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章歌盛世 泉涧诉心声
——秦桂生《泉水叮咚》文集序
宿富连

灵川县文协原主席秦桂生,既是一位敬业爱岗、廉洁奉公的公务员,又是一名勤奋好学、妙笔生花的文化人。他继散文集《村池》出版后,最近又将2014年至2021年所写的文学作品结集付梓,名曰《泉水叮咚》,并嘱我作序,我欣然允诺。在几经品读,多番领略之余,不禁为作者的激情与乡情、理想与信念、决心与雄心、勤奋与才华所感动。兹将读后感念六则,略陈于后,以祈与读者诸君共飨。
一是有真情实感。情感真实,是包括诗歌在内的一切文学作品的灵魂和生命。古今中外那些真正能撼动人心、引发共鸣的优秀篇章,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抒情、表意的真实性、真挚性。诗人和文人如能写出“人人胸中之所有”,而又“人人笔下之所无”,就能动人心魄、扣人心弦。

南朝著名文学家丘迟所写的劝降书《与陈伯之书》,居然使一位叛国投敌的叛将陈伯之幡然悔悟、弃暗投明。“伯之得书,乃于寿阳拥兵八千归降。”初唐著名文学家骆宾王所写的《为徐敬业讨武曌檄》,连女皇武则天看了,也不得不惊叹作者的才华。为此,她还把一时疏于识才用才的宰相狄仁杰狠批一顿:“宰相之过也,人有如此才,而使流落不偶乎?”究其因,是因为两位作者都在“情”字上做足了文章。前者用故国之恩、老友之情、江南之景,感化、俘虏了叛国之将;后者则用豪情、义愤、才气打动、震撼了女皇之心。
桂生一方面受中外优秀文学作品的熏陶和感染,另一方面是他土生土长于灵川这块桂北灵壤,数十年来扎根基层而又深入、深爱群众,因而他所创作的文学作品具有鲜明的个性特点,那就是充满真情实感。
桂生之文,从宏观层面看:有对中国共产党的感恩和讴歌,有对新中国尤其是改革开放伟大成就的赞叹和颂扬,有对灵川和祖国各地秀丽山川、风土人情的描绘和赞美,有对家乡风貌今昔对比、沧桑巨变的感慨和哲思,有对桑梓和祖国绮梦必圆的遐想和期盼,林林总总不一而足。

从微观层面看:书中有不少文章、诗词,或写一人一事,或咏一景一物,皆有感而发、真情所抒。小说《铁娘子》通过一系列具体情节的描述,塑造了一个鲜活、高大的巾帼英雄形象,全方位地展示了“壬弟”这个“优秀村官”的高贵品质,充分抒发了作者对新时代、新社会涌现出的平凡基层干部的礼赞之情。而小说《蒋诚回村不识家》,则深刻反映了农村村容村貌的改善和民众生活水平的提高,揭示了党中央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伟力。
二是内涵深刻。一本书的出版,是否有价值、有意义,是否赢得读者的青睐,获得社会的好评,关键不在于书的形式,而在于书的内涵。国学经典《道德经》仅有五千言,尽管没有华丽的辞藻,但却以其丰赡的内涵、深䆳的思想、犀利的睿智备受世人景仰和推崇,它引领中国思想界、哲学界两千多年,影响遍及全球。目前,国内弘老、研老、释老的各类著作已有上千部,该书在国外的发行量仅次于《圣经》。在德国,平均每四户人家就拥有一部老子的《道德经》,可见该书在欧洲影响之深远。

