缕缕光亮。这令香菱喜不自胜,乐不自禁。
俗云:物盛而衰,乐极生悲。命运多舛,频生是非。

不料薛蟠又娶进了个刻薄女人叫夏金桂。这个女人十分嫉妒香菱的美貌与人缘。夏金桂后來居上以大欺小,十分刁难百般折磨。使得香菱刚刚出现的转机一下子又跌进黄莲窖里,苦不堪言。
夏金桂蛇蝎女人先逼香菱更名为秋菱。嫉久生恨,必欲置香菱死而后快。千方百计要毒死香菱。老天有眼阴差阳錯,鬼使神差让夏金桂误食毒药,将自己毒死。
命中不足一斗,运里难凑十升。金桂自己作死了,香菱又见一丝光明,由妾扶正。但世事难料,香菱因生子难产,红颜命薄,阳寿苦短。香消玉陨,魂飞梦断。

遥想当年那癞头僧人曾有诗判曰: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自从两土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
呜乎哀哉!莫非冥冥之中早有定数?事未生读不懂,事情一过恍然大悟:原來如此!这僧人诗中的"两土生孤木"岂不正是个桂字。天定夏金桂就是香菱之克星也?
天有阴晴
月有缺圆。
香魂西去,
世事难全。
唯心,
唯物?
是是非非,
梦梦醉醉,
錯错对对。
言者多多,
论者咄咄。
满纸荒唐言,
一把心酸泪。
都云作者痴,
谁解其中味?
伟哉曹雪芹,
巍哉曹学芹。
四大名著堪为首,
一部《红楼》说古今。

温馨提示: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敬请联系删除!谢谢!
本期责任编辑:弄花香满衣
编辑监制:半醉半醒 诗茵若雨

【作者简介】张正军:1944年生,1962年参加教育工作,历任小学教师,小学负责人,中学语文教师,中学语文教研组长,中学一级教师,大专学历,中共党员,1998年退休,远方诗人学会会员,黑龙江诗词协会会员。

【精英金牌主播简介】书语。一位行走在正义与文字间的文明使者。闲暇之余愿用声音给生活一抹艳丽,给别人一份愉悦,给自己一丝惬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