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清江曾经的百家工厂(二)
胥全迎
轮埠路上几家厂子,由西向东大概地说一下。
日用化工厂,后来生产的利民牌牙膏等日用化工产品,老百姓还挺认的,一度声名大噪,效益呱呱叫。
向东,清江肉联厂,市民吃的猪肉,概出于此。文化大革命时,全市一最大的群众组织“三代会”的领导人---王万加,就是该厂职工,由此肉联厂名声更响。七十年代,该厂一分为二,一部分去大运河畔现延安东路,仍称肉联厂(后来的苏食公司,现金吉华冠苑)。一部分留在原址,称清江禽兔加工厂。一段时间,人们总是会发生“清拖厂”和“禽兔厂”口头简称的混淆。
向东,就是清江酱醋食品厂,后来叫浦楼酱醋食品厂,著名的百年老店老厂。出品的白汤酱油、五仁月饼等等,仍然是老市民的最爱。现在,清江浦1415街区还保留了部分厂房。

向东,有清江糖果食品厂,生产的山河牌汽水、冰棒、糖果、糕点等,市民如数家珍,享誉全市。尤其是夏天,去糖果厂批发冰棒出来卖,赚个学费钱,也是不少学生暑假的“打工”生活。我小时候曾和同伴们用木箱裹上小棉被去贩过一次冰棒,主要是好玩,又赚两小钱。
向东,清江罐头食品厂。生产的“梅林”牌罐头食品,是中国粮油食品进出口公司总经销的著名品牌。该厂生产的午餐肉罐头、牛肉罐头、红烧肉罐头等,那吃到口里,真是要香三天呐!
向东,清江针织内衣厂。“月月红”牌内衣,成人几乎都有一两件。
向东、再向东,就是清江东风造纸厂了。因地处东风大队地界,故名东风造纸厂。文化大革命中,该厂造反派在全市名震四方。该厂远离市区,造纸用的原料--麦草堆得像一座座山头,煞是气派。因为纸浆造纸,污染重,早关闭了。
说到清江市的工厂,不能不提到新四军和苏皖边区政府的四家厂子,都在清江市城区。
一是大众牙刷厂,在现漕运西路的周总理童年读书处附近。是新四军的随军工厂,生产牙刷给战士使用。此厂后来改称大众塑料厂,1969年,原在苏州的江苏化工研究所迁入清江大众塑料厂,曾合为一个单位。后来该研究所又分出,在现解放西路建了清江市化工研究所,曾获多项国家专利。后解体,原址成了供电局一个工区了。
二是光华化学厂,老牌的随军工厂!“大运河”牌肥皂,家喻户晓,哪家不用呀?质量就是好!光华化学厂不但是清江市化学工业的重要原料基地,还为清江市工业系统培养输出了大批干部和技术人员。后迁到里运河北、西安路西的化工园区,称为洁丽莱日化公司,原厂址让给淮阴卷烟厂了。

三是淮阴卷烟厂,也是随军工厂。老军人、老革命抽烟人多啊!曾经叫华新烟厂,生产过“华新”、“大运河”、“玫瑰”、“长颈鹿”、“淮阴”、“罗曼蒂克”、“一品梅”牌等香烟。人们对烟厂都比较熟悉,不多介绍。多年来利税大户,为全市贡献卓著。我想说的一件往事:1993年,淮阴市市长姜立宽在人民大会堂召开的全市企业负责人大会上,呼吁各单位动员职工买淮阴卷烟厂的香烟,帮助烟厂度过难关,言之恳切呀。那时候,不少有关系的人纷纷调走了。“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此话一点不假。淮阴卷烟厂后来一直是我市的纳税大户,为我市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真牛!

还有一家属于随红色政权机关性质的淮海印刷厂,原是中共淮海区委机关报《淮海报》的印刷厂。厂址在西大街里,后业务扩大,单独建厂。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淮海印刷厂是淮阴地区甚至苏北印刷工业的“领头羊”。原厂址现在是实小校园。
淮海印刷厂的楼上,大概于1974年左右,还曾经有过清江手表厂,生产“清江牌”手表。那年月手表真的紧俏呢,同时证明清江市的工业门类多,达到一座县级城市精密仪器生产技术的新高度。

现在还屹立在西大街西面的淮阴发电厂,也有年头了。五十年代初,以老淮阴电灯厂的设备为基础,加上光华化学厂的锅炉车间,组建了淮阴电厂。听说当时只有几百千瓦,后逐渐扩大。1966-1968年,华电二公司在电厂施工,烟囱100米高,全市最高点。上的是2.5万的机组。1972年,淮阴电厂发生发电设备火灾事故,盐城和连云港的消防车都来了,影响很大,损失也很损失也很大。1985年,市政府集资在电厂上了5万机组,产权属于市政府,运行属于淮阴发电厂,这就是市热电公司的由来。现淮阴发电厂兴旺发达,属省国信集团了。我的同学黄树仁、张淮琴、李新华、匡凤英等分配至该厂。
电厂隔里运河对面有几个厂,同市民生活息息相关。一是人民剧场西的煤球厂。以前生产煤球,后生产蜂窝煤。成天熙熙攘攘,有的是市民自己来买煤的,有的是拉平板车专门为市民送煤到家的。100斤煤多少个蜂窝煤是固定的,过数、付款两讫。

向西的是清江面粉厂,若按现在街头小贩电喇叭循环喊的,应该是“面粉厂的面。好吃那”!我曾经到该厂托关系买过麸子,紧俏的很!
附近还有一个清江轻工机械厂,生产各种无压力容器等轻工机械。八十年代该厂有个姚书记,同其熟悉。
2014年9月25日首发《淮网》
( 老清江曾经的百家工厂(三)(四)(五)待续