道德经的魅力在于以其内涵的深刻性打动人心。所以作为文学著作,成功的要义首先在于体现其内涵的思想性和导向性。文学作品必须导人崇尚和践行真、善、美,远离和摒弃假、恶、丑。在当代则是弘扬主旋律,给予正能量,构建和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文学作品是否有感染力、生命力之根本所在。以男女性爱为主题的小说《金瓶梅》,数百年来之所以屡遭禁锢,广为世人诟病、贬斥,其根源就在于小说的思想性、导向性出了问题。它不能导人、引人臻于真、善、美的佳境,却把假、恶、丑和扬恶诲淫发挥到极致,这就与中国传统伦理道德大相径庭,因而备受指责、挞伐。
返观文集《泉水叮咚》,无论是小说、散文、随笔和报告文学,还是新旧体诗词和楹联,都有鲜明、积极、正确的思想性和导向性。该书各式作品坚持以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鼓舞、激励读者,把读者引向真、善、美的胜境,远离假、恶、丑的圂藩。阅读该书,不仅得到美的享受,更可获得思想的启迪、道德的升华和灵魂的净化。
该书内涵的深刻性,还体现在其内涵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作品的题材,本属形式,但置于文集中,却又转化为文集的内涵,收入文集的各类文学样式,计有小说4篇,报告文学2篇,散文、随笔31篇,诗词42首,楹联51副,真可谓琳琅满目,美不胜收。此外,作者还着力从纵横、点面、古今、雅俗等等相互结合的视角,立体式、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示作品所描绘、反映的对象,从而使作品的内涵更加多姿多彩、更具感人魅力。翻开全书,我们欣喜地看到,既有“史”的回味、传承,又有“今”的发展、弘扬;既有“点”的刻画、闪光,又有“面”的延展、辉煌;既有“雅”的升华、欣赏,又有“俗”的调侃、恢谐。从自然角度看,有山水泉林,花草树木,风景名胜。从人文角度看,有历史变迁、人物掌故、轶闻趣事、民情习俗,所涉及的领域有经济、文化、教育、卫生、科技、环保、旅游等等。观书如观史,赏书如赏景,赏读该书,如同走进一座文艺的百花园,顿觉花团锦簇,神清气爽,眼迷心醉。

三是有家国情怀。所谓家国情怀,是指一个人对自己国家和人民所表现出来的深情大爱,是对国家和民族的一种高度认同感、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千百年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些豪言壮语和高尚情怀,鼓舞着无数热血青年和爱国志士为救国匡民、治国安邦、振兴中华而不懈奋斗,直至献出宝贵的生命。
该书各式作品所体现的家国情怀,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其一,爱国之心。苏武十九年持节不屈,就在于他心中有汉,心中有国。卫律的威逼利诱,李陵(降将)的软话攻心,单于的漫长折磨,甚至匈奴妻儿的离别眼泪,都无法软化他的爱国之心,归国之念。
桂生的文集,处处洋溢着炽热的爱国情怀。党庆百年,作随笔《百年风华正当时》、散文《父亲的入党梦》,向党颂党感恩;观看电影《大会师》,作随笔《一部震撼灵魂的史诗大剧》,学史明理增信;参观红色教育基地,作随笔《别开生面的党日活动》,缅怀崇敬先烈。这些文章,还有众多诗词、楹联,都一篇篇、一首首、一副副地折射、反映出作者的爱党之心、爱国之情。

其二,亲民之情。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下乡看望一位生病的老大娘,虽素昩平生,却满含热泪地呼之为“娘”,视百姓为父母。桂生生长在农村,又长期工作在基层,受到党的培养和家庭、学校的良好教育,因而对工人、农民和各界群众怀有深厚、诚挚的感情。小说《铁娘子》、随笔《践行群众路线应做好“三难”文章》、散文《“双抢”那些事》、诗歌《赞潞江村扶贫支书李秋荣》、《写给环卫工人曾锋群》,以及《水调歌头·山口村风貌改造》等,可以说都是作者爱民、亲民、为民的代表作。
其三,敬业之责。桂生工作勤奋认真,一贯追求创新突破,干一行爱一行成一行,为灵川发展作出了应有的奉献。
当然,文集中所反映、展现的家国情怀,决不局限于作者个人,而是一个团队,一个群体,包括灵川县各级领导和广大党员、干部等等。报告文学《定江巨变话搬迁》、《脱贫督导行》,散文《今天我守卡》是其代表作,从乡镇城镇建设发展、脱贫督导与抗击新冠三个侧面,反映和赞颂了灵川党员干部建设家乡、脱贫攻坚及同心战疫的家国情怀、使命担当和拼搏精神。

