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缅怀我的父亲
作者/文应龙
2021年11月27日,是我一生中最悲痛的日子,我的父亲与世长辞了。
对这一天的到来,我早有准备,毕竟父亲已经86岁高寿了,且最近一年的身体大不如前,食量明显减少,步履有些艰难,不再爱串门,连他特别关注的我所在城市的天气预报也很少留意了,几乎每天晚上吃完晚餐就倒在床上。我感觉父亲真的老了,生命的终点依稀可见。离开湖南24年,我今年与父亲相距最远,年初我来到了济南工作。但我回老家看父亲的次数最多,前后共有六次,我冥冥之中有感应,父子见面的机会只能以个位数计。最后一次竟成永别!
当父亲真的离我而去,我无法接受,也不愿承认。每每想起父子阴阳相隔,想起父子一生的缘分就此终结,想起称呼父亲今生不再有应答,我禁不住泪流满面,伤心难已。没想到自认为内心强大的我,面对父子的生离死别,原来也是如此柔软,如此脆弱。
在父亲去世的半个月里,我的工作状态远不如从前,心思很难集中,效率明显低下,往日的亢奋与激情荡然无存,旁人也许无法觉察到我的变化,但外表的宁静无法掩饰我内心的失落。我的精神状态也大受影响,忧郁模糊了我的眼睛,面容僵硬而苍老,独处的时候常常满脑子空空荡荡,父亲各种形象交织出现。我对父亲离开的事实茫然无所从,久久不能释怀。
接近57年的父子关系真的没有那么容易隔断!父亲的音容笑貌成了我一生记忆中最难忘的影像,最温馨的画面;父亲对我的影响已深入到血脉里,浸透在灵魂深处,根植于生命之中。

父亲是坚强的。
父亲不到三岁的时候,祖父就被抓去抗击日寇,可出师未捷身先死。年幼丧父,父亲成了那个年代颠沛流离生活的缩影,靠乞讨父亲艰难地活到了十岁。十岁时,父亲的生活开始安稳,他为一大户人家放牛、干农活,勤劳为他赢来了生机,坚强成了他一生的资本。以后几十年,父亲凭着自己的坚韧,凭着磨难中历炼出来的能力,成全了自己,也让我们这个家过上了并不富裕倒也不算清苦的日子。在我成长的过程中,父亲偶尔会跟我聊起他过往的经历,但语气是那么的平和,眼睛是那么的坚定,心态是那么的淡然,言语之间从来没有辛酸,没有痛楚,没有苦难,仿佛父亲的一生原本就风平浪静。
父亲去世前夕,最后一次展现了他坚强的本色。11月26日晚8点,父亲在病房里毫无征兆地倒下了,陪护在父亲身边的姐姐第一时间内给我电话,医生紧急把父亲送进了重症监护室抢救,终究无力回天。姐姐陪着父亲坐着救护车,插着氧气管,留着最后一口气回到了家里。晚11点,医生走了,氧气断了,没有人对父亲的生命抱有一丝希望,可父亲的那口气还在坚强地喘息着。谁都知道,那是父亲在等着我见上他最后一面,聆听我最后一次呼唤父亲的声音。父子之间的情感在那一刻穿越时空,超越极限,跨越生死。从济南到长沙从来没有这么遥远过,坐在飞机上我有穿过整个地球的感觉。中午11点半,我终于回到了父亲的身边,父亲等了我足足12个小时,那是他一生最漫长、最艰难、最柔情的等待!我抚摸着父亲的脸,凝视着父亲,父亲双眼紧闭,呼吸急促,不能言语,但面带微笑。几分钟后,父亲安心地走了。

