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话春联
作者/百元生
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贴春联更是春节中不可或缺的一大内容;
它主体意旨是点缀浓浓的春意,增强节日的喜庆氛围。
春联也叫对联,楹联,对子,内容多为迎祥纳福,驱灾辟邪,以寄托来年美好的意愿。
记得从我记事,家家户户都是在年三十下午张贴春联,父亲让我先把往年门框,门上殘留的旧联除去。然后再贴上新联。那时候,春联都是用墨水写在大红纸上,用浆糊粘贴,由于粘贴太紧,须先用热水刷过,再用小铲铲才能除净。当一院子门框,门都刷净后,父亲一手端起搅好的浆糊,一手用刷子在门框,门上从上到下点上浆糊,再按顺序从横批往下一张张贴下去。
我乐呵呵的在一旁给父亲打下手。
父亲边贴边讲:贴春联也是大有讲究的;上联贴上,下联贴下。中国传统文化左为上;即面向门,身体左侧为上,对联上下是按寓意因果关系;因为上,果为下。也有按音律平仄分上下联,否则,就视为贴反,认为不吉利。
待我长大后,便接过父亲这门"手艺",年复一年延续下去。更使我认识了贴春联的内函和讲究;他不光是讲究音韵平仄,因果关系分上下联,更重要的是讲究他的文化内函:根据具体物事,贴出寓意对应的对联;如:土地堂:土能生白玉,地可发黄金。
厨房灶神联,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
井旁:清泉喷涌,源遠流长。
粮仓上:五谷丰登。
猪圈:六畜兴旺
住室内:满室清香,小心灯火
床头:高枕无忧,梦见周公。
门上多贴:门神爷~~唐太宗时大将军尉迟敬德,秦叔宝。
更讲究的是:随着时代发展,贴出对应时代寓意的对联;
下面说些不同时期有代表性的对联

五、六十年代春联有:
天增岁月人增寿
春满乾坤福满门
这副联看似平淡无奇,却内函深刻广泛。
又是一年芳草绿,
依然十里杏花红。
看上去老气横秋,细品无限的春色里充满对往事的留恋!
一冬无雪天藏玉
三春有雨地生金
这是农人祈盼雨水的愿望。
老翁点头辞旧岁
童子拍手贺新春
这付联画面感很强:在春意盎然氛围里,胖嘟嘟的顽童站在笑咪咪的白发长须老翁面前欢天喜地嬉戏。
静坐常思自己过
闲谈莫论他人非
一一一这是自勉自律格言。
64年四清运动中邻村一家农舍大门上还出现一付这样对联:
家人十四三间茅
终日耕读苦泪交
意寓对现实不满的倾诉。
横批多为:知足常乐,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勤春早,一元复始。
一一文革时期对联为:
春风杨柳万千条
六亿神卅尽舜尧
这是毛主席在<送瘟神>里歌颂人民的摘句。
中华儿女多奇志
不爱红装爱武装
这是毛主席<对女民兵题照>里的摘句。
金猴奋起千均棒
玉宇澄清万里埃
这是毛主席在〈和郭沫若同志〉里摘句。
千均劈雳开新宇
万里东风扫残云
这是一上海能人摹仿毛主席诗词语调自撰,当时流传多条,达到乱真。
堵不死资本主义路
迈不开社会主义步
因联中"死"字不吉,被智者书写时改为"住"字。
横批:兴无灭资,斗私批修,革命到底。
七十年代末,村里有个六十多岁的老学究,每到春节,掂上自已缝的一个小布兜,里面装有一瓶墨汁,一支毛笔,挨门给人写春联。
家家大门上千篇一律是:
我为人人不辞劳,
人人为我皆辛苦
横批:劳动光荣
院子里不管有几个门,千篇一律只写:
勤耕种无多有少
苦读书不贵亦贤
横批:耕读传家。
无论到谁家都是笑脸相迎,可他从来是:不接烟,不喝酒,写罢联,另家走。

改革开放后对联是:
碧野青天千里秀
绿树红楼万家春
这是改革开放初期农人心中的向往。
九州改革开新宇
百业兴隆报好春
一一对改革开放胜利的寄语。
东风轿车阳关道
春水朝阳小康家
一一改革开放初见成效。
门迎吉祥平安福
户拉富贵好运来
深入的改革开放,让百姓获得了幸福感。
横批:好运常临,四季招财,国富民强,科技兴国。

这是近几年百姓进入小康后的春联:
家有福星四面照
财如人意八方来
财源茂盛家兴旺
富贵平安福满堂
四季发财好运到
八方进宝鸿福来
以上这几联是改革开放后,市场经济的登场,让人民增强了经济意识,有了经济头脑。
人行正道家兴隆
党树新风国富强
这是反腐,党建寄语,格言。
横批:三阳开泰,天地迎春,岁月峥嵘,万象更新。
最后是搬到九号小区后,搬家户找我写对联的即兴发挥:
乘电梯平步青云
登楼台高瞻远瞩
师院书香泌心脾
凭窗阅尽万安景
歌舞升平赞盛世
锣鼓喧天颂党恩
横批:万里春明,八方锦秀,江山永固。
一一有一付厨房美联:
百味之中盐为首
万宝以上米居先
一一另一付洛阳春景联:
杏雨润洒龙门路
柳烟轻锁马寺楼
这就是对联的魅力所在,真是小天地里大学问,廖廖数语就能彰显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