四是乡土气息浓郁。鲁迅是上世纪中叶兴起的“乡土文学”的鼻祖,《故乡》是其代表作。在未庄、土谷祠、乌蓬船、咸亨酒店等等所构成的乡土环境中,鲁迅以一个启蒙者的眼光,揭示了旧社会乡土人物的麻木、愚昧和残酷。
我们这里所讲的“乡土气息”,是相对都市而言,它是指乡村区别于城市的基本特征、情调韵味和独特魅力。按现行的城市理念和区域划分,县级仍属农村,县城虽是城乡结合部,但仍未超出农村的藩篱,只有将县改为市后,县才能改称、转化为城市。《泉水叮咚》一书所描写的对象基本上在县、乡(镇)、村,因而散发着浓郁的气土气息,就连书名也充满诗意和乡土韵味。书中透露出的乡土气息,可从以下三个方面作体现出来。
首先,是田园风光的描绘。相对于高楼林立、车水马龙的城市,乡村更让人留连忘返的是田园化的水色山光、草木葱茏、翠竹摇曳、泉水叮咚,小型、粗放的生产生活生态,独具情韵和魅力的乡村格调。散文《“小桂林”的山》,是作者描绘灵川田园风光的得意之作。该文对公平乡境内的象山、玉屏山、羊角山、鸡笼山、古庙等景点及周边生态环境作了生动、形象的描绘,其中的传说也很神奇、迷人。
其次,是民俗风情的展示。民俗风情是特定社会文化区域内历代人们共同遵守的行为模式和规范。灵川县乡村多民族杂居,千百年来形成了多样、独特的民俗风情。该书中的散文《赶集》、《立秋的那些民谚》、《三街访古》等文章,从一定角度给予了风趣、通俗的讲述和勾勒。
再次,是乡情乡愁的讴歌。“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美不美,乡中水;亲不亲,故乡人”。乡情乡愁是家乡游子和海外赤子的精神依归、思想家园,是中华文化的水源树根和文脉延亘。乡愁,它是荷塘边上的一缕月光,是慈母手中的一根丝线,是老屋檐上的一方黛瓦,是故乡泥地里的一抔热土。随笔《京城归来心语多》把乡情、乡愁作了生动演绎,对久居北京的灵川人热爱、怀念家乡的感人事迹作了忠实纪录和纵情讴歌,读后感人至深、催人泪下。文章昭示了这样一个至理:灵川人无论走到哪里,家住何方,身上都永远保留着故乡灵川的文化烙印和精神基因,乡情乡愁是他乡异国的灵川人生命里永不褪色的记忆和眷恋!

五是文采绚丽。刘勰在《文心雕龙·情采》中论述了情与采的辩证关系,认为二者不可偏废。在刘勰看来,文章的内容要实,有真情实感,而形式要美,讲究对偶、声律和辞藻。他提出了“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的著名论断。刘勰的 “情采论”在今天仍然适用并有一定的借鉴、指导意义。
从整体上看,文集诸篇文采绚丽、色彩斑斓,突显作者的文学素养和才华。书中文采的绚丽表现在诸多方面,如人物的塑造、景物的描绘、故事的演绎、事件的陈述、诗词的吟咏、楹联的佳构等等。本文不打算回答文采“怎么样”的问题,而要探究文采“为什么”(如此)的问题。下面仅从三方面作简略分析。
其一,语词的巧妙运用。1.用语准确,贴切,使作品有稳重之感;2.语句精炼、鲜活,使作品有清新之感;3.用语幽默、风趣,亦庄亦谐,使作品有活泼之感;4.桂林、灵川方言、口语的恰当运用,使作品有淳朴之感;5.典故、文言、名言的化用,使作品有典雅之感。以上各项表明,作者有很强的驾驭、运用语词的能力,这是决定作品有无文采、质量的根本因素。
其二,手法的多样组合。在该书各类作品中,作者不是单一表达、而是多样、综合地运用比喻、拟人、借代、夸张、象征、对比、排比、设问等修辞手法,使各类作品呈现出靓丽的文采。请看下面的诗句和楹联:

