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天去买鸡蛋,一板28元,让人有点咂舌,记得前些日子还是25元。
也就是说不一月功夫,25个鸡蛋长了3元。就是基本上1块钱买不到一个鸡蛋了,而疫情前似乎比这低。
防疫一个月,所有的蔬菜通通涨价,但据说供应是充足的物价是平稳的。

忽然想起上中学的时候,鸡蛋价格是问几个(改)价,就是问一元钱能买几个鸡蛋!
那时候鸡蛋价格当然有波动,冬天一般是1块钱10个左右,最便宜的时候有11或12个,热天则有时候3个,4个或者5个,不过多数时间,没有这么整齐,会出现3个8,4个6,5个7,这样的价格。
比如,李婆婆提上一篮子自己家母鸡下的蛋去街道上卖,设她一共有X个蛋, 如果按数学方法,X个鸡蛋的价格计算是这样的:M=X/4.6(1块钱买4个6鸡蛋),这当然很简单。

但那时候,许多农村老人不识字也不会算术,更没有计算器,所以算鸡蛋钱比较吃力,尤其鸡蛋是论“个”卖的时候,收鸡蛋的人会根据鸡蛋的大小给出具体的价格,然后免不了要讲一阵价格,价格合适了,就一五一十的数着把鸡蛋转移到收鸡蛋的篮子里。鸡蛋大就是4个5或4个4,鸡蛋小就4个6,这样根据鸡蛋的大小,10块钱的鸡蛋会差一到两个。不过虽然他们不用除法和小数计算,却用凑整和加成的办法。由于习惯,他们多数人其实是很麻利的,尤其收鸡蛋的那些麻利的女人,几乎一口就说出来。

那时候我们的学校和集市隔着墙,每天10点有课间操,做完操,一些同学就跑出去,在门口帮卖鸡蛋的算账,有的同学没有收鸡蛋的算得快,而卖鸡蛋的人却相信这些娃娃,说娃娃不会哄人!
那时候收到的鸡蛋多数都是坐火车上兰州去卖,有一个村子从事这个小买卖的人多,他们被称为兰州的“捣(倒)蛋队”。
现在有时候买鸡蛋,就想起在校门口给人家算鸡蛋的情景,恍如隔世。

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