父亲是温暖的。
父亲一生只读了半年书,常用的字大都认识,父亲的言行举止里还有些许的文化含量。父亲不是一个特别爱言语的人,言谈中很少有令人动听的词句,但他很实在,很真诚,也很有涵养。我从没有听闻父亲议论过他人的长短,谈论过别人的是非,父亲的世界里没有抱怨,没有责备,没有污染,只有简单与温暖。父亲离开的时候,满口的牙齿完好无损,这或许是父亲口德的最好见证和最大回报。
父亲离开后,我回味最多的是父亲的温暖。1985年,我大姐因病去世,其时我外甥女只有2岁多,刚刚能站稳走路,话还不能完整地说上几句。4年里,她父亲和后妈又接连为她带来了两个妹妹,父亲心忧她在家庭里没有位置,缺失母爱,和我商量把她带到身边抚养。那时我已参加工作,完全有能力把外甥女养大,并为她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我与父亲心灵相通,一拍即合。我永远忘不了父亲当年为了外孙女的落户,拿着协议书走进组上一家一户恳求村民签字接纳,当最后一家签完,父亲热泪盈眶。父亲对外孙女的挚爱感动着每一个村民,也深深地感动着我。
父亲是一个家庭责任感极强的人,但父亲做家务的能力并不突出,甚至说有些偏弱。父亲最擅长,坚持得最久的家务活是收拾厨房,我们家一直以来都是母亲做饭,饭后的工作就由父亲接管。父亲洗碗筷的样子特别可爱,他的手脚有些笨,节奏慢慢吞吞,好像每一只碗都捏在手上不愿放下,那认真的模样不像是洗刷,更像是鉴赏。洗完后父亲会把碗筷摆放得整整齐齐,餐桌灶台也擦抹得干干净净。父亲是一个爱洁净的人,他穿的衣服很朴素,但很整洁,父亲的衣柜任何时候都不凌乱,每一件衣服都精准放在恰当的位置,连袜子都会整齐地排列。
父亲最温暖我心的时刻是一次为我套被子。那是前年的寒假,我回老家陪父母过年,回家的第一天晚上,房间的画面让我终身难忘。父亲弯着腰,头装在被套里,把一床又厚又大的棉被往里面塞,这是我第一次见到父亲如此心思细密。我明显感到父亲活计的生疏,赶紧动手帮父亲,父亲却说,“你刚回家,好好休息,我一个人能弄好。”一股暖流在我心中涌动着,那是父爱不老的经典。那一夜,我睡在床上感觉特别的暖和,进入梦乡后满眼都是父亲慈祥的面容。
父亲的温暖感动了上苍,父亲一生几乎没有受到病痛的折磨,也没有因为病痛拖累家人,即便是离开这个世界,也只是稍作等候便悄然而逝。在父亲安葬的这几天,每天阳光灿烂,暖和如春,那是父亲留给世人最后的温暖。

父亲的一生平凡而伟大。
父亲是一个普通的农民,当了18年的生产队长,做了几年大队干部,在80岁前夕,还被推选为村民组长,因为我的反对只做了一年就告退了。父亲做事从来认认真真,有一种不把事情办好决不罢休的犟劲。记得父亲担任村民小组长期间,有意改造组上的乡间小道,把泥泞小路变为三米宽的水泥路,并且架座桥连接乡级公路,费用在15万左右。当时组上没有一分钱的公共基金,完全靠老百姓集资和在外筹资才能完成,父亲硬是凭着老迈的身躯、一片公心和一点点人脉,把一件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完成了。在整个架桥修路的过程中,父亲日夜坚守劳作,是唯一不拿一分钱工资的人。如今,路的尽头还有一块石碑,刻着为修路架桥出钱出力的人,父亲的名字赫然排在首位。每一次回老家经过石碑时,我都会情不自禁多看几眼,最后把视线定格在父亲的名字上。
父亲一生为人正直,满腔正气,他的骨子里容不得贪婪与自私,多少次他以一己之力对抗着乡村的×败与损害百姓利益的行为。10年前,村干部把河边的风景林砍掉贱卖,父亲痛心疾首,怒斥他们目光短浅,损害百姓利益,在极力阻止无效后,父亲通过关系请来报社记者报道此事,结果虽然没有改变,但给了老百姓一个重新种树的交代。6年前,市政府拨专款兴修农村水利,所有水沟水渠都用水泥加固,父亲每天去附近的工地看工程进度并义务监工,当发现工程严重偷工减料时,父亲堵住不让工人再施工,并第一时间打电话给水利局局长告知实情,工程得以返工,质量得到保障。前年正月,我们附近几个村的3000亩茶油林被人失火烧毁,没有人承担责任,也没有人追究责任,几百户村民面对损失徒呼无奈。父亲又一次挺身而出,从村上到镇上层层反映,在没有任何结果的情况下,他还准备去市政府讨个说法,最终被我制止了。
我并不是不认同和不支持父亲的所作所为,我只是认为凭父亲一己之力撼动不了农村的管治生态,何况他已经做得更多了,那么多利益攸关的村民看着一个老人孤军奋战合适吗?更重要的是我希望父亲安享晚年,珍惜奋斗了一辈子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其实我的内心充满着对父亲的敬意,一个农民有如此浩然正气让我钦佩,一个老人一生不曾弯腰,致死都腰杆挺直,身形稳重,面容坚毅,我感受到了父亲无穷的力量。从他身上,我看到了一个拥有70年党龄的老共产党员的风骨与担当。父亲是我一生的骄傲!
“为民造福,基层几十年,梓里典范今犹在;是党悍将,志矢如一日,乡关事业永长存。”这是父亲过世后一位80多岁的乡贤在第一时间内为父亲撰写的挽联,表达着对父亲一生的肯定与追忆,也算是对父亲人生的盖棺定论。
父亲永远活在我的心中。

2021年12月14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