“棋盘入碧霄,飞瀑奏琴涛。百卉争妍俏,千峰吐翠娆。”(《五律·春上棋盘山》)
“已临霜降正秋高,万点金黄上树梢。缕缕清香飘四野,顽童醉倒外婆桥。”(《外婆桥赏桂花》)
这两首诗由于综合运用了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顿使诗的意境新奇、情感浓烈、文采飞扬。
“灵泽古邑,八方才俊八方彩;川映红霞,满目春光满目诗。“(2021年春联大赛一等奖)
“山花斗艳,千丛彩色千丛景;盛世开春,万里祥光万里辉。”(同上,三等奖)
“情移深处催君泪,香到冷时摄我魂。”(《冷香亭》联)
“绿影婆娑邀满月,长廊荡漾吻清江。”(《绿影长廊》联)
前联巧用数词,且能重复使用。第二联合用拟人、数字叠用等手法。三四联连用拟人、夸张等手法。由于上述修辞手法的综合运用,从而使这些楹联成为有内涵、有意境、有气势、有文采的佳联妙对。
其三,“三笔”的神奇发挥。苏轼在《东坡题跋·书摩诘<蓝田烟雨图>》中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诗中有画”已成为王维诗歌的定评。作为诗画合一的艺术大师王维,他用画技、画理创作诗歌,把诗歌与绘画的表现技巧熔于一炉,大大增强了诗歌的美感和艺术魅力。

写诗可以引入画技、画理,各式文章的创作也同样适用。试问,绘画的形象感、色彩感、层次感、错落感、精细感、明暗感、动静感等等,有哪一种元素不适合于文章尤其是山水、写景散文的构思、写作?回答当然是肯定的。基于这种理性认识,作者大胆地把画技、画理引入创作实践中,“三笔合一”即文笔(狭义)、诗笔(含词、联)、画笔(借用)巧妙结合、神奇发挥,从而使写出的文章、诗词、楹联具有绘画的上述元素、特质,使作品的文采飞扬、色彩缤纷,使其境界升华到“文画合一”、“诗画合一”的高度。

六是有多重价值。一本书有无价值,决定了该书出版后有无影响力和生命力,也是该书出版意义之根本所在。浅见以为,桂生这部文学作品集,不仅有价值,而且有多重、多种价值,它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其一,有文学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四点。1.形象性。文学作品是形象思维的艺术结晶,没有形象,也就没有文学。作者坚持用形象手法所树立的人象、物象、景象、意象,都很生动、鲜活、感人。2.真实性。真实是文艺作品的生命。作者坚持文学创作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的理念,所创作出的文学作品内容真实,情感真挚,因而有很强的感染力和影响力。3.思想性。文学作品的思想内涵、精神价值,这是文学作品的灵魂,是作品文学价值的根本所在。唯物论证的思想观念,党中央的路线、政策,时代的主旋律和正能量,犹如一根红线,贯穿全书,使书中各式作品具有正确、鲜明的政治立场和思想导向。4.可读性。丰富的内容、多样的形式、巧妙的修辞,使书中各式作品可读性强,有望成为广大读者所喜读、爱读的有益文学读物。

