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朱鹏源
昨日,有群友在我担任群主的500人“新时代鹏友汇”里,发了一则一个背包客被疑似黑社会殴打五六分钟,旁观者只做鲁迅先生笔下的冷漠看客,却无一人报警的视频。
群友们议论纷纷,有正义感的人,怒火冲天,义愤填膺。
我不由得想起10多年前的一桩类似旧事,那次我和两位父辈社会名流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一位无钱无势的外来打工妹。

杨老师的百度百科。
2010年,现已83岁高龄的著名书画收藏家王同宝老师,在苏州地方政府支持下,于昆山市巴城镇建了个书画收藏馆,里面存放着林散之、陆俨少、肖娴、苏局仙、沈鹏等诸多大师作品。
11月16日开馆那天,邀请我这个10几年忘年交去报道。当晚,东道主在阳澄湖边的巴城老街酒楼,请我们吃饭。
同桌有著名报告文学《昆山之路》、《昆曲之路》作者杨守松先生,还有美术报记者朱同、中国报道记者李慧芳等人。大家新朋旧友见面,其乐融融。

我和杨老师在昆山。
中途,我去上卫生间,回来时,见包间门口一个二十上下的女服务员瘫在地上哭泣。便上去问她怎么了?
她说老家安徽的,在此打工,刚才未听见来吃饭的一上海老板召唤,动作迟缓了点,被他粗鲁地推骨折,老板不闻不问继续喝酒去了。
我听了很生气:服务员不是人吗?如果这个小女孩就是你妹妹,你也会这样吗?
我立即进房间,在桌上气愤地把未抽完的香烟扔了,告诉了大家此事,杨老师和王老师听说后也很生气。

阳澄湖畔的王同宝老师收藏馆,中国书协主席沈鹏先生题名。
我们3人找到老板,亮明身份,我说要报道他的恶行,当地人脉广泛的杨老师说要报警,王老师以曾在上海生活多年的长者身份教训他“别为富不仁”。
见此阵势,该老板连连道歉,他当地朋友和酒楼老板也赶忙出面打圆场,答应立即送服务员就医。
这个社会,需要每个人要有最起码的良心和担当,可惜,现在……
有些人一贯奉行明哲保身的处世哲学,各人自扫门前雪,哪管他人瓦上霜。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是他们的形象写照。

我和乡贤、国家公祭日《和平宣言》作者冯亦同先生夫妇、王同宝老师在一起。
但是,我想告诉你们:请别忘了,我们在同一条船上!如果社会大环境恶劣,即使你一辈子侥幸不是受害者,你的子孙后代极有可能难以避祸——因为在一个对于弱肉强食、倚强凌弱熟视无睹的社会,总有比你更强的人!
丧钟为谁而鸣?
丧钟为你而鸣!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苦守襄阳数十载、一朝城破共殉葬”的郭靖,永远值得心怀正义的人们钦佩。

王老师简介。
侠隐于市,见义而勇;侠义风尚,为民安定;仁志侠士,保家卫国。
一个侠字,是每个心中的梦,更是我们这个新时代不可或缺的精神图腾。
霍去病、岳飞、文天祥、史可法……千百年来,中华民族正是不断涌现出这样一位位可歌可泣的大侠,才有我们今天来之不易的国泰民安、繁荣昌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