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归故乡杂笔之七十一一一 新洲一中特务排
诗人/巴山夜雨(巴浩洁)
二0二一年十二月五日上午,原新洲县第一中学时任特务排团支部书记洪金友、"特务排联谊会筹备组"同学,前来我老家红峰村巴山莲池农舍小聚,并建议我为即将编制的《新洲一中特务排同学纪念册》写个前言。

提起"新洲一中特务排"这个名称,许多人会陌生,甚至诧异。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上世纪七十年代初的中国,那是一个特殊年代,"文革"如火如荼,中苏两国交恶,核战争一触即发。为备战,地方政府和人民武装部,按"全民皆兵"的要求,积极组建预备役力量。
新洲县第一中学根据上级要求,从当时七一届高中二年级学生中,按照"家庭成份好、个人品行好、学习成绩好、身体素质好"的标准,挑选出44位同学组成一个班级,名曰"新洲一中特务排",与同县城的县机械厂和县农具厂的两个工人特务排,合编成一个特务连,定期不定期参加县人武部组织的军事训练活动。这就是"新洲一中特务排"的由来。
新洲一中特务排由4个班组成,其中3个男生班,1个女生班,每班11人,共44位同学。
由此可见,"新洲一中特务排"是特殊时期、特殊人群,负有特使命而形成的一个特殊群体。
由于"文革"的原因,两年制高中毕业后,我们成为"文革"首届毕业后回乡和下乡的知识青年。随着祖国建设和发展的需要,特务排的同学分布在祖国不同地方和不同岗位上。
光阴荏苒,日月如梭。五十个春秋,弹指一挥间。特务排的同学,虽然相处只有短短的两年时光,却结下了半个世纪的情缘。除已故4位外,健在的有4O位。我们赶上好时代,又在网络世界中相聚,无论天涯海角,宛如近在咫尺,谈笑风生,回首风华正荗的往昔,笑迎漫天晚霞的当下,可谓幸哉!福矣!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为了欢度好晚年美好时光,让生活更加丰富多彩,经同学们推举,由吴继国、刘冬旺、吴金桂三位同学组成"特务排联谊会筹备组",负责联系同学,筹备和组织各项活动。他们不负众望,不仅迅速把遍布天南地北的同学联系起来,加入了"新洲一中特务排同学群",又成功地组织几次活动,还提议编制一套《新洲一中特务排同学纪念册》,得到了同学们的积极响应和支持。
筹备组及同学来我家,建议我为此纪念册写一个前言。作为时任特务排的排长,如今的群主,我责无旁贷,义不容辞,便欣然应允。欣喜之余,即兴填词一首:
采桑子 纪念册感怀
魂牵半世终相聚。
本是同乡,
有幸同窗,
学海情缘始不忘。
苍天难老人生老。
惜别朝阳,
辞别骄阳,
但愿桑榆日月长。
附图释:
武汉市原新洲县第一中学特务排同学,相隔50年后的合影。

诗人简介
巴浩洁,笔名下里巴人,网名巴山夜雨等。主要作品有《求索》、《优坛婆萝花集》、《尘梦杂吟》、《领导协调艺术》等;部分作品曾被国内外刊物收录或发表。中华首家综合型网络文化团体一一巴山网络书院创始人。

编辑简介
侯彦启,笔名:智者见智,中国新写实主义诗歌的倡导者,中华文艺学会理事、山东二分会会长,天南地北诗社社长,都市头条(北京、上海、深圳、港澳台)认证编辑,中国远山文学网理事、特约作家,中国先锋文艺作家协会理事,敖汉旗诗词学会会员,获“当代百强诗人、当代百强才子、中华诗词100位优秀传承人、新写实主义诗歌十佳诗人、中国诗歌艺术奖",诗被多种刊物刊登,多次获奖。

天南地北诗社总旨
天南地北诗社为世界各地的文化人提供一个交流学习的平台,举办征文大赛,同题诗作,诗歌评论、小说连载、随笔、纪实、书画,不拘一格,自由发挥,打造成一个百花齐放的正能量文学园地,并通过中华文艺群、中华诗艺社美洲分社群、全球华语微信诗人联合会群、中国海峡文化休闲中心群、亚洲有声诗刊群、巴黎中华文学总群、国际联合报社群、凤凰第二支社群等近二百多个微信群传播到五湖四海……以文交友,其乐无穷。

天南地北诗社
社长:智者见智
常务副社长:采菊东篱下 荷塘清风
副社长: 柳林 冯金斌
理事长:王福杰
副理事长:潘文韬 田宇 邹怀学
秘书长:风雨萧萧
副秘书长:开心十月 朱守平
执行主编:文子 源自大地
主任编辑: 独上西楼 舟上客 老槐树 驿外漫步 南京老树 陆小青 飞哥 李德兰 歌声 杨杰峰 鲁宏 一湖秋月 熊哲林 生命方舟 慈云含笑 北海渔翁 股龙 春哥 原上草 管胜
企事业单位想上北京头条、深圳头条等等头条投稿宣传的,想邮购字画的,请联系编辑部,
联系:13806499800(微信)

祝大家春日吉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