其二,有美学价值。文学作品不同于其他艺术,音乐是凭借听觉感受其美,雕塑是通过视觉感受其美,而文学作品则是通过阅读和欣赏体验其美的。如上所述,作者把物质与精神的各式生活,自然与人文、有形与无形的各类现象,提炼、升华到艺术的、美学的高度,从而使作品总体上呈现出多重美感,如情感美、结构美、意境美、含蓄美、韵律美、语言美、风格美等等。赏读作品,读者如同品尝精美文化大餐,不仅大快朵颐、大饱口福,而且情感、思想也得到愉悦和升华。

其三,有史料价值。散文《文家“机”变》,报告文学《定江巨变话搬迁》、《脱贫督导行》,随笔《满载而归心语多》,所描述的桑梓巨变、脱贫督导、故乡情结,不仅具有新闻、纪实价值,而且有史料、方志价值,可以载入灵川发展的史册。散文《三街访古》、《七夕之际话秦观》,对三街古镇和文人秦观作了文史结合的演绎、考证,有一定的文学、史料价值。此外,众多形神俱美的春联和景点联,其中也不乏纪史、咏史之作。

其四,有适用价值。书中选辑的130件作品,有不少作品堪称上乘之作,它为年轻读者、作者如何弘扬刻苦精神、坚持正确导向、运用传统手法,创作出各式文学精品,树立了榜样,提供了借鉴和范品。比如,报告文学如何坚持新闻性与文学性的完美统一,散文如何做到抒情性、哲理性和内在音乐性的有机结合,诗词如何达至形神俱美、情理兼备,作者现身说法,以文学精品和成功实践对上述问题给予了圆满的诠释和解答。那些优秀的春联和景点楹联,不仅可供居民在春节选用、张贴,而且可在景点镌刻、悬挂。既可让亲人、游客赏心悦目,又可为城乡、景点增光添彩。

培根说过:“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彩,足以长才。”
以上六点表明,《泉水叮咚》就是一部令人怡情、博采、长才的有益之书,是作者精心制作、热情奉献给广大读者的文化盛宴。六点归纳、六点感受,应该是该书的六大特点、亮点。但这并不意味着该书没有缺点或缺憾。书中个别散文、随笔在“形散神聚”中,散有余而聚不足,哲理的闪光性、启迪性欠强;少量诗词、楹联的平仄、对仗尚欠推敲,遣词稍欠精准等等。这些不足之处,如玉中之瑕,它不掩盖玉的灿烂光辉,也不影响书的整体质量。该书的出版,是灵川乃至桂林、广西新闻界、出版界、文艺界、诗词界的一件幸事、喜事,对于提高和升华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促进和繁荣社会主义文化事业、推动和促进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伟大事业,都有积极、重要的意义。

祝该书早日付梓、面世。
2021年12月8日于桂林
(作者系中共桂林市委党校原第一副校长、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国家二级哲学教授)
宿富连教授简历 宿富连,广西兴安人,汉族,1968年7月毕业于中山大学哲学系,研究生学历。曾任中共灵川县委宣传部副部长、中共桂林地委党校书记、校长,中共桂林市委党校第一副校长、桂林市行政学院常务副院长、广西毛泽东哲学思想研究会会长等职。曾主编学术著作10部,发表学术论文130多篇,业余创作旧体诗词1千余首(副),有多项成果在广西和全国获奖。1992年晋升为教授,1993年经国务院批准终身享受政府特殊津贴。2013年晋升为国家二级哲学教授。2010年由广西社科联编辑、整理,由北京线装书局出版个人论文专集《宿富连集》。2011年与何开粹先生共同主编《桂林历代楹联宝典》一书,由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2016年与吴海星先生合著《兴安史话》一书,由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 现任世界老子学会副会长兼学术委员会主任、东方文明传播会荣誉主席兼任广西分会荣誉主席、东方诗人协会荣誉主席、东方兰亭诗社副社长、桂林诗词楹联学会顾问、桂林春风诗社名誉会长等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