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彦烈:品读黄富强将军
我在外晃荡三十多年,被一纸命令拨拉来拨拉去,遍走西北五省,也算见过世面的人。常言说,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人来人往,可以说阅人无数,有的人如一缕风吹过,留不下一缕念想。有的人那怕只是萍水相逢,却如一根柳枝,插到了人心里,历经风吹雨打,越发苍翠。黄富强将军算个另类,恰似一杯茶,你得脱下世俗的外衣,或闲坐清晨的阳光下,或独躺黄昏一把藤椅,脚下有潺潺的清泉流过,远处的绿阴深藏了几声鸟鸣,绝不能一口闷,必须慢慢地喝,细细地品。
也许是命中的注定,我与黄两次共事,他是我的领导,也可以说亲密战友,日子久了,更像是亲人,虽说不沾亲带故,不能称兄道弟。却有着解不开的情结,割不断的友谊。黄的老家青阳岔镇是毛主席转战陕北时两次居住过的地方,诞生了伟大的毛泽东思想,孕育了光耀千秋的延安精神,也养育了他不屈的个性和犟劲。他曾骑着一辆破旧的自行车,在这里写下了【风月三边】、【冰河溯行曲】、【米脂婆姨】三部著作。按照兰州军区领导指示,率领人员首次打出了日产20吨的【靖边一号】高产油井,揭开了榆林地区石油开发的序幕。跟黄交往过的人都清楚,他为人低调,但做起事来往往出手非凡,动静闹得很大。在兰州军区总院任政委时,倾心宣传了"模范护理专家"黎秀芳,被国家卫生部授予"全国模范护士"的荣誉称号,被中央军委授予”爱党为民模范护理专家“。荣获第36届南丁格尔奖"、国际医学成就奖"。提升到陕西省军区后,大力开展了为官兵办好九件实事活动,使三秦大地从征兵冷年年升温。退休后,回归故里,在家乡黄家湾村“程默艺术窑洞"举办书画作品展,网上义卖作品,为贫困学生助学,给村民修路。
图片
一个从未进过艺术学院大门的外行,半路杀出,提出散画理论,倡导思维要放开、形式要放活、精神要放松、功利要放下“四放”精神,与贾平凹、邢庆仁、郭庆丰等一帮名流合伙办画展。贾平凹坦言:"他的画喜欢弄大,喜欢涂黑,随心所欲,如野地的草,不整理,不修饰,按自己的形态疯长。程默的画额喜欢的很,还收藏了一幅程的巨幅焦墨作品"。我几次看他画画,面对一张宣纸,胸藏万水千山,全身的力气都运到笔端,开始看似胡描乱画,瞬间便清晰了一幅山水。仿佛不是画出来的,而是从身体里挪出来的。他说自己画画,费笔、费墨、更费人。有时一幅画收笔,已是汗流浃背。
黄是个怪人,凡事不按常规出牌。不爱应酬,更不情愿吃吃喝喝,为这事还挨过领导亲自约谈,当面批评。老乡背地里都说,他是一个很难请的人,跟我们在一起,他从不摆架子,不扎势,不耍派头,有时随便一个街边地摊,点几个小菜,要一碗面条就可打发。一些时候还亲自点菜,主动买单,弄得大家很难堪。领导当到这份上,不是少见,而是绝无仅有。他喜欢竹子的气节,房前屋后种满翠竹,慢慢地竹子就深入了内心,骨子里总有一股硬气,却遮掩不住一脸的童趣,他把部队那一套搬回家,每到周末,招集父母开家庭班务会,当母亲举手大声喊到:报告班长,我发言时,随后父亲又按程序站起来发言,说长道短,鸡毛蒜皮。当我看到视频时,一连笑了几天,他让父母绕着操场,走队列,踢正步,喊翻号,动作虽说不怎么协调一致,但的确鼓足了全身的劲,那笨拙可爱的样子,仿佛两个顽皮贪玩的孩子,一步一步地走向地老天荒。偶然提起这事,他也只是笑笑,变着法子让老人高兴。这份孝心确实难得。
黄富强将军就是一个这样的人,恰似一匹脱僵的野马,无拘无束地奔驰在青山绿水之间,如一只苍鹰,自由傲翔在蓝天白云之上,他就像一座火山,一直沉默着,等待着一次轰轰烈烈地爆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